今天我去踏青,在一片草地里,突然看到這株花,我對它很熟悉,我們老家過去地邊,崖溝到處都是,我們叫它喜酒棵。我查資料知道他的學名叫《地黃》,是一味中草藥,至于當?shù)厝硕冀兴簿瓶?,我不知緣由?lt;div> 它開的花就像一個小喇叭,我小的時候,當它開花之際,經(jīng)常把花朵摘下來,把花口捏起來,另一邊使勁吹鼓,然后雙手一拍,就聽的“啪”的一聲響,好像放一個小鞭炮,還有它的花芯很甜,經(jīng)常拿來舔舐,是不是這幾個特性,喇叭、鞭炮、甜芯人們就和喜慶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叫《喜酒棵》,這只是我的猜測而已。</div><div> 長大后來到城里工作,就很少看到這種花了,今天突然不經(jīng)意看到有點驚喜,所以拍照紀錄下來,也是對過去的一種懷念和回憶吧!</div> 地黃:<div> 地黃(拉丁學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參科地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30厘米,根莖肉質(zhì),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莖紫紅色。直徑可達5.5厘米,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葉脈在上面凹陷,花在莖頂部略排列成總狀花序,花冠外紫紅色,內(nèi)黃紫色,藥室矩圓形,蒴果卵形至長卵形,花果期4-7月。<br> 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處。因其地下塊根為黃白色而得名地黃,其根部為傳統(tǒng)中藥之一,最早出典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依照炮制方法在藥材上分為:鮮地黃、干地黃與熟地黃,同時其藥性和功效也有較大的差異,按照《中華本草》功效分類:鮮地黃為清熱涼血藥;熟地黃則為補益藥。此外,地黃初夏開花,花大數(shù)朵,淡紅紫色,具有較好的觀賞性。</div> <p class="ql-block">綠葉扶疏映日輝,粉白相間韻自歸。</p><p class="ql-block">卷邊輕舞春風里,一朵嫣然笑翠微。</p><p class="ql-block">串串花苞待綻時,嬌羞粉白惹人思。</p><p class="ql-block">枝頭漸滿芬芳意,靜候春風化作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