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們都知道魯迅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是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學的時候我們就學過他的一些文學作品,比如《少年閏土》,《社戲》,《孔乙己》和《從白草園到三味書屋》等。他原名叫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他早年留學日本,1918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用了魯迅做筆名,以后就一直延用。</p> <p class="ql-block">出于對魯迅先生的崇拜心情,我于今年“五一”期間,專程到北京魯迅博物館參觀,進一步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p><p class="ql-block"> 原來魯迅(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先生的家族在紹興屬于官宦世家,這一地位在其祖父周福清時期開始衰落。但魯迅先生學習勤奮,1902年就以官派留學生身份到日本留學,最初學習醫(yī)學,1906年棄醫(yī)從文,轉(zhuǎn)向文藝救國。1909年結(jié)束留學回國,1912年5月他到北京來任職,他在教育部任僉事,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學校授課。</p> <p class="ql-block"> 1919年,魯迅一家賣掉紹興祖宅,湊齊3500大洋,在北京西單八道灣買了一座三進四合院,他的母親及全家都到北京居住了。1923年夏天,魯迅與二弟周作人反目,決定搬家,他花了800大洋在北京阜成門內(nèi)西三條胡同買了一個小四合院,就是現(xiàn)在的魯迅博物館西側(cè)的魯迅故居。從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魯迅在此居住了兩年又三個月,此后他又兩次從滬返京,探望母親,也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 1926年,魯迅先生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到上海,開始與他的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他的兒子周海嬰出生。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逝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 魯迅先生是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生前主張文藝救國,寫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這些手稿是怎么保存下來的呢?我注意到了一個人,她就是魯迅先生的妻子朱安。</p> <p class="ql-block"> 一般人只知道魯迅身邊有個伴侶許廣平,卻不知道魯迅的妻子叫朱安。朱安生于紹興城一戶朱姓的商人家,身材矮小,目不識丁。由于魯迅的母親魯瑞很喜歡朱安,所以在二人未曾見面的情況下,母親給他們訂了終身,魯迅知道后曾對朱家提出兩點要求,一是不纏足,二是要進學堂。但是朱家思想保守,并未改變。魯迅在日本學習,一去幾年不回,急得母親慌稱病了,把魯迅騙回北京成親,為了順從母親心意,成全孝道,魯迅沒有反抗,與朱安舉行了婚禮,第二天到書房睡了一夜,第三天就與二弟周作人回了日本。他說,這是母親送給他的一件禮物,好好供養(yǎng)。后來,朱安一直與魯瑞居住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 1936年,魯迅去世后許廣平與周作人一直給朱安寄錢供養(yǎng),直到1947年朱安去世,才結(jié)束了她凄風苦雨的一生。她雖然叫安,卻一生欠安,她活了69年,卻守寡41年,她無兒無女,悄無聲息地走了,但她卻是一個有原則的人,有骨氣的人,正是她的悉心照料,魯迅在北京的故居和遺物才得以完整保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