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靈魂相似的人,總會相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生命中,山一程水一程,每個人都在尋求一個靈魂相似的人。在偌大的世界中,我們都是孤獨的,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yōu)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觀契合,才能為友。一段關系變得漸行漸遠,大多數(shù)原因,不是距離遠了,而是三觀不合。你認真分享你的快樂,他覺得你在顯擺炫耀;你惆悵傾訴你的苦楚,他覺得你是在傾倒垃圾情緒。三觀不契合的人,因為認知不一樣,所以無法感同身受。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即使你表達再多,溝通再多,對方也難以理解你的想法和認同你的觀念。三觀不合,注定不是一路人。人與人之間,其實都是相遇容易,相處難。能成為點頭之交,或許不難,但想要成為好友知己,實屬不易,所以遇到三觀一致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李白與杜甫,都是歷史上偉大的詩人。雖然彼此的年齡有些差距,但卻絲毫不影響他們的日常交往。因為互相欣賞,互相敬仰,兩人亦師亦友,常常聚在一起吟詩作樂。李白寫《戲贈杜甫》: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杜甫寫《夢李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李白和杜甫,一個浪漫,一個寫實,他們有太多不同,但他們的三觀是一致的。他們對自己的才華都同樣自信,他們的生命力都同樣旺盛,都同樣具有英雄主義激情,都同樣具有遠大的抱負,也都同樣具有深厚的同情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魯迅曾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三觀不契合,即使勉強成為朋友,也始終走不進彼此的心里。三觀契合的人,即使彼此之間沒有經(jīng)常聯(lián)系,但早已把對方放進了心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頻率相同,才能相融。俗話說,緣分天注定,聚散不由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成了一生的陌路人;而有些人,來了就不曾遠走,任時光荏苒,始終不離不棄,相互扶持著,走過人生的山長水闊。真正能與你有緣分的人,必定是與你頻率相同的人。因為只有同頻,才能共振。與你頻率相同的人,在相處過程中就會形成一種磁場,吸引著你們慢慢靠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百家講壇中有過一個針對性的討論:如果一只鶴真的站在一群雞當中,是鶴比較難受,還是那群雞比較難受?有人說,鶴進雞群,就像是一場降維打擊,它才不會難受呢,那一群雞會在它的面前自卑。其實不然,一只鶴,如果非要去跟雞合群,那么最終的結果只有兩個: 要么被雞群趕出去,要么只能被雞群同化。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雞和鶴都很不舒服,因為它們不在一個頻道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莊子《駢拇》中說: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鴨子的腿短,鶴的腿長,長短都不是問題,問題是要找到長短差不多的群體,也就是有相同頻率的群體。頻率不同,難以強融。頻率不相同的人,即使相遇再多次,也終究是擦肩而過的人;頻滋相同的人御怕口能相遇一次也會相互吸引,相融在一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靈魂相似的人,總會相逢。 周國平說:所謂人生的圓滿,就是把命照看好,將靈魂安頓好。茫茫人海中,能夠遇到與自己靈魂相似的人,真的太不容易了。只有靈魂相似的人,才會跨越山河與大海,走近你、靠近你。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吸引什么樣的人和能量。那些與你靈魂相似的人,之所以能夠穿過茫茫人海與你相遇,說到底,就是因為你們頻率相同,三觀契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畢淑敏說,所謂幸福,就是靈魂的成就。靈魂相似的人在一起,才可以滋養(yǎng)生命,讓生命和精神世界更富足?;畹揭欢挲g,就會感到孤獨,開始注重靈魂的感受了。遇到那個靈魂相似的人是多么的慶幸,頻率相同,趣味相投,有些話,不用說,只要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對方就能心領神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與你掏心掏肺,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對你真情實意。靈魂相似的人,因為頻率相同,所以更懂得珍惜情誼;靈魂相似的人,因為三觀契合,所以更懂得換位思考。 人世間愛的最高境界,不是最好的年華遇見,也不是山盟海誓,而是我懂你。美好終會遇見美好,靈魂相似的人,終有一天會重逢,彼此吸引,彼此懂得,一路同行,一路相依相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