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江 <p class="ql-block"> 這次講兩個故事,還是家鄉(xiāng)老農(nóng)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第一篇,《孫思邈行醫(yī)地北天南》。</p><p class="ql-block"> 講這個故事的人是我老父親,父親是鄉(xiāng)村郎中,終身行醫(yī)。赤峰東西南北川十幾個村莊都有他的足跡。父親專攻的是兒科、婦科。他行醫(yī)的村子老幼“種痘”都是父親所為。所以,也有人稱他為“種花”先生。</p><p class="ql-block"> 父親有時和老農(nóng)同在樹蔭下講故事,是非常自然的事。因為父親是坐地戶,既從醫(yī)又務(wù)農(nóng),不少農(nóng)民都是他從小的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 我對父親的醫(yī)術(shù)很是欽佩,耳濡目染,也學(xué)到了許多醫(yī)學(xué)知識,本打算要當個父親那樣的醫(yī)生,但最終卻陰差陽錯,和新聞結(jié)了一輩子緣,這都是后話了。</p><p class="ql-block"> 十一歲那年,記得父親和同行在家中交流診脈術(shù):“小兒周歲當切脈,位小一指定三關(guān)”。</p><p class="ql-block"> 這兩句話,我記得結(jié)結(jié)實實,后來自悟其義:兒童滿周歲就可把脈了,位?。ㄊ滞筇幪?,容不下成年人三個指頭切脈)可用一指觸感寸,關(guān),尺三關(guān)。</p> <p class="ql-block"> 父親講的這個神醫(yī)孫思邈故事,給我的印象很深。</p><p class="ql-block"> 孫思邈,何許人也?乃歷史上的藥王。這個故事一反常態(tài),并沒說他如何如何手到病除,而是講了一段他“走麥城”的故事,感到很有啟發(fā)意義。現(xiàn)在回想,就是說,藥王也是人,不是全能的神,也有知識不到的時候,也有失誤的時候……。</p><p class="ql-block"> 說的是,孫思邈原籍北方陜西人,剛出道時,其醫(yī)術(shù)并不那么神奇,一段時間內(nèi)什么病也治不好。他百思不得其解,診脈準確,對癥下藥,怎么就不行了呢?是不是天不容我了?</p><p class="ql-block"> 思來想去,既然天不容我,我也沒必要留在這個世上了。于是,他走進一廟,準備自我了解。當他把備好的繩子搭在梁上,將繩子套在脖子上一用力時,繩子就像被人剪斷一樣齊刷刷地斷開了。</p><p class="ql-block"> 他正納悶兒,就仿佛聽得梁上有人說話:“孫思邈啊,孫思邈,你不要尋短見!要想解開這個套,你必須離開此地南行。南行南行再南行,待到你老婆腳重8斤半時,便到了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 他甚是奇怪,往上一瞅,沒人啊!難道是幻聽? </p> <p class="ql-block"> 孫思邈是一個不信邪的人,但這次他實在解不開套,用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術(shù)語說,可能有點心理障礙。所以他決定按這個幻聽試一次,于是便和老伴開始徒步向南行。</p><p class="ql-block"> 過了一山又一嶺,當走到第27天時,走到了常州地界。突降大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兩個人滿腳泥濘,夫人聲聲呼喊:“我算走不動了,這腳足有八斤半了!”。</p> <p class="ql-block"> 孫思邈一聽,心中暗喜,立刻回答老伴:“好啦,我們不再走了,也可能到好時候了!”。</p><p class="ql-block"> 說話間,雨過天晴,二人來到了一村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此時,只見一隊人抬著一口棺槨正迎面走來。于是孫思邈便走上前去打聽:原來是常州一家大戶人家,夫人難產(chǎn)斃命送葬。</p><p class="ql-block"> 孫思邈突發(fā)靈感,大聲說:“這個人沒死,我能救她”!抬棺槨的年輕人說,你真是個瘋子!人都死三天了,還能救活?</p><p class="ql-block"> 送葬隊伍中的長者一看這種情況,便令停下,聽說他是一個醫(yī)生,便和他探討起來,孫思邈的真誠態(tài)度感動了所有送葬的人,于是長者便讓開棺請孫思邈試著診治一下。</p> <p class="ql-block"> 只見孫思邈掏出一包銀針,開始多穴位行針,手法如行云流水,時間不長,那婦人便長出了一口氣,真的活了,還順利生下一男嬰。</p><p class="ql-block"> 送葬的人們個個目瞪口呆,有人跑回告訴這家主人,主人得知,額手稱慶:“真乃天佑我也,如此神醫(yī),實是我們這片土地之福!”。</p> <p class="ql-block"> 于是,他把孫思邈夫婦留在府中,好吃好喝好招待,并讓孫思邈坐堂行醫(yī)。</p><p class="ql-block"> 當時常州正在鬧瘟疫,孫思邈利用自己的醫(yī)術(shù),救活了許多瀕死之人,瘟疫得到有效控制。</p><p class="ql-block"> 為了長期預(yù)防和治療此病,孫思邈經(jīng)過潛心研制,擬出了一個以大黃、肉桂等配伍的藥酒配方,取名為“屠蘇藥酒”。人們喝了這種藥酒之后,瘟疫再也未復(fù)發(fā)。</p><p class="ql-block"> 后來,歲未飲屠蘇酒,深化為習(xí)俗,在江南各地很流行,此習(xí)俗并傳到日本。</p> <p class="ql-block"> 又過了一年多,孫思邈家鄉(xiāng)老母病重,孫思邈弟弟在北方為母到處尋醫(yī)救治不見效果,他想起哥哥孫思邈,聽說在南方成了大名醫(yī),他決定帶著老母親去南方找哥哥。</p><p class="ql-block"> 一天又一天,一程又一程,孫思邈弟弟帶著母親行走數(shù)日,終于找到哥哥孫思邈。</p> <p class="ql-block"> 孫思邈立即為母親診病,過了幾天兒,孫思邈告訴弟弟:“媽的這個病我是真治不了了。媽有個心愿,死也要死到家鄉(xiāng)。你趕快帶著咱媽往回走吧!走的快能到家,走慢了恐媽挺不到家?!?lt;/p><p class="ql-block"> 看到哥哥這樣的神醫(yī)都束手無策,弟弟只好告別哥哥,帶著母親踏上了回家之路。</p> <p class="ql-block"> 路途遙遠,弟弟推著母親翻山越嶺,這天行走到一山坡下,母親口渴的厲害,她用微弱聲音要兒尋水喝,兒說,“媽呀,這荒山野嶺,你讓兒我上哪找水去???”但兒子孝順,放下單車,頂著烈日上山尋水。</p><p class="ql-block"> 真是孝心感動上蒼,他在一山洼處發(fā)現(xiàn)一人頭蓋骨,只見這半個頭蓋骨里有點雨水,他端起這頭蓋骨,用一草棍兒把里面兩條蚯蚓撥出,然后把頭蓋骨端給了母親。</p><p class="ql-block"> 老母親渴得要命,哪想這些,端起頭蓋骨一飲而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你說咋的?老人家喝了頭蓋骨這雨水后,片刻覺得神清氣爽,覺得這病好了許多。</p><p class="ql-block"> 兒子見狀又驚又喜,扶起老母繼續(xù)前行。 走到夜晚,二人便在一場院屋宿下。這時,老母親感到饑餓,有了食欲,便要兒去村中討些吃的。</p><p class="ql-block"> 老母親在等待期間,疲勞加饑餓不斷發(fā)出呻吟聲。</p> <p class="ql-block"> 說來也巧,近鄰一人家夫人正值臨產(chǎn),產(chǎn)婦聽到外面呻吟聲便問:“外面什么人喊叫?”</p><p class="ql-block"> 家人告知后,這產(chǎn)婦大發(fā)善心,讓家人把一碗米粥端給討要人。這老人家吃了這碗有兩個雞蛋的米粥,時間不長,身子就覺得輕松了許多,再等一會,似乎病全好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兒子帶著母親高高興興地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 過了一段時日,孫思邈弟弟見老母親已完全恢復(fù),便又南下來找哥哥,孫思邈見弟后忙問母親狀況,弟告之:“哥啊,你還神醫(yī)呢?咱媽沒用治,也沒用藥,現(xiàn)在已經(jīng)全好了!”</p><p class="ql-block"> 孫思邈說,不可能吧!弟啊,說實話,媽的病我不是治不了,只是沒有治媽病的藥?。〉軉柡嗡??孫思邈告訴弟弟:“要二龍洗澡水,狀元頂心湯,烏雞雙黃蛋,老瓷為食缽”。孫思邈聽了弟弟述說了回家路上的經(jīng)歷,恍然大悟:“這就對了,二龍洗澡水便是那頭蓋骨中的雨水,二龍就是那兩條蚯蚓;那產(chǎn)婦生的兒子日后定是狀元,媽吃那米粥里的雞蛋定是烏雞下的蛋,那盛粥的碗就是老瓷器啊?!?lt;/p><p class="ql-block"> 當然如此神奇的傳說,并不等于完全上的歷史事實,實際上的孫思邈是我國醫(yī)藥史上一個了不起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歷史上孫思邈的醫(yī)學(xué)成就?極高。他完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系統(tǒng)整理唐代以前的中醫(yī)理論,提出“大醫(yī)精誠”的醫(yī)德標準;主持編撰世界首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確立藥物分類與采集規(guī)范??,被尊稱為藥王;首創(chuàng)婦科、兒科獨立分科體系,強調(diào)預(yù)防醫(yī)學(xué)與辨證施治原則??。</p><p class="ql-block"> 作為中醫(yī)史上承前啟后的集大成者,孫思邈的醫(yī)學(xué)理論深刻影響東亞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發(fā)展。日本漢方醫(yī)學(xué)、韓國韓醫(yī)均將《千金方》列為經(jīng)典教材,其提出的醫(yī)德規(guī)范至今仍被寫入現(xiàn)代醫(yī)學(xué)院校誓言。??</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家鄉(xiāng)宋氏老農(nóng)講的又一個故事,題目《老先生診脈一言出口殞三命》</p> <p class="ql-block"> 這是發(fā)生在赤峰街一真實故事,這里不宜道出真名實姓。</p><p class="ql-block"> 說的是解放前赤峰城內(nèi)有戶人家,很有些權(quán)勢,四合大院,三進房舍,主人出入有隨從,身上挎有“小擼子”(手槍),家中有一大小姐,正值青春年紀,這年春天突然病倒,家人請來一名老中醫(yī)為之診病。</p><p class="ql-block"> 這位老中醫(yī)醫(yī)道不錯,也有診療經(jīng)驗,他診脈再三,面露喜色,不假思索地告知:“恭喜小姐,是喜脈!”。</p><p class="ql-block"> 聽到這話,家主為之一震,面色鐵青,盯著他問:“準嗎?你再看看!”。老先生看這個架勢,吃了一驚,怕出現(xiàn)失誤,又一次診脈,然后確切地說:“沒錯,是喜脈!如不是,我承擔一切后果!”</p> <p class="ql-block"> 這時,只見家主突然從腰間摘下“小擼子”,不由分說,啪,一槍擊斃了女孩。</p><p class="ql-block"> 其實這女孩是家主的妹妹,還未婚配,那時未婚先孕雖然是一件很丟人的事,但不至于罪不容誅,也可能這個家主心理有點毛病,思想過于偏執(zhí),總之,一槍就結(jié)果了妹妹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老先生此時已經(jīng)嚇的魂不附體,又見家主取來一把刀扔在他面前,讓他剖腹驗證。</p> <p class="ql-block"> 這驚魂的一幕已讓老先生拉到褲兜子里,他幾乎堆偎在炕上,大半天才緩過神來,哆哆嗦嗦,操刀剖腹,果然取出來一個死胎。</p><p class="ql-block"> 老先生明白,如果女孩沒懷孕,他的老命肯定就不保了,他很慶幸!</p><p class="ql-block"> “把那個孽種拿走!”家主大吼一聲。他打了個冷戰(zhàn),趕忙收拾起死胎,連滾帶爬逃了出來。出來后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便用外衣包好胎兒帶回家中,又用一瓷缸把死胎腌上,以備后患。</p><p class="ql-block"> 此事算是息事了,</p> <p class="ql-block"> 然而老先生卻自此一病不起,白天如見鬼魅,晚上難以入眠,百藥不效,時日不久,便一命歸西。</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老先生不慎,一言出口,要了三條人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作者簡介:大江,本名姜俊文。大專學(xué)歷,主任編輯。1969年開始從事新聞工作,先后擔任原赤峰市(現(xiàn)紅山區(qū))廣播站編輯部主任,紅山區(qū)廣電局副局長,巜紅山晩報》副總編輯,總編輯,紅山區(qū)廣電局黨委書記等職。2005年退休后又先后受聘于巜內(nèi)蒙古晨報赤峰版》巜內(nèi)蒙古商報赤峰版》總編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