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柱山又稱皖山、皖公山、潛山,潛山縣因山得名,安徽省簡稱“皖”亦源于此。天柱山位于安徽省的潛山市,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森林公園、國家5A級旅游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p><p class="ql-block"> 天柱山以其雄奇靈秀的山水、令人贊嘆的文化、爭奇斗艷的花卉和四季宜人的氣候,構(gòu)成了獨特的自身價值,成為旅游觀光的勝境,陶冶情操的圣地。在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登臨天柱,封為“南岳”,由此直至公元589年隋文帝時止,歷代均有加封,備受世人仰慕。早在唐宋時期,佛、道兩教視此為“洞天福地”,爭相建觀造剎,傳道布經(jīng)。當年佛教禪宗三祖僧璨在此以禪之妙義悟世,安貧樂道,傳缽立化的遺跡仍依晰可見。而今三祖寺殿宇林立,香煙繚繞,已成為全國重點寺廟。 </p><p class="ql-block"> 天柱山的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秀?!疤熘环迩嫒赵?,洞門千仞鎖云雷”,是白居易贊美天柱山的詩句;李白的“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蘇東坡的“平生愛舒州風土,欲居為終老之計”,流露出他們把天柱山選為自己歸宿的愿望,足見其迷人之處非同一般。它既有充溢陽剛之氣的“擎天一柱”,又有構(gòu)成挺拔之軀的45峰;既有奇松怪石、流泉飛瀑,又有峽谷幽洞、險關(guān)古寨,還有全國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煉丹湖”,風景之美,真是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后人更有“一柱擎天”、“萬岳歸宗”的美譽。</p><p class="ql-block"> 天柱山景點眾多,主峰天柱峰,海拔1489.8米。它凌空聳立,一柱擎天,渾身石骨,嶙峋奇絕,瑰偉秀麗,如柱、如錐、如炬、如劍、如樓臺,又如生花妙筆,幫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天柱歸來不看峰”之贊譽!唐代大詩人李白路過宿松長江江面時,望見天柱峰的雄奇壯麗,放聲高歌:“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清冥皖公山,巉絕稱人意?!卑拙右滓苍亣@:“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宋朱熹大發(fā)感嘆:“屹然天一柱,雄鎮(zhèn)翰維東。只說乾坤大,誰知立極功?!碧熘宓母叽蟆㈦U絕、壯美,我真是無以言表,上述那些圣人的詩句便說明了一切。天下有奇山,爭似此山好。</p><p class="ql-block"> 對于天柱山的美景,真的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描寫,在這里,每一座山峰都有傳說,每一塊石頭都有故事。在此就不在一一介紹,因為這里的景點之多,只有神仙知道。最主要的風景點除天柱峰外,還有小天門、飛來峰、銜珠峰,五指峰、煉丹湖、神秘谷、天池峰、渡仙橋、蓬萊島、寶月峰、蓮花峰、九井河、天柱晴雪、天柱松、青龍背、東關(guān)絕壁棧道等等絕美的風景點。無論是哪個景點,都會讓你不自主的駐足欣賞,打卡留念。</p><p class="ql-block"> 天柱山的人文景觀,尤其是石刻文化也位列全國各景區(qū)之首。自古以來天柱山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騷客文人、達官顯宦紛至沓來。他們面對如此美景,揮毫潑墨,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慨,于是便留下了眾多的石刻。從石牛古洞到馬祖庵,從虎頭崖到天柱之巔,從九井河畔到南天門,到處都是古圣先賢們的題刻,而這其中石牛古洞內(nèi)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以其數(shù)量之多、密度之大、品位之高、年代之久而列各景區(qū)石刻之冠,被國務(wù)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天柱山的宗教文化也很是濃厚,這里是佛道兩家的“洞天福地”。道家將此列為中國名山三十六洞天之十四,并稱其為五大鎮(zhèn)山之中鎮(zhèn)。千百年來的膜拜和香火沉積了豐厚的宗教文化,既有可觀可覽的有形景觀,又有可讀可聽的無形傳說。</p><p class="ql-block"> 自東漢方士左慈在此傳教后,道教遂在此生根。蕭梁時期,金陵高僧寶志來此布道,并與方士白鶴道人斗法,結(jié)果平分秋色,從此,天柱山成為佛道圣地,鼎盛時期的唐宋,寺觀不下百余座,曾有“三千道士八百僧”之說。</p><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的天柱山之行,是自然奇觀與人文歷史的雙重饋贈,是一場身心皆醉的山岳之旅。不管你是否喜歡登山,只要你來了這,天柱山必將給你留下醉難忘的旅行記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