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雨過天晴,窗外的景色也變好看了,最迷人的還是伴隨車輪滾動而不斷流淌的云彩。之前只知道“彩云之南”,這次才知新西蘭在南半球海洋的包圍中,云層變化豐富,被稱之為云的國度。劉導(dǎo)還特此推薦了馮小剛在新西蘭拍攝的電影《只有云知道》。</p> <p class="ql-block"> 整個行程住宿最簡易的是大圓石的民宿,只是為了拍攝方便。到拍攝主場皇后鎮(zhèn)前,還得在但尼丁住一晚,家里的世界地圖有標示此地,譯名為達尼丁。主城區(qū)建筑風格與奧瑪魯差不多,城中心的火車站和第一教堂相隔不遠,都是哥特式復(fù)興時代的建筑風格??上Ы烫镁S修只能外觀,而火車站則成了團友們的打卡地,梁老師建議在內(nèi)樓梯旋轉(zhuǎn)位置拍攝人像,墻上的烏釉陶瓷磚,搭配皇家島頓馬賽克,人物置身其中,頗有味道。我還走上停在車站的綠皮火車拍了段視頻,之后還通過人行天橋走到對面看看,還是有些年份的老建筑。想起上個月去過的布魯塞爾老城,感覺人家對歷史文化建筑存有濃郁的敬畏之心,沒有隨意的改造,更別說拆拆拆了。接著游覽的修道院已改成博物館,院外的樹干高聳入云,只是那時烏云又密布了,金黃的葉子落在濕漉漉地面,平添幾分憂郁之感。</p> <p class="ql-block"> 晚飯前走進奧塔哥大學,主建筑與去年到過的悉尼大學大樓頗為相似,校園與街道有條小河相隔,但都沒有圍墻,走進去才發(fā)現(xiàn),最外一大圈都是維多利亞風格的老樓房,再往里的山坡是新建筑,兩者借著坡度和樹木的遮掩有機而和諧地融合。綿綿細雨,校園漫步,心情舒暢。想到國內(nèi)大學圍墻加門禁的管理方式,真的很無語。拍了些片子想發(fā)圈,先人云:大學之大,不在于大樓多高多大。我覺得,有老校舍的歷史沉淀肯定能給大學的加上魅力分,但更能啟迪和教化人心的還在于其自由的空氣,除了學術(shù)探討的自由,最起碼的一點就是人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包括讓對課程感興趣的人守秩序地自由旁聽。</p> <p class="ql-block"> 次日晨起早餐時,有團友提到達尼丁有個斜坡,其陡峭程度為吉尼斯之最,查了地圖離酒店約半小時路程,多得導(dǎo)游與司機協(xié)調(diào),出城時順便感受一番。在路邊往上看去,如一直前行,確有數(shù)步登天之感,因要趕去《只有云知道》的拍攝地,只能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方向逐漸往南,路上的秋色越加明顯。剛開始是看見一兩顆紅黃樹便忍不住隨手拍,見多了手也就不癢了。車行一個多小時,便到了克萊德小鎮(zhèn)。本想趁機看看電影,但愛奇藝提示在境外無法打開鏈接,回國后才靜下心來,邊看影片邊回味途中所見。故事情節(jié)與美國的《愛情故事》、日本的《血疑》和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大同小異,無非就是男女主人公真心相愛,最后一人不幸因病早逝,留下一段刻骨銘心卻留有遺憾的愛情故事。影片最后還有馮小剛與真實人物當年的合影,說是改編自真人真事。主演是《芳華》的主演黃軒和楊彩鈺,他們的演技我還是比較欣賞的,所以也賺取了我的淚水。片中最大的伏筆就是男主人公以為拼命工作賺取就是對女主最大的愛和給與,而女主人公更希望有更多時間追求“詩與遠方”。當對著極光許愿時,她許的是希望他們開的飯店被火燒了,這樣男主就可以有時間陪她到處走走,當然她沒告訴他。沒想到回來后餐廳真的就化為灰燼。離開時,她與店員同車,告知此愿,讓她別告訴他。一直到女主離世后,店員才告訴他,而那時的他似乎也有所醒悟,正重回新西蘭,帶著她的骨灰去完成戀愛時沒達成的心愿,到海上看鯨魚。影片是以插敘的方式呈現(xiàn)的,最高潮也最感人的當然就是看見鯨魚躍出海面,男主拿出女主的部分骨灰,撒在大海里,這樣就權(quán)當她也看到鯨魚了。而我的淚水也隨著屏幕里的飄灑骨灰潸然而下。</p> <p class="ql-block"> 看了電影,也就三處令人明顯地看出是新西蘭,一是影片開頭和結(jié)束時的奧克蘭伊甸山頂,我們回程那天下午也去了。接著就是克萊德小鎮(zhèn)的餐廳,影片中是主人公盤下的中餐廳,也是故事的主要發(fā)生地,餐廳下面的山谷河邊有座外形像外白渡橋的紅色鐵橋,在主人公開車進出城時一閃而過。如今餐廳成了咖啡廳,那天鎮(zhèn)上走動的人不多,橋上也就偶爾有一兩輛車駛過。雖然還沒看過電影,團友們當然也會當仁不讓地打卡留念,我還特意走到橋下的河邊,因而也就拍了高處俯視與河邊平視的大橋。只可惜自拍時只關(guān)注腳下的黃葉和旁邊高大的黃樹,忘了讓天空的云占畫面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既然云知道這段凄美的愛情故事,應(yīng)該提醒我才是啊!</p> <p class="ql-block"> 唉!人啊,總是有時多愁善感,有時不解風情,更多時呆若木雞。如果此生能重新回到少年時,那后面的經(jīng)歷就決然精彩。只是人生沒有回頭路,唯愿能像逝去的女主和醒悟的男主那樣,趁有生之年,能走能動,就要奪走多看多思。以往每次旅游先是每天記日記,后是回來做美篇,這兩年卻是把相片往硬盤一導(dǎo),連修圖都懶了。幸得團友鼓勵,才有勇氣寫下這段文字。</p><p class="ql-block"> 自我安慰吧,所見所聞,一路隨我漂浮的云,一定會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