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2025年5月13日上午,在湛江市教師發(fā)展中心,一場意義非凡的講座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本次講座是湛江市新任書記校長培訓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由黃洪波教授主講,聚焦 “AI 賦能學校治理:從工具革命到育人范式重構” 這一前沿話題,為在場的中小學新任書記校長們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黃洪波教授以當前學校治理面臨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深入剖析了黨政職責邊界不清、決策效率與協(xié)同難題、干部配備與能力短板等現(xiàn)狀。在課程育人、活動育人以及安全教育方面,也存在著思政教育與學科教學融合不足、活動實效性差、安全職責劃分模糊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學校的發(fā)展和教育質量的提升,亟待解決。為了應對這些挑戰(zhàn),黃洪波教授詳細闡述了工具革命的重要性。從農業(yè)社會到信息社會,工具的演進推動著人類生產方式的變革。在教育領域,工具同樣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如今,智能工具的出現(xiàn)為教學帶來了諸多便利,如多媒體教學資源讓知識呈現(xiàn)更加生動直觀,互動式教學法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育人范式作為講座的核心內容之一,也受到了重點講解。傳統(tǒng)育人范式以知識傳授為核心,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素質教育范式、全人教育范式、數(shù)字化育人范式和社會情感學習范式等不斷涌現(xiàn)。這些新范式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以及個性化學 習,AI 技術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助力實現(xiàn)個性化教育與精準評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教師數(shù)字素養(yǎng)的提升對于 AI 賦能學校治理至關重要。黃洪波教授指出,盡管目前教師數(shù)字素養(yǎng)存在認知差異、技能不均衡、城鄉(xiāng)與區(qū)域差異等問題,但可以通過模式創(chuàng)新、技術支撐和資源重構三重路徑來提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黃教授講到人機協(xié)同應用案例讓理論變得更加生動吸人眼球。IMA 知識庫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涵蓋了微課制作、學習互動、文章創(chuàng)作、公眾號推文修改等多個場景。豆包、秘塔 AI 等工具也展現(xiàn)出了強大的功能,能夠賦能學科情景教學、幫助教師獲取知識等。這些案例為校長書記們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經驗,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了 AI 在學校治理中的巨大潛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講座中,在場的各位新書記、校長們都認真聆聽并詳細做好筆記。講座后,他們還向黃教授細心請教,學習氛圍非常濃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此次講座為湛江市中小學新任書記校長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教育的大門。AI 技術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推動育人范式重構的重要力量。相信在黃洪波教授的引領下,各位書記校長回到學校后,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借助 AI 技術解決學校治理難題,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為湛江市的教育事業(yè)注入新的活力,培養(yǎng)出更多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的優(yōu)秀人才,書寫湛江市教育發(fā)展的新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圖文:楊宇、陳東新、陳聰、楊帝欽、馮國勇、梁文峰、勞期英、楊永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撰稿與編輯:陳法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審核:沈世鋒、楊宇、陳東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