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05-13 發(fā)布</p> <p class="ql-block"> 濟南府學文廟始建于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由齊州太守李常主持創(chuàng)建,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明清時期?: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成化十九年(1483年)拓建,建筑布局在明朝末年臻于完善。清代多次修繕,基本保持了明朝的規(guī)模和布局。</p><p class="ql-block"> 濟南府學文廟占地廣闊,北至明湖路,西至貢院墻根街,南至南門,東至曲水亭街,建筑群沿中軸線對稱展開。主要建筑?包括影壁、大成門、欞星門、泮池、大成殿、明倫堂、尊經(jīng)閣、鄉(xiāng)賢祠等,其中大成殿為九開間,黃琉璃瓦覆頂,具有皇家規(guī)格。文廟不僅是祭孔場所,也是古代官方教育機構,承擔著科舉考試和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職能。</p><p class="ql-block"> 據(jù)統(tǒng)計,明清兩代從濟南府學文廟走出的舉人超過1.4萬人,進士4087人,是山東地區(qū)科舉考試的重要場所。</p><p class="ql-block">? 2005年大規(guī)模修復,2010年全面竣工,修復過程中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了文廟的歷史風貌。近年來,文廟成為文化旅游的熱門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說明】府學,又稱官學、精舍,為官辦學堂。如“白鹿洞書”、”岳麓書院”等等。與官學對應的是私學,為社會私人自辦的學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