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短暫地與雙胞胎弟弟和上海老同學聚會后,4月1日離開上海去日本,當飛機不到二個小時就降落在大阪關(guān)西機場跑道上的時候,我呆呆地看著飛機滑行時往后掠去的景物,思緒回到了53年前……</p> <p class="ql-block">1972年7月10號,上海舞劇團受中央派遣去日本演出芭蕾舞劇《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我們一行包括樂隊、演員、舞美和團部等部門近200人,(訪問團總共208人,其中有些人已在日本。)從上海坐火車繞行廣州經(jīng)羅湖橋到香港,然后從啟德機場分乘三架普通航班飛往日本,展開史稱《芭蕾外交》的演出活動。在日本36天,在三個城市正式演出14場和其他各種演出,接觸了很多日本觀眾,成功炒熱中日友好氣氛。8月16日,訪問演出結(jié)束,我們?nèi)珗F由東京搭乘日航和全日空二架專機直飛上海,結(jié)束了因日本侵華戰(zhàn)爭失敗而中斷了26年的航線,我們榮幸地成了這條快捷航線的首航旅客。</p><p class="ql-block">同一個兩地距離,同樣的飛機,抵達對方所需時間相差約20多小時,怎不令人感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等待旅客的日航班機</p> <p class="ql-block">環(huán)保紙杯</p> <p class="ql-block">上飛機前,我問日本航空的職員是否知道此航線何時開通的?答說不知道。過一會兒,我翻出前幾年寫的美篇,她看后大贊我們了不起。我們因故成為這段歷史的一個見證人和參與者,幸運之神眷顧,足矣!</p><p class="ql-block">1972年8月16日上海虹橋機場,上海組織了3千余人歡迎上海舞劇團演出歸來。</p> <p class="ql-block">下飛機,入海關(guān),睽違半個世紀,此行日本,重溫舊夢。 </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在酒店吃完早餐后,搭大阪捷運系統(tǒng)再轉(zhuǎn)公交巴士去找當年的日立造船廠尋舊。一個多小時后終于在一位路人的指引下找到了日立制作所門口。</p><p class="ql-block">日本的捷運系統(tǒng),安全、準時、清潔,比舊金山好得多。</p> <p class="ql-block">53年過去,物異人非,一切都變了樣,那曾經(jīng)留在腦子里的印象,早已無處可尋。在計劃去日本前,我知道53年過去,很多地方應(yīng)該已經(jīng)變樣,不少東西已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于是我特地把具有紀念意義的照片放大帶在身邊,也許會有用。果然,到了門口,無需多言,照片在替我們說故事。保安看了我?guī)サ恼掌钢鴰讉€建筑說那幾個建筑都已拆除,而且表示不能讓我們進去。</p><p class="ql-block">在日立制作所門口</p> <p class="ql-block">日立制作所地圖</p> <p class="ql-block">正感失望,不知下一步如何進行時,忽然,一位年紀較大,制服筆挺的保安從門房的另一個門出來,徑直走向我們。他告訴我們說,他還依稀記得我們當年在那兒演出的情況,這讓我們喜出望外。幾番困難的交談后,他允許我們?nèi)ギ斈甏罱ㄎ枧_的地方看一下,并告訴我們怎么走。一般的情況下別人是不可以進去的,這張照片成了我們的通行證,他告訴我們除了停車場,別的地方不許拍照,也不許進入任何建筑。</p> <p class="ql-block">53年前搭建舞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后來他又出來找到我們,(應(yīng)該是順便監(jiān)視我們)陪伴我們一面走一面指點幾個地方,最后還幫我們拍照。他告訴我們說,他很早就進入船廠工作,他指著照片中幾個戴藍十字安全帽的背影說自己當年就是其中一位。問了他的年齡,71歲,按時間推算,他當年20歲不到,應(yīng)該是造船廠的年輕工人或是學徒,非常感謝他給了我們這次機會。</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箭頭所指有可能就是這位保安,他說他自己也無法確認。</p> <p class="ql-block">53年前立造船廠搭建的舞臺與我們平時演出的舞臺一樣大,我們在上面稍微活動一下就適應(yīng)了。而這僅僅是為了一場演出。那天余慶云演白毛女,我演大春。</p> <p class="ql-block">由地鐵站出來后找到公交車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2年演出回國之后從多方獲得的消息,我們之所以被安排去日立造船廠演出,主要是因為當年日立造船廠準備與上海江南造船廠合作,但中間出現(xiàn)一些問題,從而有可能使合作受阻或中斷,我們的演出可以增加一些友好的氣氛,推進兩國的合作的進程。雖然幫助有限,但不管如何,中國后來造船技術(shù)和產(chǎn)量、品種都獲得空前的成功,到如今已成造船業(yè)大國,這一切始于開放和吸收外來先進技術(sh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