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堂妹發(fā)來一段視頻,瞬間將我的思緒拽回到魂牽夢繞的商洛老家。手機屏幕里,鏡頭搖晃間,幾姊妹嘰嘰喳喳的歡笑聲親切清脆:“羊布交子熟了,都趕緊回來!”<br> 雀躍的身影在畫面中前行,待鏡頭逐漸清晰,見幾只手正爭先恐后地伸向一叢灌木。等那幾只手拉定枝條的瞬間,小巧玲瓏的果實展露真容 —— 熟透的羊布交子宛如紅瑪瑙雕琢的一般,在青翠的枝葉間晶瑩剔透,艷麗的顏色與光澤,仿佛折射著陽光的溫度。離開老家多年,羊布交子那酸酸甜甜的滋味,卻始終縈繞在我的舌尖,咽喉,承載著我童年生活的點點記憶。 小時候上下學必經(jīng)的 “磕澇渠” ,宛如大自然的寶藏地。洼地兩側(cè)的山坡上,核桃樹、柿子樹靜靜佇立,山葡萄藤蔓蜿蜒,還有那如視頻中一般,讓我心心念念的羊布交子。每到初夏,放學的鈴聲一響,我們便會如離弦之箭,撒歡似的沖下西源、涉水、過河、艱難地爬上魚嶺梁,朝著 “磕澇渠” 的山洼奔去。在路畔的山崖邊,在嫩綠的枝葉間,尋覓那一抹令人心動、嬌艷欲滴的鮮紅,以填補上學路上的饑渴,滿足貧窮年代口舌滋味的缺失。<br> 當鮮紅的羊布交子映入眼簾,興奮與歡喜瞬間涌上心頭。大孩子們利落地拉下樹枝采摘,小孩子則在一旁忙著接應、傳遞,大家你一顆我一顆,貪婪地品嘗著這來自山野的美味。那滋味,是大自然最及時的饋贈,也是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羊布交子是野果,在眾多果實中并不起眼,卻在我的內(nèi)心留下了最甜美的印記。<br>家鄉(xiāng)人賦予了羊布交子許多別樣的名字:“羊奶奶” 透著親昵,“紅叉叉果” 形象生動,戲稱 “紅褲衩” 更是趣味十足。這名字的由來,大約是因其長相獨特 —— 兩顆如枸杞般的果實、將尾部拼接在一起,恰似一條紅色的短褲,其中、或許還蘊含著別樣的浪漫與深意。<br><br> 羊布交子生命力極為頑強,在陜南老家隨處可見。它們多生長在海拔 1000 米左右的溪澗崖畔,是純天然、無污染的野生水果。每年正月,羊布交子的花朵悄然綻放,三四月份便能結(jié)果,是一年中成熟最早的野果,總能在最早的時間、迫不及待地將春天的滋味與喜悅分享給饞嘴的孩子。 后來我發(fā)現(xiàn),北京的山里也生長著這種果實,當?shù)厝朔Q之為 “驢布袋”。相比之下,我倒覺得這個稱呼更為貼切形象,那鼓鼓囊囊的果實,的確像極了搭在驢背上的布口袋。<br>每每回憶起幼年采摘羊布交子的情景,滿心的歡喜里摻雜著懷念,懷念故鄉(xiāng)、還念校園、回念放學的路,懷念一起采摘羊布交子的伙伴,可而今、這些回憶都回不去了。<br><br> 那時節(jié)、我們時常穿梭在灌木與山崖之間,摘了這叢又奔向那叢,選了一樹又換一樹。摘了紅的、留下青的,邊吃邊摘,邊摘邊吃,既享受到口腹之欲的滿足,又收獲了豐收的喜悅。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正是這山里的味道,讓我們在第一時間大飽口福。這不僅是山鄉(xiāng)最應季的饋贈,更是大自然的味道,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是無論走多遠都難以忘懷的眷戀。 如今,人們上山采摘羊布交子,早已不是為了果腹充饑,而是為了追尋兒時的記憶,在采摘的過程中重拾童趣,撫慰那顆被歲月打磨的心。<br><br> 2022 年除夕,我路過家墳前的一處山崖,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一叢羊布交子花開正好。我趕忙拿出手機,拍下幾張照片??上Щㄆ趧傊粒嚯x結(jié)果還早,這花雖美,卻還無法讓我一飽口福。望著這些嬌嫩的花朵,我有些期待,期待果實成熟時,還能嘗一嘗這熟悉的家鄉(xiāng)味道;我還有一些感嘆,感嘆無論我們的人生如何變換,在陜南商洛的這處山里,還有些許期待與惦念。還有如山崖間的這叢羊布交子一般誠信的野味,一如既往地開花、結(jié)果,靜待著一代代商山兒女的采摘與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