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家人今年五一五臺山之行,除了參觀被梁思成贊為“中國第一國寶”的唐代遺珠佛光寺、以及唐代木構(gòu)建筑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據(jù)考證建筑年代最早的南</span>禪寺。我們還順路拜謁了五臺山尊勝寺,尊勝寺我在2011年隨團五臺山兩日游時到訪過,這次是時隔14年再次光臨。</p><p class="ql-block"> 五臺山尊勝寺位于山西五臺縣茹村鄉(xiāng)北灣子村附近,是五臺山南門道上的巨剎,有“五峰咽喉”“臺山門戶”之稱。尊勝寺始建于隋代,當時稱善住閣院;北宋天圣四年重修,改稱真容禪院;明萬歷十九年,寺僧在院內(nèi)建刻尊勝陀羅尼經(jīng)幢,始稱寺院為“尊勝寺”;清同治年間,進行了兩次重修;民國十一年再次大規(guī)模重建,寺內(nèi)現(xiàn)存的殿宇樓閣多為這一時期所建。中軸線建筑依次布列有影壁、三摩地牌樓、天王殿、三佛殿、藏經(jīng)樓、五方文殊殿、萬藏塔等建筑。兩側(cè)建筑有唐密殿、修法殿、祈福殿、客廳、明王殿、尊勝壇等殿堂樓閣與廂房配殿,對稱分布于中軸線建筑的東西兩側(cè)。寺內(nèi)的磚雕、木雕藝術(shù)精湛。寺前磚影壁通長23米,由五幅圖案組成,中間三壁正中嵌圓形磚雕,圖案為“游龍出水”“飛龍騰云”,造型精美,刀法純熟。尊勝寺因《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而被全世界尊為“尊勝法門”的祖庭,寺內(nèi)還保存有北宋天圣年間石質(zhì)經(jīng)幢,具有極高的宗教價值。</p><p class="ql-block"> </p> “五峰咽喉”“臺山門戶”尊勝寺 三摩地牌樓 <p class="ql-block">天王殿:面寬15米,進深11米,單檐硬山頂,后沒走廊,檐柱木雕以龍為主,千姿百態(tài)。門的兩側(cè)嵌“法輪常轉(zhuǎn)”。殿內(nèi)正面佛龕上供大肚彌勒佛,后面供木雕韋陀菩薩。殿兩側(cè)塑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南方增長天王、北方多聞天王。</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天王殿兩側(cè)的磚砌高臺上,分別建有鐘樓、鼓樓。 天王殿兩側(cè)的磚砌高臺上,分別建有鐘樓、鼓樓。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面寬15米,進深11米,單檐硬山頂,前設走廊。殿內(nèi)正面供奉緬甸玉佛釋迦牟尼佛,高2.18米。佛兩邊是用緬甸玉雕刻的佛弟子阿難、迦葉。殿內(nèi)東西墻壁繪制釋迦摩尼的生平。壁畫前供脫紗塑制的十八羅漢,造型生動傳神,無一雷同。</p>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尊勝寺東院有兩座尊勝陀羅尼經(jīng)幢,祖師堂院里也有南北兩座經(jīng)幢。其中一座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另一座建于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后,祖師堂院里的北經(jīng)幢是最晚的。以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的經(jīng)幢為例,高約8米,基座為覆蓮和獅子,幢身分三節(jié),分別用仰蓮座相隔,上刻陀羅尼經(jīng),頂端是壽桃。?尊勝寺因《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而被全世界尊為“尊勝法門”的祖庭,經(jīng)幢上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對于研究佛教教義、宗派傳承以及佛教在五臺山地區(qū)的傳播與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經(jīng)幢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記錄了寺院的變遷以及不同時期僧人的修習情況,為研究五臺山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宗教交流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經(jīng)幢的雕刻工藝精湛,運用了淺浮雕、高浮雕等多種雕刻手法,將建筑造型與雕刻藝術(shù)完美結(jié)合,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br><br>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的經(jīng)幢 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經(jīng)幢 文殊殿:又稱“五方文殊殿”,內(nèi)供五座臺頂文殊菩薩像。 <p class="ql-block">文殊殿</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p> 藏經(jīng)樓為重檐歇山樓閣式建筑,上下兩層,十六根明柱支撐,形成長方形外走廊,上下對稱。下層三間磚砌成墻,上層三間木構(gòu)墻壁和門窗,既美觀,又輕巧。下層供三大脫紗像,中為觀音菩薩、左為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上層存放經(jīng)書。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jīng)咒塔(簡稱大寶廣博樓閣塔 ,俗稱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咒銅塔,也叫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jīng)咒塔),以南京報恩寺阿育王塔為原型 ,四面雕刻四本生故事和本生故事。塔臺四面共雕刻十六尊本師釋迦牟尼佛像 ,全塔周身共三十六尊本師釋迦牟尼佛像,體現(xiàn)對佛陀的尊崇,是佛教信仰在建筑雕刻藝術(shù)上的呈現(xiàn)。展現(xiàn)釋迦牟尼佛并講述修行的經(jīng)典故事,傳播佛教教義、修行理念和佛陀的生平事跡等內(nèi)容,幫助信眾和觀者了解佛教修行智慧與傳統(tǒng)。<br> <br><br> 東方圖像:描繪須阇提太子割肉奉親故事。須阇提太子在父母遭遇困境時,以割肉奉親之舉盡孝,展現(xiàn)其堅定的孝行和對父母的赤誠之心,體現(xiàn)佛教倡導的倫理道德觀念 。 西方圖像:講述月光王(大光明王)施首故事。月光王慈悲為懷、舍己為人,為滿足他人愿望不惜舍棄自己頭顱,彰顯佛教舍身布施、普度眾生的精神內(nèi)涵。 南方圖像:薩埵太子以身飼虎的故事。 寺院景色 三寶樓 萬緣閣 三皇三圣洞,上下兩層。上層中間供奉釋迦摩尼、右邊孔子、左邊老子。下層三洞供奉的天皇、地皇、人皇。 五大虛空藏菩薩是佛教密宗所奉的神祇 ,源于大虛空藏菩薩的五智,或由金剛界五智如來各入如意寶珠三摩地(一種禪定境界),以施福智而成就。其將一切如來之五智總攝于虛空藏尊。 <div> 依《瑜伽經(jīng)》:按東南西北中方位順序,分別為法界虛空藏、金剛虛空藏、寶光虛空藏、蓮華虛空藏、業(yè)用虛空藏 。<br> 依《五大虛空藏菩薩速疾大神驗秘密式經(jīng)》:有解脫虛空藏、福智虛空藏、能滿虛空藏、施愿虛空藏、無垢虛空藏 。</div><div> 還有智慧虛空藏、愛敬虛空藏、官位虛空藏、能滿虛空藏、福德虛空藏的說法 。</div><div> 在佛教信仰中,五大虛空藏菩薩能賜予眾生福德、智慧等,滿足眾生所求,幫助眾生解脫煩惱 。不同名號的虛空藏菩薩,在職能側(cè)重上略有差異,如施愿虛空藏側(cè)重于滿足眾生善愿,福智虛空藏側(cè)重賜予福德與智慧等 。<br> <br> <br><br></div> 五大虛空藏菩薩殿 五大虛空藏菩薩殿及萬藏塔 萬藏塔:位于寺廟的最高處,是一座十二角九層樓閣式磚塔,密檐式結(jié)構(gòu),高約39米,塔身從下至上全部用白灰漿砌筑而成,塔基為磚砌,1-5層中空可登臨,每面刻佛龕,內(nèi)供佛像,六層及以上為實心。 萬藏塔四周建有磚券的石洞33間,里面供奉著33天諸佛。 萬藏塔四周建有磚券的石洞33間,里面供奉著33天諸佛。 萬藏塔四周建有磚券的石洞33間,里面供奉著33天諸佛。 萬藏塔四周建有磚券的石洞33間,里面供奉著33天諸佛。 萬藏塔四周建有磚券的石洞33間,里面供奉著33天諸佛。 萬藏塔四周建有磚券的石洞33間,里面供奉著33天諸佛。 遠眺萬藏塔 <p class="ql-block">遠眺萬藏塔</p> 大雄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