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每當(dāng)我吟誦起蘇軾的這句詩,心中總會浮現(xiàn)出杭州西湖那美麗的景色,尤其是那如明珠般鑲嵌在湖中的三潭印月島,更是令人神往。昨日,天朗氣清,我懷揣著滿心的期待,踏入了杭州西湖的花港觀魚碼頭。登上一艘游船,隨著水波輕輕搖曳,遠處的三潭印月島逐漸映入眼簾。踏上小瀛洲島,仿佛置身于一幅靈動的畫卷之中。島上的湖中湖景致獨特,湖水澄澈如鏡,四周綠樹環(huán)抱,亭臺樓閣點綴其間,錯落有致。漫步于九曲橋上,微風(fēng)輕拂,我細細地欣賞著疊立在湖中九獅石和曲橋盡頭的三角開網(wǎng)亭,感受著江南園林的精致與典雅。真得好舒暢呀!但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那一元人民幣背面的經(jīng)典圖案——島邊西湖中的三座石潭。三座石塔在陽光下古樸而莊重,相傳這是蘇軾疏浚西湖時所創(chuàng)設(shè)。每逢中秋之夜,明月當(dāng)空,當(dāng)時的人們就會在塔中圓洞里點上燈燭,把洞口糊上薄紙,這時水中就會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真月與假月交相輝映,美輪美奐,令人嘆為觀止。我沿著島上的小徑緩緩前行,不時駐足,用手機記錄下這如詩如畫的景色。島上還有眾多名人題寫的牌匾石碑,每一處都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島上徜徉近一個小時后,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乘船返回?;赝麧u漸遠去的三潭印月島,心中感慨萬千。此次游覽不僅讓我領(lǐng)略了西湖的秀麗風(fēng)光,更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潭印月,這一西湖第一勝境,將永遠鐫刻在我的記憶深處。</p> <p class="ql-block">九獅石:江南園林,以''漏、透、瘦"為特色的太湖石景觀是必不可少的,這九獅石始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一1908),石形玲瓏趣致,似有九只小獅子盤疊嬉戲。</p> <p class="ql-block">開網(wǎng)亭:清光緒年間(1875一1908)始建,不多見的三角小亭,別具一格,兩面臨水一面通道,取佛經(jīng)中"網(wǎng)開一面,放生而去"之意</p> <p class="ql-block">先賢祠:先賢祠原為清末彭玉麟的"彭公祠",辛亥革命后改為"浙江先賢祠",奉祀明清時有強烈民族意識和文人氣節(jié)的浙江籍學(xué)者黃宗羲、呂留良、齊周華、杭世駿。</p> <p class="ql-block">三潭印月亭大門兩旁柱子上的是清末維新變法改良派首領(lǐng)康有為在游覽三潭印月時題的楹聯(lián)。上聯(lián):“島中有島,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畫橋,覽沿湖老柳,十頃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園林,四洲游遍未嘗見。” 下聯(lián):“霸業(yè)銷煙,禪心止水,閱盡千年陳跡,當(dāng)朝暉暮靄,春煦秋陰,山青水綠,坐忘人世,萬方同慨更何之”。 此聯(lián)創(chuàng)作于20世紀(jì)20年代初,康有為晚年定居西湖丁家山“康莊”期間。彼時他已退出政治舞臺,心境趨于淡泊,聯(lián)中既有對西湖勝景的贊嘆,也暗含對自身政治生涯的感慨。 上聯(lián)寫景,以“島中有島,湖外有湖”點出三潭印月的獨特格局,并描繪了九曲畫橋、老柳荷花、莼菜清香等江南園林之美。 下聯(lián)抒情,以“霸業(yè)銷煙”暗喻戊戌變法的失敗,借“禪心止水”表達晚年超脫塵世的心境。 毛澤東曾對此聯(lián)頗為欣賞,并憑記憶默寫,略作修改(如“閱”改“歷”,“更”改“欲”),后于2004年鐫刻成碑立于三潭印月,成為景點新的人文景觀。 原聯(lián)在“文革”期間遭破壞,后由康有為女弟子蕭嫻補書。 掛在"三潭印月"亭的兩邊門柱上。該聯(lián)被譽為西湖楹聯(lián)中的經(jīng)典之作,兼具文學(xué)價值與歷史意義,至今仍是游客駐足品讀的景點文化標(biāo)志之一。 </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手書康有為舊聯(lián)遺跡,字里行間透露出歷史的滄桑與文化的厚重,令人駐足沉思,感慨萬千。</p> <p class="ql-block">小瀛洲中區(qū)建筑群:始建于清雍正年間(1723-1735),后歷經(jīng)整修形成今日之格局?,F(xiàn)有南舒亭、迎翠軒、花鳥廳等建筑。其中南舒亭、迎翠軒為清代光緒年間(1875-1908)始建,花鳥廳為1959年修建,三座建筑均為清代風(fēng)格。</p> <p class="ql-block">南舒亭</p> <p class="ql-block">中區(qū)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三潭印月"碑亭</p> <p class="ql-block">我心相印亭:位于島最南端,是觀賞湖上"三潭印月"景觀的觀景亭。始建于清代,現(xiàn)為三開間歇山頂混凝土亭,面闊15.1米,進深4.5米,高7.2米。此亭一邊為粉墻,一邊則為走廊,頗為別致。"我心相印"原為佛教語匯,意為"不言語,彼此會意",引申為"心心相印"。</p> <p class="ql-block">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現(xiàn)為明萬歷年間(1573-1620)遺存。呈等邊三角形分布,每塔相距62米。塔為圓柱和覆缽基座,塔身高2.32米,分上下兩層,下層球狀中空,環(huán)塔壁分布著五個心形小孔,孔邊飾浮雕;上層六面柱狀中空,每面開方形洞。塔剎為葫蘆狀。三造型獨特、比例勻稱,歷來被視為西湖景觀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雷峰塔</p> <p class="ql-block">杭州飯店船碼頭</p> <p class="ql-block">附錄:一、 解說掛在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亭門柱上康有為撰寫的長聯(lián):</p><p class="ql-block">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亭上的康有為長聯(lián),是一副描繪自然景觀與抒發(fā)人生感慨的佳作,其內(nèi)容如下:</p><p class="ql-block">上聯(lián):島中有島,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畫橋,覽沿堤老柳,十頃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園林,四洲游遍未嘗見。</p><p class="ql-block">下聯(lián):霸業(yè)銷煙,禪心止水,閱盡千年陳跡,當(dāng)朝暉暮靄,春煦秋陰,山青水綠,坐忘人世,萬方同慨更何之。</p><p class="ql-block">聯(lián)文解析:</p><p class="ql-block">上聯(lián)主要描繪了三潭印月的自然景觀與獨特布局:“島中有島,湖外有湖”:形象地描繪了三潭印月的獨特地理特征,即小瀛洲本身是一個湖中島,而島內(nèi)又有湖,形成了“島中有島,湖外有湖”的獨特景觀?!巴ㄒ载φ郛嫎颉保褐高B接各個景點的九曲橋,曲折迂回,增添了園林的趣味?!坝[沿堤老柳,十頃荷花,食莼菜香”:進一步描繪了三潭印月的美景與特產(chǎn),沿堤的老柳、湖中的荷花以及西湖特產(chǎn)莼菜,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叭绱藞@林,四洲游遍未嘗見”:表達了康有為對三潭印月美景的高度贊美,認為即使游歷了世界各地,也未曾見過如此秀美的園林。 下聯(lián)則抒發(fā)了康有為的人生感慨與歷史滄桑:“霸業(yè)銷煙,禪心止水”:暗喻了康有為對清王朝霸業(yè)消逝的感慨,以及對個人政治抱負未能實現(xiàn)的無奈?!伴啽M千年陳跡”: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三潭印月見證了千年的興衰。“當(dāng)朝暉暮靄,春煦秋陰,山青水綠”:描繪了西湖四季的美景,朝暉暮靄、春日暖陽、秋日陰涼,山清水秀?!白耸?,萬方同慨更何之”:表達了康有為在面對自然美景時,忘卻塵世煩惱的心境,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人生和歷史的深刻感悟。</p><p class="ql-block">聯(lián)文背景</p><p class="ql-block">這副楹聯(lián)是康有為在1920年寓居杭州西湖時所撰。當(dāng)時,康有為的政治抱負未能實現(xiàn),他退出了政治舞臺,寓居西湖,寄情山水。這副楹聯(lián)既描繪了三潭印月的美景,也反映了他內(nèi)心的失落與感慨。</p><p class="ql-block">聯(lián)文影響</p><p class="ql-block">這副楹聯(lián)對仗工整,意境深遠,深受后人喜愛。毛澤東在1954年游三潭印月時,也曾吟誦此聯(lián),并對其稍作修改,重新書寫,展現(xiàn)了不同的意境。</p><p class="ql-block">二、三潭印月先賢祠奉祀的浙江四賢:黃宗羲、呂留良、齊周華、杭世駿。他們均為明末清初的著名學(xué)者和思想家,以下是對他們的簡要介紹:</p><p class="ql-block">1、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南雷,別號梨洲老人等,浙江余姚人。他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經(jīng)學(xué)家、史學(xué)家、思想家、教育家,與顧炎武、王夫之并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他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限制君權(quán)。黃宗羲學(xué)識淵博,著述豐富,代表作有《明儒學(xué)案》《宋元學(xué)案》《明夷待訪錄》等。</p><p class="ql-block">2、呂留良(1629—1683),字莊生,號晚村,浙江石門人。他明亡后散財結(jié)客,欲謀復(fù)明,失敗后隱居行醫(yī),晚年削發(fā)為僧。呂留良治程朱理學(xué),強調(diào)“華夷之辨”,其著作多毀于雍正年間,但仍有《呂晚村先生文集》等存世。</p><p class="ql-block">3、齊周華,字素冠,號素冠子,浙江海寧人。他明亡后削發(fā)為僧,以詩文聞名。齊周華的詩作多表達對故國的懷念和對清廷的不滿,其作品風(fēng)格沉郁頓挫。</p><p class="ql-block">4、杭世駿(1695—1773),字大宗,號堇浦,浙江仁和人。他是清代著名學(xué)者、文學(xué)家,乾隆元年進士,曾參與編纂《四庫全書》。杭世駿學(xué)識淵博,精通經(jīng)史百家,著有《道古堂詩文集》《訂訛類編》等。</p><p class="ql-block">他們均為明清之際的杰出人物,在思想、學(xué)術(shù)、文學(xué)等領(lǐng)域均有卓越成就,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p><p class="ql-block">三、西湖東、南、西、北均有游船去三潭印月島,船票十門票共70元。70周歲以上50元(西湖北岸杭州飯店碼頭35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