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章導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里,總有一些名字如星辰般鐫刻于時代蒼穹。蓋如毅政委,這位從戰(zhàn)火中走來的鋼鐵戰(zhàn)士,用一生踐行著“忠魂”二字的千鈞分量。從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到殫精竭慮的政工崗位,他以鐵血丹心熔鑄軍魂,以赤子情懷丈量信仰,將短暫人生譜寫成一部氣吞山河的革命史詩。今日,當我們拂去歷史塵埃,追憶這位老政委的戎馬軌跡,不僅是為了重溫那段激蕩人心的紅色記憶,更是為了觸摸一種永不褪色的精神火種——那是一個共產(chǎn)黨人用生命寫就的忠誠答卷,是跨越時空仍能震撼心靈的力量豐碑</b></p> △1953年蓋如毅在朝鮮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時光的長河奔涌不息,轉眼間,蓋如毅政委已離開我們整整一年。每當追憶起他的音容笑貌,那些鐫刻在歲月里的傳奇故事,便如潮水般在人們心頭翻涌。這位從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走來的英雄,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黨和軍隊的偉大事業(yè),他的精神如同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照亮著后來者前行的道路。</b></p> △1970年蓋如毅在江油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1 年 10 月,山東萊陽的一個普通家庭里,蓋如毅呱呱墜地。彼時的中國,正處于風雨如晦的黑暗時期,列強的侵略、軍閥的混戰(zhàn),讓這片土地上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年幼的蓋如毅常常目睹日軍的暴行,看到鄉(xiāng)親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救國救民的種子就在他小小的心中悄然生根發(fā)芽。1947 年 3 月,年僅 16 歲的蓋如毅,懷著滿腔熱血,毅然加入了山東萊陽子弟兵團。這個少年雖然身形還顯單薄,但眼神中卻透著一股堅毅。訓練場上,他咬牙堅持每一個高強度的訓練動作,汗水濕透了衣衫,磨破了手掌,卻從未喊過一聲苦;戰(zhàn)斗中,他毫不畏懼,沖鋒在前,憑借著過人的膽識和勇氣,迅速在隊伍中嶄露頭角。1948 年 5 月,山東萊陽子弟兵團改編為華東警備五旅,蓋如毅擔任政治部通訊員,同年 10 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那一刻起,他便將自己的命運與黨的事業(yè)緊緊捆綁在一起,立下了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的誓言。</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1年8月五大隊首次黨代表大會在鞍山舉行,蓋如毅(2排左11)與代表們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9 年 10 月,新中國成立,蓋如毅任職于陸軍 101 師政治部,擔任通訊員。然而,和平的曙光尚未完全普照大地,1951 年 10 月,他響應國家號召,隨陸軍 101 師奔赴抗美援朝戰(zhàn)場。在朝鮮戰(zhàn)場上,陸軍 101 師改編為鐵道兵 10 師,蓋如毅在師政治部秘書科任書記員。美軍的飛機日夜不停地對鐵路進行狂轟濫炸,鐵路沿線硝煙彌漫、彈片橫飛。但蓋如毅和鐵道兵戰(zhàn)友們沒有絲毫退縮,他們?nèi)缤撹F衛(wèi)士一般,頂著槍林彈雨,日夜奮戰(zhàn)在搶修鐵路的第一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次,一段重要的鐵路干線被美軍炸毀,前線急需的物資無法運輸,情況萬分危急。蓋如毅主動請纓,帶領一支搶修小隊奔赴現(xiàn)場。他們冒著敵機隨時可能再次轟炸的危險,爭分奪秒地清理鐵軌上的碎石和彈片,搬運枕木和鋼軌。夜色中,照明設備有限,他們就打著手電筒,借著微弱的光線工作。敵機的轟鳴聲不時在頭頂響起,每一次都仿佛是死神的低語,但他們沒有一個人停下手中的活。經(jīng)過十幾個小時的連續(xù)奮戰(zhàn),鐵路終于搶通,物資順利運往了前線??粗涣辛袧M載物資的火車呼嘯而過,蓋如毅和戰(zhàn)友們疲憊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正是他們的無畏付出,確保了物資運輸線這條“生命線” 的暢通無阻,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1954 年 12 月,蓋如毅隨鐵道兵 10 師從朝鮮戰(zhàn)場凱旋,他沒有絲毫的懈怠,繼續(xù)在 10 師政治部秘書科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2年蓋如毅(右2)在鞍山五大隊機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國后,蓋如毅在鐵道兵系統(tǒng)穩(wěn)步前行。從基層連隊到師團機關,從青年工作到組織建設,他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對待每一個崗位。在擔任鐵道兵10 師 47 團一連副指導員時,他深入了解戰(zhàn)士們的生活和思想狀況,關心他們的困難,成為了戰(zhàn)士們的知心人。在任鐵道兵 10 師政治部青年科副科長、科長期間,他積極組織各種青年活動,激發(fā)青年戰(zhàn)士的愛國熱情和工作積極性。每一次職位的變動,都是組織對他的信任,而他也用出色的工作成績,回報著這份信任。</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0年代蓋如毅下基層勞動休息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6 年 3 月,蓋如毅參與組建基建工程兵一支隊前期籌備工作,后任政治部組織科長。1971 年 1 月,他調任基建工程兵一支隊五團政治委員,開啟了長達 8 年扎根基層、深耕政治工作的奮斗歷程。在江油川長鋼建設現(xiàn)場,建設初期條件異常艱苦,物資匱乏,技術難題層出不窮。蓋如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果斷提出創(chuàng)新推行 “支部建在工地上” 模式,建立臨時黨支部,通過 “三會一課” 與主題黨課,將黨的方針政策轉化為官兵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他身先士卒,帶頭成立 “黨員突擊隊”,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一次施工中,遇到了山體滑坡的危險,蓋如毅帶領黨員突擊隊,不顧自身安危,沖在最前面,組織人員疏散和搶險,最終成功化解了危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鞍山鞍鋼建設中,蓋如毅提出“技術比武 + 思想教育” 模式,設立 “黨員先鋒崗”。他鼓勵戰(zhàn)士們在技術上相互學習、相互競爭,同時加強思想教育,讓大家明白建設鞍鋼對于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在攻克一項關鍵技術難題時,黨員先鋒崗的同志們?nèi)找广@研,查閱大量資料,進行無數(shù)次試驗。蓋如毅也一直守在現(xiàn)場,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方案。經(jīng)過不懈努力,終于成功攻克難題,為鞍鋼建設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和成本。此外,他還通過 “一對一” 幫帶和培訓班,為部隊培養(yǎng)了大批復合型政工人才,這些人才在后來的工作中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9年蓋如毅(2排左4)與一支隊政治部部分戰(zhàn)友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8 年 10 月起,蓋如毅先后擔任基建工程兵一支隊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81 年 10 月,升任一支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直至 1983 年 5 月。在基建工程兵工作期間,他始終堅持政治工作與工程建設緊密結合,帶領部隊完成多項重大工程任務,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防現(xiàn)代化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離休后,蓋如毅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他的心始終與黨和國家緊緊相連。他常常深入社區(qū),為青少年講述革命故事。在社區(qū)的小廣場上,一群孩子們圍坐在他身邊,聽他講述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的驚險故事,講述建設鞍鋼時的艱辛歷程。他用生動的語言,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展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教育他們要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他還積極參與干休所公益活動,幫助那些生活困難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老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0年代初期蓋如毅在鞍山二一九公園</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 年 5 月 30 日 5 時 21 分,鞍鋼總醫(yī)院的病房里,蓋如毅政委雖經(jīng)全力醫(yī)治,終因病情過重,溘然長逝,享年 93 歲。遵照上級關于喪事從簡的指示精神,沒有舉行盛大的追悼大會,但一場莊重的遺體告別儀式,卻承載著人們無盡的哀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6 月 1 日上午,鞍山殯儀館送別大廳莊嚴肅穆。正廳上方懸掛著黑底白字 “沉痛悼念蓋如毅同志” 的橫幅,蓋如毅同志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簇擁之中,身上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旗,靈堂前 “南征北戰(zhàn)功勛卓著,碧血丹心青史留名” 的挽聯(lián),正是他波瀾壯闊一生的真實寫照。</b></p>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一支隊戰(zhàn)友(左起)周樹凱、劉希模、王金昌、王日普看望蓋如毅(輪椅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8 時許,鞍山軍分區(qū)政委胡祥大校等領導在哀樂聲中緩步來到遺體前,神情凝重地默哀、三鞠躬,并與親屬一一握手慰問。遼寧省軍區(qū)、鞍山軍分區(qū)分別獻上花圈,向這位為黨和國家奉獻一生的老戰(zhàn)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蓋如毅政委的老戰(zhàn)友、老部下和親友們從祖國四面八方趕來參加遺體告別儀式,因特殊情況不能前來的,也紛紛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表達悼念之情??粗矍暗囊荒?,人們不禁潸然淚下,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雖然離開了,但他的精神永遠活在大家心中。</b></p> △蓋如毅告別儀式現(xiàn)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蓋如毅政委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奉獻的一生。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看到了無私的奉獻精神,看到了頑強的奮斗意志。如今,在蓋如毅政委逝世一周年之際,我們深情緬懷他,就是要傳承他的精神,以他為榜樣,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砥礪前行,奮勇拼搏,續(xù)寫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輝煌篇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