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拜訪著名書畫家康寧老師:一場藝術交融的匠心對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5月11日這個陽光和煦的上午,懷揣著滿心的期待與激動,我有幸陪伴著暨南大學新聞系退休的98歲高齡的李子先教授,一同踏上了拜訪著名書畫家康寧老師的路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康寧老師的“康寧畫苑”隱匿于暨南大學暨南花園小區(qū)之中,宛如一處靜謐的藝術港灣。當我們的腳步靠近,便能感受到那股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的高雅藝術氣息。抵達之時,康寧老師早已笑容滿面地在門口等候,他的熱情仿若春日暖陽,溫暖而真摯。隨著他的引領步入畫室,剎那間,一股濃郁且醇厚的墨香撲鼻而來,那是一種能瞬間將人心靈包裹的氣息,仿佛在頃刻間,我們便置身于一個純粹、無染的藝術世界,塵世的喧囂皆被隔絕在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康寧老師,這位生于1963年4月3日的藝術家,籍貫廣東廣州,祖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防城,出身于書香門第,自小便浸潤在文化的滋養(yǎng)中。他曾用名王振堂,筆名兆豐,其藝術生涯的開篇,滿是對書畫的熾熱熱愛與卓越天賦的展現(xiàn)。早年,他師從廣東美院實力派國畫家單柏欽先生,在長達五年的時光里,如饑似渴地系統(tǒng)學習書畫知識與技法,從筆墨的運用到構圖的精妙,每一處都細細揣摩。而后,又投身于廣東美院雕塑系主任關偉顯先生門下,用三年的時間鉆研素描和色彩。這段歲月,如同精心雕琢璞玉的過程,為他打下了無比扎實的基本功,也賦予了他深厚的筆墨底蘊,成為他日后藝術創(chuàng)作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與堅實根基。他畢業(yè)于暨南大學,并且留校任教多年,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不斷沉淀、不斷升華自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自上世紀90年代起,康寧老師將全部的心血傾注于書畫鑒賞與創(chuàng)作領域。他的作品,猶如夜空中獨特的星辰,閃耀著獨樹一幟的光芒。傳統(tǒng)筆墨在他的筆下,與現(xiàn)代藝術的感染力實現(xiàn)了精妙絕倫的融合。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個微觀的藝術宇宙,蘊含著無盡的故事與情感。諸多作品不僅被國內(nèi)外友人視作珍寶般珍藏,更屢屢登上《廣州日報》,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與此同時,他還憑借著卓越的藝術鑒賞能力,被多家拍賣公司聘為鑒賞顧問,其在藝術界的造詣與聲譽,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贊譽。2000年,他創(chuàng)辦了駿雅堂-康寧畫苑,這不僅是他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方天地,更是他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陣地。他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能讓更多人走進書畫藝術的殿堂,領略其獨特的魅力與深厚的內(nèi)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文化長河中,書畫、中醫(yī)與武術,猶如三顆璀璨的明珠,彼此相連,一脈相承??祵幚蠋煂Υ擞兄羁糖要毜降母形颉;厮莸?985年,太極拳一代宗師陳正雷先生及弟子張曉武蒞臨廣州講學,康寧老師懷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崇敬與熱愛,成為了第一批弟子,在張曉武先生的悉心傳授下,學習太極拳長達十年之久,并且這份堅持從未間斷。太極拳所蘊含的剛柔并濟、中正抱圓之理,猶如一股清泉,悄然流入他的繪畫與書法創(chuàng)作之中。在書法上,他遠溯秦朝小篆,每一筆每一劃都蘊含著古樸的金石韻味。每日堅持一小時的書法練習,已然成為他生活中如同呼吸般自然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并非盲目地臨帖模仿,而是以一種虔誠且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在汲取前人書法法度的基礎上,融入自己對書法藝術的深刻理解與獨特感悟,從而形成了獨屬于自己的書法風格,在書法的藝術之林中,綻放著別樣的光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而在繪畫創(chuàng)作方面,康寧老師更是展現(xiàn)出了超凡的創(chuàng)造力與獨特的藝術視角。以他的代表作《舞》為例,這幅作品靈動而飄逸,仿佛將舞蹈的靈魂用筆墨凝固在了畫紙之上。他以書法入畫,大膽且巧妙地將楷書的端莊、行書的流暢、草書的奔放以及篆書的古樸融為一體,使得這幅畫不僅僅是一幅單純的繪畫作品,更像是一場書法藝術的盛宴,多種字體在畫中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另一幅《魚樂圖》,則將國畫中“水與墨”的精髓發(fā)揮到了極致。墨分五色,在他的筆下,每一條魚都仿佛被賦予了生命,魚身一筆成形再加以細膩勾勒,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便會從畫中躍然而出,游入現(xiàn)實的世界。這兩幅作品無論是在技法運用還是構圖設計上,都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局面,成為了藝術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引得觀者紛紛贊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當我們踏入康寧老師的工作室,仿佛是打開了一扇通往藝術寶藏的大門。素描作品細膩入微,將物體的形態(tài)與神韻精準捕捉;國畫作品意境深遠,在筆墨的濃淡之間展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獨特魅力;雕刻作品巧奪天工,每一刀都蘊含著匠心;燒窯工藝作品古樸雅致,帶著泥土的溫度與藝術的質(zhì)感。這些琳瑯滿目的藝術創(chuàng)作,無一不彰顯著他作為全能型藝術家的深厚造詣。無論是書畫的筆墨情趣,還是篆刻的精巧布局,亦或是窯制工藝的獨特魅力,他都能信手拈來,精通熟練,讓人不得不為之折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此次拜訪過程中,98歲的李子先教授與康寧老師就書畫與攝影藝術的融合這一話題展開了熱烈且深入的探討。李子先教授曾擔任暨南大學攝影學會名譽會長,在攝影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與獨到的見解。兩位專家,一位在書畫藝術領域深耕多年,一位在攝影藝術方面造詣頗深,他們對藝術的熱情在交流中激烈碰撞,迸發(fā)出絢麗多彩的火花。他們從藝術的本質(zhì)出發(fā),探討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共通之處,從光影的運用到構圖的美學,從情感的表達至意境的營造,每一個觀點的交流都像是一次藝術的啟迪。而康寧老師更是現(xiàn)場親自教我們作畫,他站在“道”的高度,結合太極的觀點,將書畫創(chuàng)作的奧秘如抽絲剝繭般娓娓道來。他的講解,仿佛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藝術之窗,讓我們看到了書畫創(chuàng)作背后更為深邃的文化內(nèi)涵與哲學思考,完全顛覆了我們以往對書畫創(chuàng)作的認知,讓我們深刻領略到了藝術之間那奇妙的相通相融之處,以及其蘊含的無窮魅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這次拜訪,于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與杰出藝術家近距離接觸的珍貴機遇,更是一場穿越藝術邊界、領略藝術交融之美的奇妙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藝術的博大精深,它如同一片廣袤無垠的海洋,容納著無數(shù)的創(chuàng)意與靈感;又似一座高聳入云的山峰,每攀登一步都能看到不同的風景。它激勵著我們在未來的藝術探索道路上,不斷前行,不斷追尋,去發(fā)現(xiàn)更多被隱匿的藝術之美,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藝術天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