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在中國,黃繼光這個名字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是我們國家的英雄,在戰(zhàn)役的緊要關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為戰(zhàn)爭、為戰(zhàn)友們扭轉(zhuǎn)戰(zhàn)爭局勢創(chuàng)造了機會。</b></h1> <h1><b>中江黃繼光紀念館是一座仿古園林建筑,坐落在一片綠意盎然的山丘旁。</b></h1> <h1><b>黃色的墻面,仿古牌樓式建筑紀念館大門,極具莊重,極具美感。</b></h1> <h1><b>董必武題寫的館名懸在高大的門楣上。門聯(lián)則由馬識途撰書:魂歸凱江英名蕩蕩理當全民奉祠祀;堅如玄武鐵骨錚錚果是烈火出金剛.</b></h1> <h1><b>走進紀念館大門,寬大的院落上方,一座巨型雕塑將黃繼光撲向敵人機槍口一剎那間的英姿永遠定格在共和國的歷史上。</b><br></h1> <h1><b>細膩中透著力量,平靜里透著靈性的鄧小平題字“特級英雄黃繼光”刻在雕像下,題詞下面莊嚴肅穆的浮雕組畫再現(xiàn)了黃繼光烈士從報名參軍到英勇犧牲的全過程。</b></h1> <h1><b>郭沫若題寫的凱歌百代依然雄渾蒼健,靈動飄逸</b></h1> <h1><b>瀟瀟灑灑小雨中的紀念館尤顯莊嚴,靜穆、潔凈。</b></h1> <h1><b>展區(qū)有一座“最可愛的人”的銅像雕塑。雕塑內(nèi)容應該是志愿軍的五位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楊連弟、孫占元。</b></h1> <h1><b>步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個莊嚴而又寧靜的世界。當年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感動了無數(shù)國人,走進黃繼光紀念館,這種感動依舊,敬仰依舊。</b></h1> <h1><b>陳列展覽區(qū)展示的實物、圖片、復制品、組畫和模型,生動介紹了黃繼光從一個貧苦農(nóng)民的兒子成長為特級英雄的光輝歷程。</b></h1> <h1><b>展柜里,一件破棉襖、一件單罩衣、一條短褲引人注目,破爛的棉襖、罩衣是他們家祖孫三代御寒時穿過的。它們是在黃繼光犧牲后,由當時四川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到他家中征集到的。</b></h1> <h1><b>艱苦的生活養(yǎng)成了不畏懼的性格和不怕死的勇氣。</b></h1> <h1><b>鄉(xiāng)親贈送給黃繼光參軍時的“可愛祖國”手帕。</b></h1> <h1><b>生前用過的挎包、水壺。</b></h1> <h1><b>黃繼光穿過的軍裝,那一個個扎眼的搶眼和胸口最醒目的地方碗大的窟窿,這正是英雄黃繼光犧牲時穿著的棉衣。遺體搶回時血已流干,雙手高舉難入殮,在場的每個人都哭成了淚人。</b><br></h1> <h1><b>上甘嶺反擊戰(zhàn)前夕的一個晚上,黃繼光在坑道看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的電影《普通一兵》,共青團員馬特諾索夫用胸膛堵住敵人機槍眼的事跡感動了他,決心向英雄學習,為中朝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切。</b></h1> <h1><b>上甘嶺戰(zhàn)役全景圖</b></h1> <h1><b>上甘嶺戰(zhàn)役使用過的轉(zhuǎn)盤機槍</b></h1> <h1><b>隆隆的炮聲似乎在耳邊呼嘯</b></h1> <h1><b>來自戰(zhàn)場的實物</b></h1> <h1><b>走出紀念館,想起了巍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中回答的那句話: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zhàn)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b><br></h1> <h1><b> 望著漸漸遠去的紀念館,心底五味雜陳,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即使窮盡自己的想象,也無法真正明白在血肉橫飛的殘酷戰(zhàn)場上,這些英雄人物的英勇究竟是何等偉大。</b></h1><h1><b> 黃繼光不是志愿軍的戰(zhàn)斗兵,他只是志愿軍的通訊員。換句話說,此前黃繼光根本就沒有參加過幾次戰(zhàn)斗,他所受到的訓練大部分都是接線、傳令等通訊員知識,戰(zhàn)斗訓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就是他,除了勇敢、智慧,還有一種特種兵的先天素質(zhì),在整個連隊只剩下不到20人的情況下,黃繼光的三人小組居然可以在微弱的火力掩護下拿下美軍精心設計的子母堡,也許其中有一部分是前面犧牲的戰(zhàn)士們創(chuàng)造出的機會,但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黃繼光個人的戰(zhàn)斗天分都是母庸質(zhì)疑的,假以時日,他的未來都不可限量??上У氖?,他們沒有那個未來了。他們把鮮血和生命留在了上甘嶺,也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這一刻,留在了歷史中、留在了后人心里。</b></h1><h1><b> 永遠的黃繼光,致敬!</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