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我的父親母親

喜來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親母親</p><p class="ql-block"> 文/喜來</p><p class="ql-block"> 去年開齋節(jié)前,疫情的陰霾漸漸散去,我和妻子驅車一個多小時,回到汝南和孝鎮(zhèn)。我們懷著虔誠而又沉重的心情,與家人們相聚,共同緬懷長眠于松柏叢林下的父親母親及宗親先輩。</p><p class="ql-block"> 父母的墓地位于鎮(zhèn)里的寨河南岸。四十余載光陰流轉,農村宅基地不斷擴建,原本的寨河逐漸被填平,民宅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慢慢與父母的墓地接壤。所幸,家人早已將這片墓地買下。蒼翠挺拔的松柏與楝樹,如忠誠的衛(wèi)士般將墓地覆蓋,墓地四周芳草萋萋,不知名的小花四季綻放,宛如一幅靜謐而美好的畫卷。清真寺的阿訇為父母虔誠開經,那悠揚的誦經聲,仿佛是連接人間與天堂的紐帶,祈愿父母在天堂一切安好,也為家人賜予平安。隨著阿訇的誦經聲在耳畔響起,父母的音容笑貌瞬間清晰地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思念如潮水般洶涌而來,淚水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原來,歲月可以掩埋黃土,卻掩埋不了刻在心底的親情印記;時光能夠模糊容顏,卻模糊不了沉淀在記憶里的摯愛深情。</p><p class="ql-block"> 先父名蔣海彥,小名蔣福,生于1928年。那時,家中家境殷實,爺爺蔣啟云在軍中行伍。父親曾讀過兩年多私塾,然而,戰(zhàn)亂如無情的風暴,切斷了他與爺爺?shù)穆?lián)系。不久后,家底逐漸被掏空,他不得不棄學,跟隨奶奶艱難度日。奶奶楊愛蘭,出身大家閨秀,知書達理,為人謙和。她不僅擅長熬制膏藥,還做得一手好針線活。在汝南南關高井臺,奶奶開了一間雜貨鋪,以此維持一家人的生計。1945年,17歲的父親與母親喜結連理。命運的齒輪就此轉動,誰也未曾想到,這對夫妻將攜手走過無數(shù)風雨,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一個家庭的希望,在歲月的長河中書寫下苦難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追尋一份安定的生活,奶奶毅然變賣家產,帶著一家人從汝南縣城來到和孝鎮(zhèn),投奔舅爺楊榜。最初,他們暫住在魏昆家的磨房里,后來分得田地,成為和孝鎮(zhèn)一隊的社員。半年后,父親用奶奶的積蓄蓋起了四間草房,從此開啟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種地并非易事,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但父親不怕吃苦受累,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一年下來,犁耕耙鋤樣樣精通。1958年,他當上了一隊生產隊長。此后,他帶領社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身大煉鋼鐵、修河筑壩等工作,常常披星戴月,吃住在工地。他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表現(xiàn)得到了認可,先后被評為大隊、公社、縣勞動模范。那時候的父親,就像一顆閃耀的星辰,在時代的天空中發(fā)光發(fā)熱,用汗水澆灌著對生活的熱愛,用拼搏詮釋著責任與擔當。</p><p class="ql-block"> 然而,文革的到來改變了一切。面對家中八個子女的生活重擔,父親無奈辭去隊長職務,到公社糧店做起搬運工,裝車卸車、扛糧包、拉噸車,靠苦力掙錢養(yǎng)家。在我的記憶里,父親為人耿直,性格剛烈,脾氣暴躁,不善于處理人情世故,更不會曲意逢迎。由于每天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他漸漸養(yǎng)成了喝酒的習慣,以此緩解疲勞。生活的磨難就像一把無情的刻刀,在父親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曾經那個意氣風發(fā)的勞動模范,在生活的重壓下,不得不向現(xiàn)實低頭,卻始終沒有放下對家庭的責任。</p><p class="ql-block"> 在我們八個子女中,我是最受父親寵愛的。從小到大,父親總是用溫柔的目光看著我,和我說話時語氣和藹親切。在父親面前,我可以肆意撒嬌,他也從不生氣。但大哥和二哥的待遇卻截然不同。不知為何,無論他們做什么,父親似乎都不滿意,尤其是二哥,更是沒少挨打受罵,還得了個“受氣包”的外號。每當看到父親在家,他們總是小心翼翼,連大氣都不敢出,做事也變得畏手畏腳。如今想來,父親或許不是不愛大哥二哥,只是在生活的重壓下,不善于用溫柔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那些嚴厲的背后,藏著的是對子女更深沉的期望,只是年少的我們,當時又怎能讀懂這份復雜的愛?</p><p class="ql-block"> 1965年,大哥結婚后不到一個月,父親就在鎮(zhèn)南寨墻邊建了一間十多平米的土坯麥草房。在沒有任何家具的情況下,便讓大哥另立門戶。大哥深知家中的困境,沒有絲毫怨言,坦然接受了這一切。分家后,大哥到公社學習當赤腳醫(yī)生,他繼承了奶奶熬制膏藥的手藝,在治療腰疼腿疼、風濕性關節(jié)炎方面頗有造詣,成為和孝鎮(zhèn)的一塊響當當?shù)恼信?。生活的苦難沒有打倒大哥,反而成為他前進的動力,這大概就是父輩們傳承下來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在困境中生根發(fā)芽,開出希望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1969年11月,中蘇邊境珍寶島事件一觸即發(fā)。我和二哥都報名參軍,且體檢合格。但當時只有一個參軍指標,二哥毫不猶豫地將指標讓給了我,還鼓勵我在部隊好好干,報效祖國。穿上軍裝后,我們拍了一張全家福,這張照片成為了那段難忘時光的珍貴記憶。兄弟之間的這份情誼,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顯得格外珍貴。</p><p class="ql-block"> 1974年春,噩耗傳來,奶奶病故,父親也病重纏身。連隊批準我回家探親。五年的軍旅生活,讓我入了黨,當了班長,成為連隊的通訊報道員?;氐郊視r,奶奶已經下葬??吹礁赣H母親四十多歲的年紀,卻已鬢發(fā)如霜,我心疼不已。父親那飽經風霜的臉上,歲月刻下了深深的痕跡,額頭上的白發(fā)訴說著人生的滄桑。曾經明亮有神的大眼睛,如今深深凹陷在眼眶里,黯淡無光,面容蒼白憔悴,再也不見往日生龍活虎、敢打敢拼的精氣神。他患上了食道癌,無藥可醫(yī),被饑餓和病痛無情地折磨著,身體骨瘦如柴,聲音沙啞無力。我不敢與他對視,他那無助又充滿期待的目光,像一把利刃,刺痛著我的心。再看看家徒四壁的屋子,常年經受風雨侵蝕的草房,北墻裂開了大口子,仿佛隨時都會倒塌,一家人擠在兩張大床上。那一刻,淚水奪眶而出。父親母親拖著虛弱的身體,為我宰殺了家中下蛋的老母雞。臨走時,我含淚將僅有的八十多元津貼交給了母親。生命的脆弱在疾病面前展露無遺,而父母的愛卻在困境中愈發(fā)深沉。他們用最后的力量溫暖著孩子,即使自己身處黑暗,也要為子女點亮一盞希望的燈。</p><p class="ql-block"> 在探親的幾天里,或許是因為我的歸來讓父親心情愉悅,他的病情似乎有所減輕,能吃一些飯菜,臉上也有了些許氣色??吹礁赣H好轉,我心里也寬慰了許多。結合當時農村的現(xiàn)狀,我寫了一篇《關于搞好農村農產品養(yǎng)殖業(yè)的調查報告》,寄到汝南縣委辦,受到了姚西貴局長的好評。那時的我,滿心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改變家庭的命運,卻不知與父親相處的時光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命運的無??偸窃诓唤浺忾g給人最沉重的一擊。</p><p class="ql-block"> 轉眼間,探親假到期,我告別父母和家人返回部隊。父親特意讓我給戰(zhàn)友們帶了一兜熟雞蛋,還再三叮囑我要保管好。當時的我并未領會父親話語中的深意,只是笑著說放心吧。回到部隊,當我把雞蛋分給戰(zhàn)友們后,一個用小手帕包著的東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打開一看,竟是我給母親的錢,分文未動。那一刻,我的鼻子一酸,淚水再次決堤。這就是深沉的父愛母愛??!他們寧可自己忍受病痛和饑餓,也不愿讓子女受半點委屈。幾十年過去了,每當想起這件事,我的心中便涌起無限感動與懷念。家的意義,或許就在于這份無論何時何地都不離不棄的牽掛,在于父母用一生詮釋的無私奉獻。</p><p class="ql-block">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半年后,父親因病復發(fā),不幸離世,年僅45歲。他永遠地告別了家人,告別了這個充滿苦難的世界,長眠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父親的離去,像是一座大山的崩塌,帶走了家庭的頂梁柱,也在我們心中留下了難以愈合的傷痛。從此,那個嚴厲又慈愛的身影,只能在回憶中追尋,那些未說完的話語,未完成的心愿,都化作了永恒的遺憾。</p><p class="ql-block"> 慈母名李秀英,與父親同歲,祖籍南陽社旗.舍店鎮(zhèn)馬神廟街,中醫(yī)世家,居住在山陜會館西。母親兄妹五人,她排行老四,在兄妹中,母親最為漂亮聰慧,性情耿直,心地善良。1939年冬季,日本人轟炸南陽,外祖父祖母帶著全家七口人四處躲避戰(zhàn)亂。從社旗逃到駐馬店后,又遭遇日軍飛機轟炸。人們驚慌失措,紛紛拼命往天主教堂和清真寺跑去??斓角逭嫠聲r,外祖父祖母不幸被人流擠到西劉莊大塘里,大舅二舅則帶著三個妹妹來到清真寺。從那以后,他們再也沒能見到外祖父祖母。大舅二舅將母親和小姨留在駐馬店,二姨留在汝南親戚家,他們自己則前往平輿廟灣謀生。命運的捉弄讓母親小小年紀就歷經磨難,可生活的苦難沒有磨滅她的善良與堅韌,反而鑄就了她頑強不屈的性格,為日后撐起整個家庭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 1945年,經人介紹,母親嫁到汝南與父親結婚。起初,奶奶的茶鋪生意還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1946年大哥出生后,家里也曾有過一段溫馨快樂的時光。但自從搬到和孝鎮(zhèn)后,生活急轉直下。隨著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出生,家庭變得越來越貧困,奶奶的積蓄很快就花光了,想要再回到縣城,已是難如登天。生活就像一場永不停歇的磨難,而母親卻像是一位英勇的戰(zhàn)士,無畏地迎接每一個挑戰(zhàn),用自己的柔弱之軀,為孩子們遮風擋雨。</p><p class="ql-block"> 從大哥出生到1967年三胞妹出生,21年間,母親經歷了無數(shù)次懷孕分娩的艱辛。八個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全靠她一人操持。每天早晨五點,當人們還在睡夢中時,母親就已經起床忙碌,一直忙到晚上,等我們都睡下了,她還要提著一大桶衣服到河邊去洗。全家?guī)卓谌说娘埐耍瑥纳绞?,刷鍋洗碗,忙碌到半夜方可休息。夏季天氣炎熱還好些,一到寒冬臘月,母親的雙手就會被凍得皸裂,一道道粗糙的口子,鮮血直流。每天晚上睡覺前,她都要用大哥熬制的膏藥油滴在口子上,再用布裹好??傻诙?,她依然要洗衣做飯,一個冬天下來,她的十個手指變得如同黑炭一般,又腫又爛。到了春天,手面的皮膚像梧桐樹皮一樣,一塊一塊地脫落,讓人看了心疼不已。母親的雙手,是歲月的見證,是愛的烙印。那一道道傷疤、一塊塊老繭,都在訴說著她為家的付出,用雙手撐起了一個家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情感。1967年春,母親生下三胞胎,險些丟了性命,身體變得十分虛弱,沒有奶水喂養(yǎng)孩子。在六十年代,沒有吃的,更沒有什么奶粉。幸運的是,當時大嫂帶著不滿一周歲正在吃奶的孩子,便同時承擔起了喂養(yǎng)三個孩子的重任。但孩子還是常常吃不飽,只能用甜米粥來補充。母親分娩后僅僅在醫(yī)院住了半個月,就匆匆回到家中。因為父親忙于干活,無法照顧家務,母親只好拖著病弱的身體,一邊做飯,一邊照顧孩子。三姊妹滿月后,大嫂的奶水還是不夠,奶奶、姨奶和母親便兵分幾路,抱著孩子走街串巷,到集鎮(zhèn)、鄉(xiāng)村尋找正在哺乳的婦女。她們四處打聽,說盡好話,只為求得一點奶水。從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冬天,無論刮風下雨,她們從未間斷,就這樣堅持了整整一年,才保住了三個孩子的性命。這份母愛,比山高,比海深,它是母親用生命書寫的贊歌,是世界上最純粹、最堅定的守護。在母親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奇跡。</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晉人阮籍所說的“母重于父”,也體會到了《禮記》中“父之親子也,親賢而下不能;母之親子也,賢而親之,無能而憐之”的深刻含義。母親對我們兄弟姐妹的疼愛,就像溫暖的春風、甘甜的雨露,普施萬物,從不厚此薄彼;又像熾熱的陽光,光芒四射,毫無保留。她的愛,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如涓涓細流,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伴隨我們成長的每一步。(見下續(xù))</p> <p class="ql-block">(接上頁)</p><p class="ql-block"> 1974年父親去世后,母親與大哥二哥共同扛起了養(yǎng)活六個孩子的重擔。那時,我家的貧困在和孝鎮(zhèn)是出了名的。二哥長春已經24歲,到了適婚年齡,卻因為家境貧寒,沒有親朋好友上門提親。眼看過了結婚的最佳時期,母親心急如焚。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母親在街上打聽到平輿縣趙埠口周家有個女兒叫周軍,22歲還未出嫁,便立刻托人上門提親。女方來相親那天,二哥特意借了一件軍大衣,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蛟S是因為周家也不富裕,沒提什么條件就同意了這門親事。定好婚期后,用生產隊的牛車迎娶了二嫂,大哥大嫂還宰了自家的一只羊,為二哥操辦婚宴,這才讓母親心里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母親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鳥兒,為了孩子們的幸福,四處奔波,殫精竭慮。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堅持,為孩子們鋪就前行的道路,哪怕前方荊棘叢生,也毫不退縮。</p><p class="ql-block"> 1976年,我在部隊已經服役八年,和我同年入伍的戰(zhàn)友們大多已經結婚復員,而我卻依然單身。那時我26歲,戰(zhàn)友們還調侃我:“二十六歲好兒男,為國守邊整八年,風吹雨打臉曬黑,家窮官小沒人談?!蹦赣H為了我的終身大事,放下臉面,多次前往駐馬店向姨夫求親,最終將寶貝女兒許配給了我。唐山地震后,我在豐南農場軍營里舉辦了簡單的婚禮。母親的愛,是默默的付出,是毫無保留的奉獻。她用自己的方式,為我解決人生大事。她的心愿就是讓子女們過好日子,把所有的艱辛都藏在心底。</p><p class="ql-block"> 1977年春,我從部隊復員,來到駐馬店,被分配到駐馬店市第二商業(yè)局回族食品廠工作,從此改變了人生的軌跡。不久后,我被二商局任命為回族食品廠廠長。每當回想起這段經歷,我都對母親充滿感激,是她的堅持和努力,才讓我有了這樣的機會。隨著生活條件逐漸改善,我讓四弟給母親送去幾百元錢,修繕了那間搖搖欲墜的老房子。大哥二哥也給母親添置了一些家具,弟弟妹妹們也都漸漸長大,各自成家立業(yè),家里貧困的面貌終于得到了改善。生活終于開始眷顧這個歷經磨難的家庭,而這一切的改變,都離不開母親多年來的堅守與付出。她就像一顆頑強的種子,在貧瘠的土地上,用愛和汗水澆灌出希望的花朵,讓一家人看到了生活的曙光。</p><p class="ql-block">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母親也緊跟時代步伐,做起了賣瓜子、賣兔毛、賣腸衣等小生意。二哥更是抓住機遇,做起皮毛生意,很快成為和孝鎮(zhèn)第一個萬元戶,還帶動了一批人創(chuàng)業(yè)致富。他的努力得到了認可,榮獲鄉(xiāng)縣表揚,被汝南縣評為創(chuàng)業(yè)致富帶頭人,后來還入了黨,提了干。當選為縣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擔任和孝鄉(xiāng)綜治辦主任。時代的浪潮奔涌向前,而母親和二哥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只要心懷希望,勇于拼搏,無論身處何種困境,都能迎來屬于自己的輝煌。他們的故事,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奮斗史,更是無數(shù)普通人在時代變遷中追求美好生活的縮影。</p><p class="ql-block"> 母親一生寬仁慈愛,她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后代?!叭烁F就怕失志,沒錢就怕不干”,母親用這樸實的話語,教育著我們要勇于拼搏。在她的激勵下,我們后輩們奮發(fā)圖強,在各自的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有的考上軍校,有的成為大學老師,有的經商,有的從醫(yī),有的從政,大家走出農村,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翱翔。母親雖然沒有高深的學問,卻用最質樸的道理,為我們指引人生的方向。她的言傳身教,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讓我們在人生的風雨中,始終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勇氣。</p><p class="ql-block"> 母親不僅關愛子女,與鄰里也相處得十分融洽。她常說:“千金買宅,萬金買鄰。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貧病相扶。”逢年過節(jié)、開齋節(jié)制作油香時,母親總會把好吃的飯菜和油香送給前后鄰居。在與鄰居相處的日子里,她從不與人爭執(zhí),總是以和為貴,笑臉相迎。母親用自己的善良和熱情,構建起了和諧的鄰里關系,也為我們樹立了做人的典范。這種與人為善的處世之道,如同珍貴的家風,在家族中代代相傳。</p><p class="ql-block">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一晃母親年近古稀。由于一生操勞,母親身體越來越不好,心臟病經常復發(fā)。大哥二哥經常帶她看醫(yī)生,我因忙于工作,看母親的次數(shù)少點,每到節(jié)日,才短暫地相聚一下??偸钦J為等到工作閑了,再接母親住一段時間,好好孝敬她老人家。未曾想,在1996年中秋節(jié)過后,母親突發(fā)心臟病撒手人寰,連一句遺言也沒有給我留下,令我悔恨終生,深感愧疚。這世上最殘忍的事,莫過于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那些以為來日方長的等待,最終都變成了無法彌補的遺憾。我這才從內心深處真正認識到,對父母的孝順,從來都經不起等待,每一次猶豫、每一次拖延,都可能成為永遠的悔恨。</p><p class="ql-block"> 母親過世后,遵母親平日所囑,我們將她安葬于先父之側。次年開齋節(jié)后,我乃撰簡《春來銘志》短碑文,刻石紀之:“先父諱名蔣海彥,生于一九二八年三月十六,一生耿直,性格豪爽,吃苦耐勞,待人真誠。一九七五年七月十三日病逝;慈母諱名李秀英,生于一九二八年四月六日,終生操勞,含辛茹苦,廢寢忘食,關愛子女。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七日病逝。先父汝南人氏,慈母社旗人氏,結婚二十九年間一生恩愛,心心念念,誓愿生既同衾,死亦同墓。子女沐浴父母之恩,遂愿父母之意,葬于故土。謹遵教誨立碑而銘之?!边@簡短的碑文,承載著父母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也寄托著我們子女無盡的思念與感恩。</p><p class="ql-block">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比缃裎乙压畔≈?,每當夜深人靜,緬懷父母大恩大德,總是夜不能寐,潸然淚下。他們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為子女們撐起一片天空;用無私的愛與包容,教會我們如何在困境中堅守、在苦難中成長。寫下《長相思》一詞以示念懷:“一生忙,一世忙,培養(yǎng)八孩苦斷腸。青絲早染霜。 愛長長,情長長,親在不知端熱湯。 愧于爹和娘?!边@份悔恨與思念,將永遠銘記于心,時刻提醒著我:珍惜眼前人,莫等失去才懂得珍貴。父母雖然離開了,但他們的愛,將永遠是我生命中最溫暖的光,照亮我前行的每一步路。</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3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