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放棹漓江(一)</p><p class="ql-block">很多時候,我們總是以這樣那樣的借口,讓想法停留在想法。說來我自已也不相信,著名旅游城市桂林,盤算這么久才成行。這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全國各個省份中未涉及的之一。美好的東西,不必急沖沖去擁有它,在適當?shù)臅r候與美好相逢,也是一種幸福。</p><p class="ql-block">此次放棹漓江,頗有些周折。</p><p class="ql-block">在中秋節(jié)當天,我按火車的行駛路線,第一站便去了將樂,″玉虛縹緲玉華游”,然后到了南昌,重游滕王閣,就樓閣建筑本身而言也遜于岳陽樓,雖“閣以文名,文以閣傳”但其政治站位也不及“先憂后樂”,南昌的八一紀念館的大樓是當年的起義指揮部,而我小時候做的家庭副業(yè)--糊火柴,其中一道工序是“貼火花”,畫面即為此大樓,而十幾年前去南昌正逢該館閉館,所以一直有個宿愿,進內(nèi)參觀一番。當我們慢慢老去,你會發(fā)現(xiàn)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p><p class="ql-block">第三天去了全國唯一以共青團命名的城市,憑吊耀邦陵園,“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第四天,去了鄱陽湖的吳城鎮(zhèn),看蒼煙夕照,感空闊無邊。</p><p class="ql-block">緊接著匆匆回榕,參加一個大場面,也順便課課徒。</p><p class="ql-block">今天繼續(xù)完成上次旅程,本想自廣州而廣西,這樣沿途可留停潮汕、惠州,和廣州等地,奈何今秋臺風(fēng)熱帶風(fēng)暴扎堆,沿海一帶“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只好重來江西,經(jīng)湖南,而廣西。在人生的悠悠長旅中,我們仿佛搭乘著一列永不停歇的列車,沿途風(fēng)景萬千,乘客來來往往。有人輕盈地踏上這趟旅程,為我們的世界添上一抹亮色;也有人,在某個溫柔的站臺,默默轉(zhuǎn)身,漸行漸遠。這一切,都是旅途中的風(fēng)景線。</p><p class="ql-block">從福州出來是一蓑煙雨,到了江西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再入湖南已是山頭斜照卻相迎!</p><p class="ql-block">回頭煙柳重重,?今夜畫船何處?</p> <p class="ql-block">放棹漓江(二)</p><p class="ql-block">我對廣西的認識最早來自我的政治老師。初一上第一節(jié)政治課時,老師自我介紹:他姓蘇,廣西人,壯族。這是老師上第一課時的基本規(guī)范,遺憾的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老師們都有缺失,連基本的自我介紹都不做,或不會做,造成同學(xué)上了半學(xué)期了,還不懂老師姓什么。這是題外話。</p><p class="ql-block">桂林市區(qū)的景點,集中在中心廣場附近,離高鐵桂林北站半小時車程。旅游的廣告主打的是二江四湖三座山。我僅僅費了24小時,基本上都打卡一遍。四個湖都以樹名作湖名,最好的應(yīng)該是杉湖。湖中有二塔,叫日、月塔,又叫夫妻塔。夜間燈光照射下,稍微好看些。這個湖邊有個地標性景觀,叫象鼻山,終于看到實體了。杉湖邊上還是一座二層樓的李宗仁官邸,是抗戰(zhàn)后興建的,他住了幾年,現(xiàn)在對外開放。李宗仁將軍臺兒莊大捷最有名,多年前,我還特意去了臺兒莊,以為有石家莊那么大,原來就一個村莊那么大,我不明白何以稱大捷。李有三個老婆,我們最熟悉的郭德潔是二房,原配1979年才下世。李宗仁1969年逝世,終年78歲,1966年又和胡姓女子結(jié)婚(看第五張照片)。她是民國電影皇后胡蝶私生女。對有的信息我只得采取了“留白藝術(shù)”,請自補(自行補腦)。</p><p class="ql-block">桂系還有個叫白崇禧,是廣西二把手,和李宗仁搭檔,人稱李白。白崇禧舊居在另一個叫榕湖里面,白有個兒子很出名,叫白先勇,是臺灣作家。這個舊居沒開放,據(jù)桂林文旅局的人士說,是經(jīng)費緊張而關(guān)閉的,舊居內(nèi)設(shè)白先勇文學(xué)館也一并關(guān)閉,一聲嘆息。</p><p class="ql-block">在桂林,全國聞名的名人故居就三人,最后一個叫李濟深,1933年聯(lián)合十九路軍蔡廷鍇等在福建組織反蔣抗日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他的舊居在四湖中的木龍湖,也撲空了,維修中,沒爆粗口是我最后的倔強。</p> <p class="ql-block">放棹漓江(三)</p><p class="ql-block">桂林我最喜歡的還是靖王府,這是朱元璋為后代建的皇家宮府。桂林古稱靜江,朱元璋取綬靖廣海之意,遂改稱靖江王府。這里又曾經(jīng)是廣西貢院,又是北伐時,孫中山駐蹕之地,還是民國時廣西省政府。后來又辦起廣西師范大學(xué)。做為貢院,能容納5000考生,那至少得有5000個小房間,這規(guī)模何其大也,全廣西科舉制度下總共只出9個(文)狀元,還沒有我大福州一個市的人數(shù)多,真是蠻夷之地,民眾未教化,匹夫之勇多軍閥。展覽中還展出一份考秀才的答卷,字是好字,文真是八股,讀了半天,加上心急,一股也沒讀懂,不知所云,真的急死人。</p><p class="ql-block">最叫絕的是靖王府后面有座山叫獨秀峰,摩崖石刻現(xiàn)存104件?。獨秀峰,這座桂林市中心的孤峰,不僅是桂林城的“王氣”和“文氣”的匯集之處,更是中國十大摩崖石刻之一,他的溶巖地貌,似乎石刻不利于保護,很多都看不清,看得十分吃力。1980年代,被人發(fā)現(xiàn)石刻中,有一句詩:桂林山水甲天下。從此一發(fā)不可收。甲什么,什么什么甲的,詩是好詩,但是被凡夫俗子引用多了,便覺得庸俗起來。譬如一首好歌,在KTV里唱多了,也就覺得蠢俗不堪,蠢人把好詩弄壞了。我找到兩處福州梁章鉅的題刻。如果不知出處,一般人是讀不出來(見圖三)。</p><p class="ql-block">在貢院展品中,看見一塊祀神牌(圖一),上書“天地君師親位”。這是儒家祭祀的對象,導(dǎo)游這么解釋:天字是天下第一大,所以天由一、大兩字組成。地字,提土旁,土的最后一劃沒有提起來,與也字相平,表示不能離開土地。君字中口字封的死死的,不留縫隙,表示君王沉默是金,親字見字旁開個口,表示親人眼晴是睜,(難道表示活著?不表示死不瞑目?),師字少了第一筆,表示不能刀劈師長,哪對哪呀,更離譜得是,最后一個字“位”,導(dǎo)游說是表示自己地位最低,故放最后一位。啥啥?我一時幌忽,不是很確定,導(dǎo)游是否這么說?又連續(xù)在那里等于五個導(dǎo)游聽他們怎么說的,有二位略去,有三位口辭相同,應(yīng)該是出自同一份導(dǎo)游詞的?位字分明是之位的意思吧?我差一點跑到游客中心討說法了。后來了解到這是被公司承包了,不屬于文旅局下屬單位了。難怪,就算70歲以上老人,門票也不免,只打三折,收70元。出賣無知并不丟人,丟人的沒賣個好價錢。</p> <p class="ql-block">放棹漓江(四)</p><p class="ql-block">每到一地,我總要力爭到當?shù)卮髮W(xué)去走走,蹭蹭課。靖王府雖然辟為景區(qū),但廣西師范大學(xué)相關(guān)的人文、歷史和旅游等專業(yè)還在靖王府里繼續(xù)上課。</p><p class="ql-block">廣西師大也是相當開放的,風(fēng)能進,雨能進,伊能靜,俺也進。我很順利地就找到一間階梯教并從后門進入,正在上課的女教師,年輕得與女大學(xué)生沒什么區(qū)別。看學(xué)生課桌上擺的是《概率與統(tǒng)計》,悄悄問后排的學(xué)生,這是大幾?他回說是大二。老師聲音亢奮,再加擴音器助力,簡直爆棚。注意觀察一下,都很認真聽課,也沒有看手機,心想,并不想外界所傳的那樣。又到了另一班,是一個五十來歲模樣男教師,正在上文科的內(nèi)容,授課大體內(nèi)容是地方志與族譜,數(shù)了一下全班有四十五人,女生居多,大部份同學(xué)都在看手機,老師也若無其事地講,難道他真的不知道同學(xué)都在看手機。接著他提問了:地方文獻與民間記載的意義有何不同?看手機的同學(xué),稍微換了一個姿勢,佯裝認真思考狀,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停下手上動作。只見老師拿起點名冊,隨機挑了一個:許美芳,大家面面相覷,無人應(yīng)答,顯然無的放矢,又叫了一個,摸摸索索站了起來,老師又重復(fù)了題目,天奈聲音很小。老師又做了善意提醒…我直佩服這樣的老師,幾乎是對一堵墻在講課,沒有任何目光交流、語言互動,課也上得好好,要是我早就瘋掉了?;貞浡殬I(yè)生涯,我的課從不許有一個學(xué)生眼睛沒有看過來,即使個別同學(xué)目光是木的,一旦被發(fā)現(xiàn),馬上會被提問,用問題為難不注意聽講的人,是治理不集中精力上課的學(xué)生,最銳利的武器,也是一種無聲的批評,但又不太傷人自尊心,其他同學(xué)會以為是隨機的,并且把即將思想要開小差學(xué)生,也拉回學(xué)習(xí)的軌道上來。這時候你必須精準叫到那個人,這就需要記住每個學(xué)生名字,哪怕剛接手新班級,第一節(jié)課前,就要去背誦同學(xué)的名字,這也是中小學(xué)老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有的大學(xué)老師一個學(xué)期下來就記不住一個學(xué)生的名字,真是怒其不爭。</p><p class="ql-block">恰好,前幾天美國攝影大師史蒂芬到中央美院開講座,看到許多同學(xué)看手機,憤然中途離席,他說,你連主動選擇的事情都沒有辦法付出注意力,你來這里,都不能全心全意聽我講的每一件事情,我認為:你們怎么用心感知太陽親吻你皮膚的韻律。這是頂級學(xué)府的學(xué)生面對頂流大師的講座真實情況,中國教育病的不輕,值得我們反思。</p><p class="ql-block">我郁郁寡歡地離開了教室,來到學(xué)校食堂,再好的美食,無法去享受它的靈魂了。穿過靖王府外的東、西巷(有點像成都的寬窄巷),登上顏真卿題寫的“逍遙樓”,讀聯(lián):詩酒漫漓江問宋月唐風(fēng)爽籟何殊莊子誦,興衰壯酬概喜光前裕后隆名無愧魯公題”長舒了一口氣。</p> <p class="ql-block">晨光熹微照陽朔,看外國人陽朔公園晨練。</p> <p class="ql-block">放棹漓江(五)</p><p class="ql-block">?在陽朔縣城,一大早,先是被由劉海栗題寫的陽朔公園四個樸茂遒勁、雄渾灑脫大字,由衷的歡喜,不由自主地走近它。入園后又被一位抗戰(zhàn)空軍英雄所敬佩。墓志銘文書俱佳。雖然之前,我并不知道這位英雄,但補他大義凜然與敵機同歸于盡,壯烈殉國的精神感動不已。我把墓地發(fā)在朋友圈,有人忌諱,一直以來我有個撲素推斷,生前是正面人物,做鬼也不會去禍害人,還會護佑人。</p> <p class="ql-block">放棹漓江(六)</p><p class="ql-block">“哎…什么有腳不走路。什么無腳走千家?嗨,啦啦嗦”,“哎,財主有腳不走路,哎不走路。銅錢無腳走千家,嗨,啦啦嗦”這是數(shù)十年前看電影《劉三姐》里唱的山歌,沒想到這次來到劉三姐故鄉(xiāng),能在現(xiàn)場看張藝謀、王潮歌20年前導(dǎo)演的《印象·劉三姐》,雖然票價不菲,但也一定要看。因為再后的印象系列老謀子就只是掛個名,再也看不到了。福州的三坊七巷《尋夢·坊巷》淪為楊瀾擔綱了。當然,這次我主要還在是沖那個披頭散發(fā)的王潮歌來的(王也是奧運會開幕式導(dǎo)演),最近,關(guān)注王潮歌導(dǎo)演的視頻號,講的十分平易人又富有哲理。比如她說:“旅游不僅滋養(yǎng)眼目,也要滋養(yǎng)心靈?!?,她還說“看山,看海,看河,所有這些東西都是薄的,厚一些東西,會讓你一去再去,離開后還縈繞在你心際,揮之不去,它不僅滋養(yǎng)你眼目,還滋潤你心靈?!?大意如此)我深以為然。</p><p class="ql-block">寫在《印象·劉三姐》露天劇場B區(qū)8排8號。靜待演出八點正式開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放棹漓江(七)</p><p class="ql-block">吳邁是誰?你可能一無所知,但陽朔一句旅游廣告詞“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 ”一下子把陽朔旅游地位提高了,他就是吳邁寫的。</p><p class="ql-block">他跟我們福州還有淵源。在福州西湖的姐妹亭之東亭的湖邊有一塊豎砌的褐色的形狀不規(guī)則的石頭,背湖這面刻著一首詩:</p><p class="ql-block">萬方多難金甌缺,</p><p class="ql-block">國恥如山曾未雪。</p><p class="ql-block">臥薪嘗膽且勿遑,</p><p class="ql-block">安敢偷閑學(xué)冷血。</p><p class="ql-block">落款是“九·一八后二年十二月題此志感</p><p class="ql-block">他是一個律師,十六歲中秀才,抗戰(zhàn)時隨十八路軍入閩。</p><p class="ql-block">吳邁是江西余江人,我想一定在陽朔任過職,我為了尋找這個吳邁,我在陽朔著名景區(qū)碧蓮峰不經(jīng)意間找到了,此山因形似一呆含苞欲放的碧蓮而得名。山間亭閣、摩崖、碎刻頗多,其中一塊石刻,內(nèi)容就是寫這一首詩。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天,似乎冥冥之中就為我的到來,默默等候的。人生最快樂的不是越過千山萬水后有人等候,而是明知無人等候,還要越過千山萬水,而到了以后,卻意外發(fā)現(xiàn)有你想要見的人和物在等候。我還意外看到福州人林紹年的題刻(林紹年,閩縣人,進士,云南巡按,以極諫慈禧動用海軍經(jīng)費修頤和園,名噪四海)。</p><p class="ql-block">這座山應(yīng)該是陽朔最有歷史文化的一座山,徐霞客來過,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就駐錫在山上的鑒山樓里講學(xué)傳律。周總理、陳毅,鄧公等都有來此攬勝。</p> <p class="ql-block">放棹漓江(八)</p><p class="ql-block">陽朔的碧蓮峰,懸崖峭壁,古木森森,俯視漓江水平細瀉,漣漣青波,放眼四周,群山聳翠,漓水如帶,游船往來,目不暇接!山上一個游客也沒有,半山腰上有一個巨大摩崖石刻,草書只有一個“帶”字,飄逸灑脫,字有二層樓那么高,寬有3米,它是王羲之后人,當?shù)刂h王元仁,于1834年所書,一個字可辯認出16個字,蘊含“一代山河,舉世無雙。少年努力,萬古流芳”。最有趣的是“帶”字石刻又可細辨為“一帶山河甲天下 少年努力舉世才”。周恩來總理聽導(dǎo)游解說“帶”字,后頻頻點頭。此堪稱中國書法一絕。</p><p class="ql-block">王元仁號靜山,景區(qū)說明牌上說,因刻工不識篆體,把王元仁印章“靜山”倒置而刻。這太牽強附會了,那怕當時鈐反了,刻石時,還可交待石工把它顛倒過來。其實,有的是書法家印反了,將錯就錯,有的是特意為之,權(quán)當叩首之意。我覺此為后者,才能說的通。</p> <p class="ql-block">放棹漓江(九)</p><p class="ql-block">山一程,水一程,我終于來了。多少次了,當我夢想著,懷著敬仰的心走近你。它就是徐悲鴻在陽朔的故居,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見過徐悲鴻的故居。抗戰(zhàn)時期,陽朔成了文化名人的大后方。李宗仁將軍特意購房給徐先生住。這些大將軍骨子里還是尊重文化人的。故居外圍是白粉墻、小青瓦,門樓下面懸有吳作人先生手書的“徐悲鴻故居陳列館”之牌匾,一邊還鑲嵌著“徐悲鴻故居”之大理石碑刻,是廖靜文手書。</p><p class="ql-block">步入故居之內(nèi)庭,可見一株10多米高、兩抱圍粗、濃蔭若蓋、花香醉人的玉蘭樹。從掛牌上得知,樹齡已99年,故居為單層三開間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中為正廳,東房為客室,西房為畫室,廳后為臥室。徐悲鴻先生在此創(chuàng)作了《漓江春雨》、《走厄渡》、《雞鳴不已》等名畫。</p><p class="ql-block">我曾讀過徐的前妻蔣碧薇的回憶錄,她在書中說:“一個未經(jīng)世事的少女,遇到這樣一位翩翩公子怎能不為所動?!薄W屓藗兛吹搅怂牟湃A,也看到了她性格。闊別經(jīng)年,經(jīng)歷了諸多悲歡離合,她在回憶錄中寫道:如今華屋依舊,人事全非,父親、母親、悲鴻、伯陽,竟然是死別生離,命運之神對我無疑是相當?shù)臍埧帷?lt;/p><p class="ql-block">我母親曾對我講她對蔣碧薇的評價:“我替她感到不值”,這句話還猶在耳邊。</p><p class="ql-block">我就要離開這座故居了,久久凝望他那英姿瀟灑、風(fēng)流倜儻的模樣……陽朔我不會再來了,就此別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