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p> <p class="ql-block"> 鷓鴣天.美周郎 胡曉樸</p><p class="ql-block"> 東吳才俊數(shù)周郎,豪情直上破穹蒼。</p><p class="ql-block"> 火燒赤壁千秋頌,談笑沙場意氣昂。</p><p class="ql-block"> 小喬秀,瑾勛彰。孫吳大事問周郎。</p><p class="ql-block"> 長河吟曲多悲愴,未展宏圖身已殤。</p> <p class="ql-block">詩評 </p><p class="ql-block"> 此詞以《鷓鴣天》為調,詠史懷古,主題鮮明,情感激昂。上闋以'東吳才俊數(shù)周郎'開篇,直抒胸臆,'豪情直上破穹蒼'一句氣勢磅礴,展現(xiàn)了周瑜的雄才大略。'火燒赤壁千秋頌,談笑沙場意氣昂',用典自然,既點明了赤壁之戰(zhàn)的歷史功績,又刻畫了周瑜從容不迫的儒將風范。下闋'小喬秀,瑾勛彰',以對仗工整的短句,巧妙地將周瑜的私人情感與公共功業(yè)并置,'孫吳大事問周郎'則進一步凸顯了周瑜在東吳政權中的核心地位。結尾'長河吟曲多悲愴,未展宏圖身已殤',情感由高昂轉為悲愴,表達了對其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全詞結構緊湊,語言凝練,情感真摯,既有對歷史人物的崇敬,也有對命運無常的感慨。不足之處在于,詞中對周瑜形象的塑造略顯單一,未能更深入地挖掘其性格的多面性。</p><p class="ql-block"> 為推動詩歌創(chuàng)作和鑒賞,促進詩人的交流互動,中國詩歌網(wǎng)現(xiàn)聯(lián)合DeepSeek開通AI點評功能。該功能通過先進的AI技術,對用戶在平臺上發(fā)布的詩歌進行自動分析與點評。此點評僅供參考,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反饋我們,以作相應處理。</p> <p class="ql-block">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p> <p class="ql-block"> 既生瑜何生亮</p> <p class="ql-block"> 浪淘盡 , 千古風流人物</p> <p class="ql-block">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一說今安徽省廬江縣、一說今安徽省舒城縣)人,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東吳名將。</p><p class="ql-block">洛陽令周異之子,從祖周景、從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當時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p><p class="ql-block">周瑜出身廬江周氏,少與孫策交好,興平二年(195年),助孫策于曲阿之戰(zhàn)中擊敗劉繇。</p><p class="ql-block">建安三年(198年)起,隨孫策平定江東。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七年(202年),曹操責權送質,周瑜諫阻納質,建議孫權占據(jù)江南,擁兵觀變,確立了“割據(jù)江東、獨立建國”的戰(zhàn)略方針。建安十三年(20年),曹軍兵臨江東,周瑜分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并親率吳軍,以火攻大敗曹軍于赤壁。赤壁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漢末“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又率軍于南郡之戰(zhàn)中大破曹仁、徐晃聯(lián)軍,成功奪取軍事重鎮(zhèn)江陵,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提出“取蜀,并張魯,聯(lián)馬超,再以襄陽為根據(jù)地蠶食曹操,北方可圖”的戰(zhàn)略。在整裝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僅三十六歲。</p><p class="ql-block">周瑜文武兼?zhèn)洌行鄄糯舐?,是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jù)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被贊譽為“世間豪杰英雄士,江左風流美夫”。</p> <p class="ql-block"> 赤壁 </p><p class="ql-block"> 唐.杜牧</p><p class="ql-block">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p><p class="ql-block">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