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平山堂大明寺</p><p class="ql-block">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來,寺名多有變化,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凈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千年古剎,迭經(jīng)興廢,飽經(jīng)滄桑。</p><p class="ql-block">平山堂是蜀岡上一個標志性的文化景觀,由平山堂、谷林堂、歐陽祠三部分構(gòu)成,由南至依次排列。始建于北宋慶歷八年(1048年),由北宋"一代文宗"歐陽修興建,坐此堂上,江南諸山,歷歷在目,似與堂平,平山堂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0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3:08揚州市邗江區(q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棲靈塔始建于隋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時當隋文帝六十壽誕,詔選天下清凈處建立30座供奉佛舍利子的寶塔。棲靈塔即其中之一。此塔共九層。高出云表,被贊為"中國之尤峻特者"。</p><p class="ql-block">棲靈塔</p><p class="ql-block">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一代勝跡化為焦土。</p><p class="ql-block">宋代重建七層寶塔。敕賜名普惠塔;后圮,未重建。</p><p class="ql-block">1980年,鑒真大師塑像回揚"探親",各界人士倡議重建棲靈塔。</p><p class="ql-block">1987年,大明寺方丈瑞祥為了弘揚佛法,發(fā)愿重建棲靈塔。</p><p class="ql-block">1991年5月6日,在大明寺東園舉行隆重的重建棲靈塔奠基儀式。</p><p class="ql-block">能修法師主持工作后,聘請揚州古建專家潘德華和揚州建筑設計院合作設計方案。</p><p class="ql-block">1993年8月,棲靈塔重建工程啟動,能修法師率眾僧募化資金,虔心操勞,以一流的風采,恢復當年棲靈塔之尤峻。</p> <p class="ql-block">百年建築経典</p><p class="ql-block">鑒真紀念堂由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設計,他接受任務后專程赴日,參觀奈良唐招提寺和日本其他一些古建筑,回國后,又對我國唐代廟宇建造風格進行研究。他曾多次來到大明寺內(nèi),勘察現(xiàn)場,落實規(guī)劃布局,經(jīng)過反復醞釀、集思廣益,最終決定紀念堂的正殿仿照唐招提寺金堂的樣式。唐招提寺金堂是鑒真大師當年親自設計,保持了中國盛唐的建筑風格,又融合了日本當時建筑的特點。如今,紀念堂仿照金堂,其用意是體現(xiàn)中日文化的相互交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