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詩歌的先鋒性,決定了一首好詩忌諱陳詞濫調,或平鋪直敘。我不能說這樣寫作是否已做到詩意十足,但有一點可以確認,就是作者力圖讓自己的寫作陌生化,試圖將熟悉的事物寫出陌生感來。</p><p class="ql-block">一一黃干</p><p class="ql-block"> 詩歌是暗喻的語言藝術,許多時候作者并未有話直說,但是讀者可以從優(yōu)秀詩篇的場景中觸摸到文字跳動的脈搏,那些故事、人物和情感會有力撞擊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感動 ,因為有力量,</p><p class="ql-block">一一黃干</p> <p class="ql-block">許多時候,讀者是不太可能把詩人的詩緒搞得一清二楚的,我們要讀到是詩文本身給我們的印象、觸動和模糊的感覺,或者某種情緒和體驗。更有甚者,或許作者自己也不一定清楚知道自己究竟要表達的東西是什么,因為可以察覺的是意識,而不可察覺的是潛意識。而詩人創(chuàng)作的時候,如果潛意識噴涌而出,意識就是局外人,“懂”就幾乎不可能了。所以有人說,是詩成就了詩人,而不是詩人寫出了詩。</p><p class="ql-block">一一黃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人在呈現(xiàn)與言說中并無特別創(chuàng)意或角度,只是做到了“真”,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情況,而這恰恰是能夠打動人心、引發(fā)同頻共振的原因。我有一個感觸,有些詩從技術角度看是不錯的,但是卻不能觸動人心;有些詩看似并無特別技巧,卻能使人產生共情共鳴,讓讀者感慨人生,感慨生命。</p><p class="ql-block">一一黃干</p> <p class="ql-block">一首詩要打動人心,就得具備打動人心的力量,它不一定非得雷聲隆隆,狂風大作,而無聲溫潤、無言接納和默默給予,或許仍然可以體現(xiàn)力量。</p><p class="ql-block">一一黃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許多時候,一般作者總傾向于把自己“真知灼見”毫無保留地獻給讀者,還生怕別人不懂。但是,一首好詩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在文本內,另一部分在文本外。</p><p class="ql-block">一一黃干</p> <p class="ql-block">我一直以為,詩歌文字需要一種跳躍,這種文字躍動即是體裁特性,也是詩意需要,更是審美之必需。因為任何按部就班的敘事或抒情,都會使文字遠離詩性,而陷入平庸,詩歌忌諱平庸。</p><p class="ql-block">一一黃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謂涂鴉就是亂寫亂畫,這種寫法看似沒有什么理頭,東一榔頭西一棒,卻在整體上勾畫出了一個特定場景或心境。作為詩歌,一定要體現(xiàn)文本詩性想象,也要能激發(fā)讀者想象并與其同頻共振。</p><p class="ql-block">一一黃干</p> <p class="ql-block">一首詩要能寫出特色,就得別出心裁,另辟蹊徑,讓讀者從中獲得啟迪和滋養(yǎng)。從陌生化角度看,詩路決定出路。</p><p class="ql-block">一一黃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以為,寫一首詩總應該是有感而發(fā);另外還得發(fā)而有指,這個指是指向,是作者像向導一樣給讀者的理解和感受指一個方向。事實上,不同讀者會在一首詩中得到不同方向,但總是有一個方向。</p><p class="ql-block">一一黃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