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2025年5月3日,紹興陽光普照,炎熱中結束了百草園的游賞,彼時天色尚明,懷揣著對魯迅先生少年時光的探尋熱忱,老仲腳步輕緩地走出魯迅故居那扇古樸的大門。抬眸間,先生童年讀書的私塾學堂“三味書屋”,正靜靜佇立在不遠處的街道對面,恰似一位飽經滄桑卻精神矍鑠的老者,以一種沉靜而深邃的姿態(tài),等待著后人去揭開它往昔神秘的面紗。</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此時的三味書屋,與百草園一般熱鬧非凡,游人如織。人群似潮水般在書屋門前洶涌涌動,喧囂聲、交談聲、導游的講解聲交織在一起,打破了這片原本寧靜的文化圣地應有的清幽。我隨著如長龍般蜿蜒的人流,一步一步地挪動腳步,好不容易才擠到了書屋門口。站在這里,我仿佛能聽到時光的齒輪在緩緩轉動,發(fā)出“咔咔”的聲響,將我?guī)Щ亓四莻€遙遠卻又彌漫著濃郁書香的年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遙想當年,教書先生在這小小的書屋中,手執(zhí)教鞭,神色威嚴,教學極為嚴厲。那手中的戒尺,宛如法律的象征,冰冷而無情。只要學生稍有違背規(guī)則之處,戒尺便會重重落下,打得學生手掌生疼難耐,火辣辣的刺痛感仿佛能穿透歲月,讓人心生敬畏。在那個時代,這種嚴苛的教育方式,竟也培育出了不少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星辰,在知識的天空中閃耀。然而,將這種教育方式放在如今,實在是難以想象。如今的教育,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個性培養(yǎng),倡導鼓勵與引導,如同春風化雨般滋潤著學生的心靈,而非單純的懲罰。時代的變遷,讓教育理念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同滄海桑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可魯迅先生,卻在這看似嚴苛的教育環(huán)境中,綻放出了獨特而耀眼的光芒。他自幼聰慧過人,猶如一顆未經雕琢卻已散發(fā)著溫潤光澤的璞玉,對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望和領悟力。課堂上,他全神貫注,眼睛緊緊盯著先生的一舉一動,耳朵仔細捕捉著每一個知識點,不僅能夠按要求完成課程,還能觸類旁通,展現(xiàn)出超越同齡人的才華,仿佛在知識的海洋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航道。教書先生見其天賦異稟,更是對他青睞有加,常常給他“開小灶”,布置更多的課程。更是為了不受其他同學進出教室干擾魯迅學習,教書先生硬是把魯迅的課桌從教室中心位置,調到了墻角,可見教書先生對魯迅的重視。童年魯迅也從不辜負先生的期望,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的養(yǎng)分,在書海中暢快遨游,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魚,盡情享受著知識的滋養(yǎng)。</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然而,童年魯迅也并非一帆風順,生活總會給他一些意想不到的考驗。有一次,他因要到藥店為生病的父親抓藥,上學遲到了。在那個尊師重道、規(guī)矩森嚴的私塾里,遲到是絕對不被允許的,如同觸碰了不可逾越的紅線。教書先生沒有絲毫憐憫,手中的戒尺重重地打在了他的手掌上。那一刻,疼痛或許如電流般傳遍全身,鉆心的刺痛讓他眉頭緊皺,但他沒有解釋,沒有怨天尤人。他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心中卻暗暗下定了決心:從此以后,上學要“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于是,他在自己課桌的右側,用那稚嫩卻又堅定的小手,握著小刀,一下又一下地刻劃出了一個痕槽深深的“早”字。每一刀,都仿佛是他與自己的約定,刻下了他的決心;每一劃,都凝聚著他的自律,如同將自律的精神刻進了靈魂深處。這個“早”字,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漢字,更是他少年時期自律、自強的精神象征,是他對知識的敬畏,對時間的珍視,如同一個永恒的印記,記錄著他成長的足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我透過人群,極力向書屋內張望。魯迅先生當年用的課桌還在,只是由于教室不讓游人進去,我委實看不清楚課桌上那個刻出來的“早”字是否依舊清晰如初。但景區(qū)工作人員貼心地在桌子上放了一面牌子,上面放大復刻了童年魯迅刻的“早”字。那字跡雖略顯稚嫩,卻透著一股堅毅與果敢,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訪的游客訴說著當年的故事,讓人仿佛能看到那個少年魯迅刻字時堅定的眼神和執(zhí)著的神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我站在門口的欄桿前,努力地伸長手臂,用長桿自拍桿記錄了“三味書屋”的現(xiàn)狀,特別是童年魯迅刻的那個“早”字。凝視著桌子上的“早”字,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當今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誘惑所困擾,拖延、懶惰、打游戲、玩手機成了許多人的通病。我們總是習慣于為自己的錯誤尋找借口,習慣于甩鍋給別人,將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卻很少有勇氣去正視問題,去改變自己。我們如同在迷霧中徘徊的行者,找不到前進的方向。而魯迅先生,在那樣小的年紀,就能如此自律,如此嚴格要求自己,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品質啊!他就像一座燈塔,在黑暗中為我們指引著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他的這種求學精神,讓我們明白,無論身處何種環(huán)境,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應該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時間就像流水,一去不復返,只有把握好每一刻,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不斷超越自我。就像在攀登一座高峰,每一步都需要我們付出努力和汗水,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到達山頂,欣賞到最美的風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此時后面的參觀者仍不斷涌來,如同潮水一般一波接著一波。雖然時間尚早,但為了后邊排隊的人也能盡快參觀,我不得不離開“三味書屋”。我回首望去,心中滿是不舍,仿佛與一位老友分別。這次“三味書屋”之行,不僅讓我領略了先生少年時期的學習環(huán)境,更從那個“早”字中,汲取到了無盡的精神力量。我知道,這份精神將引導我們克服懶惰、拖拉,放下手機,戒掉打游戲這個精神鴉片,激勵我們不斷努力,做好該做的事情,在人生的畫卷上繪出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筆名仲先生,焦作市博愛縣人,現(xiàn)旅居鄭州。喜愛旅游、跑馬、攀爬、騎行、美食、文字,常寄情于山水,游走于馬拉松運動場,酒酣于市井里巷,用腳步丈量大好河山,用相機記錄生活美好,期間有感而發(fā),偶有陋作,與諸君共享。愿快樂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