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洛陽居天下之中,十三代古都。是中國歷史長河中建都最早、歷史最長的城市。</p><p class="ql-block">看電視劇“風起洛陽”,隋唐一夢,一眼千年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 直到來了洛陽方才知大唐盛世模樣。</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許昌出發(fā)驅車歷時兩個多小時抵達洛陽,首站景點便是龍門石窟。</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p><p class="ql-block">中國四大石窟之首,洛陽必打卡景點。</p><p class="ql-block">我們17:30左右開始游玩,這樣既可以看白天的景象,又可以看石窟晚上亮燈景色。</p> <p class="ql-block">皇家石刻藝術的典范——龍門石窟</p><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現(xiàn)存2345座佛龕,十萬余尊佛像,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造像最多的藝術寶庫,也是我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景區(qū)主要由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園四大景點構成。</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開鑿在龍門山與香山崖面上,初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開始,后經(jīng)隋唐北宋陸續(xù)開鑿歷時400余年完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進入景區(qū)后,開始沿著伊河行進,先參觀西山石窟,這邊也是重點和精華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賓陽三洞</p><p class="ql-block">北魏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皇家洞窟,是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祈福所營造。中洞的“華蓋”窟頂、三世佛造像、布滿巖壁的彩繪浮雕堪稱宏觀巨構。</p><p class="ql-block">北洞還有網(wǎng)紅“剪刀手”佛像,人稱“史上最萌佛像”,其成為景區(qū)“網(wǎng)紅”。</p> <p class="ql-block">伊闕佛龕之碑在龍門西山賓陽中洞與南洞之間,有一座中國石窟寺中現(xiàn)存最大的摩崖碑刻——伊闕佛龕之碑。</p><p class="ql-block">它是北魏宣武帝為孝文帝、文昭皇后開鑿功德窟的發(fā)愿碑文,被魏王李泰抹去原碑文,重新刻于唐貞觀十五年,碑額上用篆文鐫刻著“伊闕佛龕之碑”六個字,也被稱為“伊闕碑”。碑高約290厘米,寬190厘米,碑文由唐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全文1800余字,用駢文體的體裁一氣呵成,辭風華麗,造句工整。褚遂良用楷體書寫正文,字體端莊,筆力挺勁??涤袨樵u價此碑“清虛高簡”,劉熙載高贊此碑“兼有歐虞之勝”。因此伊闕佛龕之碑作為初唐書法的代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蓮花洞因窟頂?shù)裼幸欢涓吒〉竦拇笊徎ǘ妹?,大約開鑿于北魏年間。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作為裝飾。</p><p class="ql-block">洞內(nèi)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像為釋迦牟尼立像,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衣褶簡潔明快,是釋迦牟尼的游說像,即釋迦牟尼外出講經(jīng)說法時的形象。二弟子是淺浮雕,左側弟子迦葉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錫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其頭部早年被盜,現(xiàn)存法國吉美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看著它們,想象著幾百上千年前的匠人們一錘一鑿,于石間長出佛像,它們穿越風雨陽光,靜靜佇立山間。微風拂過,不悲不喜。</p> <p class="ql-block">奉先寺大盧舍那像龕</p><p class="ql-block">佛像:共九軀。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是武則天根據(jù)自己的容貌儀態(tài)雕刻的,是龍門石窯的精髓。左右側為大弟子迦葉,左側為小弟子阿難,普賢菩薩(左)、文殊菩薩(右)以及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與主佛盧舍那一起構成了一組極富情態(tài)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p><p class="ql-block">這里不僅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更是盛唐氣象的見證者。</p><p class="ql-block">盧舍那大佛那“光明普照”的微笑,仿佛能穿透時光,將盛世的雍容與佛國的莊嚴娓娓道來。</p><p class="ql-block">站在她面前,你會讀懂何為“不可企及的美學巔峰”。</p><p class="ql-block">你會感受到什么是慈悲,什么是既莊嚴雄偉又不失睿智慈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奉先寺內(nèi)雕刻的石刻像——托塔天王。</p> <p class="ql-block">站在盧舍那大佛腳下,一抬頭仿佛撞進1300年前的盛唐星河,滿山的佛龕在月光下流動著金光,整座龍門山成了發(fā)光的史詩畫卷,這絕對是最炸裂最美的東方美學顯現(xiàn)。</p> <p class="ql-block">有一個成語叫“堅如磐石”</p><p class="ql-block">石窟寺雖歷經(jīng)千年、豐韻猶存,可在遇到柔韌的水、尖利的風以及熱脹冷縮、蟲咬蟻蛀交相侵蝕后它們也會被漸漸磨蝕、淘空。</p><p class="ql-block">然而,石窟寺并非普通石頭她是石化的古代藝術、古代文化是古人的情感、古人的精神是承載著中華文化和民族情感的歷史遺產(chǎn)。此生一定要來看看這些代表中華民族審美水平與技藝的石窟,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所在。</p> <p class="ql-block">洛陽不止龍門石窟,4月份起還有牡丹花節(ji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p><p class="ql-block">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p><p class="ql-block">唐·劉禹錫的“賞牡丹”,道盡牡丹的魅力——雍榮華貴,艷壓群芳。</p><p class="ql-block">看看牡丹花中的四大名品,(姚黃、魏紫、趙粉、豆綠)每一個品種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獨特魅力,,看著這些花,就像回望大唐,仿佛那個盛世王朝從未在歷史中凋零。就像四月的牡丹,年年提筆寫盡風華。</p> <p class="ql-block">牡丹不與百花爭春,卻在屬于自己的季節(jié)里,以磅礴之勢盛放。一眼萬年,驚艷時光的盛世芳華。 </p><p class="ql-block">我終于明白世人為何獨愛牡丹。因為當你親眼見過牡丹盛放,才會懂它的美是盛世華章,是人間驚鴻。 </p> <p class="ql-block">迷你型牡丹花——荷包牡丹,開花成串,像心形的小荷包,迷你又可愛。</p> <p class="ql-block">當我們懷揣著喜悅的心情去觀賞姚黃、魏紫、趙粉、豆綠的那一刻,我們看的并不是花,而是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也許那一刻,我們走進的并不是牡丹園,而是李白的詩(《清平調》),蘇軾的詞(《吉祥寺賞牡丹》),趙昌的畫(《畫牡丹圖》)。</p> <p class="ql-block">牡丹,刻在中國人基因里的盛世符號,牡丹的美,是木本莖干的堅韌與花瓣的奢靡碰撞出的奇跡,更是中國人用千年文化澆灌出的精神圖騰。</p><p class="ql-block">牡丹之美,讓觀者走心、入魂。</p> <p class="ql-block">代表著不屈服于自身命運,追求正義的中國電影《哪吒》的爆火,劇中的小英雄哪吒、敖丙成了多少孩童效仿的偶像。這是國花園里由小朋友們飾演的代表正義與邪惡斗爭的哪叱、敖丙和太乙真人。</p> <p class="ql-block">洛陽博物館與中國國花園毗鄰。我們賞完牡丹,吃了午飯后,跟隨排隊的人流,參觀洛陽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而洛陽博物館作為洛陽數(shù)千年歷史文明的重要窗口,是我們了解十三朝古都歷史的絕佳之地。鎮(zhèn)館之寶“北魏泥塑佛面”,“漢魏白玉杯”、“三彩黑釉馬”是不可錯過的館藏之寶,分別以殘缺之美、精湛工藝和生動描繪著稱,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洛陽的輝煌歷史。</p> <p class="ql-block">穿越千年的殘缺之美——北魏泥塑佛面,出土于北魏皇家寺院永寧寺遺址。</p><p class="ql-block">永寧寺在北魏時期,經(jīng)歷一場大火,且歷時三月。泥塑佛面像歷經(jīng)烈火淬煉后己經(jīng)陶化且因深埋地下躲過雷火,而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佛面雖然殘損,但他豐腴臉頰、高挺鼻梁與微彎唇角,慈祥中仍透著神秘,而這種殘缺也是一種美。</p><p class="ql-block">佛面既保留了鮮卑族泥塑的雄渾力道,又融入了中原的審美傳統(tǒng),印證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漢化后民族融合的歷史進程</p> <p class="ql-block">曹魏白玉杯,由整塊和田玉雕琢而成,玉質溫潤潔白,造型簡潔大方。杯身呈直筒狀,不加任何裝飾,盡顯玉質之美。 </p><p class="ql-block">它像一位穿越時空的見證者,告訴我們真正的文明之美,從不需要浮華的裝飾。</p> <p class="ql-block">馬背上的帝國榮耀——三彩黑釉馬</p><p class="ql-block">三彩黑釉馬,是唐三彩藝術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它通體施黑釉,色澤光亮,只有馬的面部、鬃毛、尾巴及四蹄為白色,黑白對比強烈。由于黑釉燒制難度極高,目前全球僅存兩件,另一件藏于東京國立博物館。</p><p class="ql-block">馬尾短翹的設計,呼應了唐代馬球運動的流行——為避免馬尾纏繞球桿,騎手常將馬尾束起,這一細節(jié)被工匠精準捕捉。</p><p class="ql-block">一匹黑釉馬,半部絲路史。它沉默矗立,卻訴說著盛唐的開放包容、絲路的文明碰撞</p> <p class="ql-block">骨肉親情不論階層地位,總能跨越千年讓人淚目。</p><p class="ql-block">洛陽博物館中這件頂級琥珀飾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當年痛失幼女的魏明帝曹叡送給女兒曹淑的陪葬品,騎羊兒造型滿滿童趣,一旁還配有精致石牌,濃濃父愛讓觀者動容。</span></p><p class="ql-block">漢代“黃羊祭灶”與“騎羊升仙”的民俗信仰,被曹叡轉化為對女兒的終極祝福。寓意女兒騎羊遨游仙界,永脫病痛。</p> <p class="ql-block">金銀平脫花鳥銅鏡,</p><p class="ql-block">我們主要觀賞的是鏡頭的背面。鏡背以金銀箔片貼出花鳥圖案,再髹漆打磨,紋飾細膩如絲,反映出唐代高超的銅鏡制作工藝。看著這面銅鏡,你是否想到白居易筆下“云鬢花顏金步搖”的精致,或是溫庭筠詞中“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的浪漫場景呢?</p><p class="ql-block">2023年央視《國家寶藏》欄目曾這樣評價:“它不僅是一面鏡子,更是打開盛唐之門的密碼。”</p> <p class="ql-block">這盞百花燈全身施紅、黑、白三色,云紋、幾何圖案華麗繁復。羽人衣袂飄飄,臥蟬鱗片清晰。上面有一個神仙世界:昆侖山,羽人和長生密碼。</p><p class="ql-block">百花燈的燈座、燈柱、燈盤分開燒制,用榫卯拼接。運輸時拆成零件,使用時組裝,既輕便又不易損壞,造型堪稱漢代版“樂高”,是一盞“神話照進現(xiàn)實”的燈。點燃時,燈盞可以調節(jié)亮度和角度,使得滿室光明如晝,連角落都不留陰影。</p><p class="ql-block">漢人用陶土凝固神話,用燈火點燃希望,讓“長生”不再是虛無縹緲的傳說。</p> <p class="ql-block">一對牽手千年的“古代閨蜜”——北魏牽手陶俑</p><p class="ql-block">兩個小女孩雕像,臉頰紅撲撲,梳著同款雙髻發(fā)型,牽手叉腰,笑容滿面。</p><p class="ql-block">因為有很多女閨蜜們穿古裝以陶俑為背景合影,目前這尊陶俑在網(wǎng)上走紅。</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是時光的容器,藏著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密碼。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文化血脈的延續(xù)者。站在展廳里,你會聽見陶俑的私語、瓷器的清響、古畫的呼吸。每一次駐足,都是與先人的隔空對話;每一件文物,都在講述“何以中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物不語,但紋路記得所有秘密。</span></p> <p class="ql-block">來到洛陽一定要嘗嘗洛陽水席。結束博物館的參觀,我們驅車到洛陽水席的老字號杰出餐廳“真不同”吃正宗洛陽水席。</p> <p class="ql-block">湯湯水水里的唐風古韻“真不同”老字號</p><p class="ql-block">洛陽水席始于唐代,已有1300多年歷史,與龍門石窟、洛陽牡丹并稱為“洛陽三絕”。</p> <p class="ql-block">洛陽牡丹甲天下,菜中開出牡丹花——這是周總理對洛陽水席里的牡丹燕菜的贊譽。它是周總理曾經(jīng)接待外賓時的招牌菜之一,造型精美別致,菜品豐富,葷素搭配合理,口感奇特,清淡又爽口。</p> <p class="ql-block">好豐盛的一桌水席菜品。既有美味的菜肴,又有以武則天裝造的人員在傳播古老的文化遺產(chǎn),去洛陽一定要去“真不同”體驗一下洛陽水席的味道和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席間,餐廳為食客提供的武皇敬酒儀式,讓客人感受與武皇共飲美酒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晚餐之后我們?nèi)ビ瓮鎽扉T景區(qū)。</p><p class="ql-block">應天門從隋煬帝楊廣到武則天,再到狄仁杰和李隆基,這些歷史人物都曾在此留下足跡。</p><p class="ql-block">應天門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正南門,應天門在隋唐時期成為了洛陽城的政治中心,見證了唐朝鼎盛時期的繁榮景象。</p><p class="ql-block">我們到達應天門景區(qū)時因為天氣的影響,景區(qū)閉門,游客不能進入景區(qū)游覽。只能在門外拍照片,打個卡。但整個門樓和馬路對面的天堂和明堂在燈光的裝飾和映襯下,威武霸氣,一下便將我們帶入到1000多年前的大唐盛世里。</p> <p class="ql-block">燈火通明的應天門景區(qū)內(nèi)每一處古跡都有沉淀著華夏文明的密碼</p><p class="ql-block">若時間充裕,不妨放慢腳步,在街頭巷尾尋找“神都”的千年余韻。</p> <p class="ql-block">洛陽的歷史遺跡,配合著這些身著唐裝打扮的小姐姐,真的讓人有一種穿越唐朝的感覺。當您行走在洛陽的街頭巷尾,身著漢服的不只是年輕朋友,還有一家老、中、少兒都配合穿上不同年齡的服裝,裙裾飄飄,絡繹不絕。頭上的牡丹簪花,更是引人注目,美不勝收。 </p> <p class="ql-block">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其美食特色也頗有特色,牛肉湯、養(yǎng)生豆腐湯、光頭東饹饃村、小街天府都是吃早餐和午餐、晚餐的用餐首選。</p> <p class="ql-block">牛肉湯——洛陽人喝湯講究“三美”即“瘦肉薄餅原湯”三者缺一不可。10元/碗的湯里有牛肉、牛雜等,店家還送一份餅絲。餅絲放入湯里浸泡,吸滿湯汁,稍軟后送入嘴里,有嚼勁及麥香味混合著肉湯味道鮮美,還透著淡淡的香料的清香。</p><p class="ql-block">來洛陽一定要留一天早餐時間給牛肉湯,一定讓你念念不忘。</p> <p class="ql-block">光頭東饹饃村——地道洛陽菜</p><p class="ql-block">這里的菜品豐富多樣,性價比超高,無論是本地居民還是外地游客,都超適合來這兒品嘗地道的洛陽美食。寶子們,來洛陽一定要來嘗嘗,保證讓你回味無窮,吃了還想吃</p> <p class="ql-block">豫·李強豆腐湯</p><p class="ql-block">豆腐湯是洛陽市的傳統(tǒng)小吃之一,是洛陽人過早的首選的品種之一。其味鮮價廉,街頭隨處可見。</p> <p class="ql-block">兩天洛陽游結束,下一站閱行河南的城市是開封市。</p> <p class="ql-block">分享在我們在洛陽的小快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