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午:凱魯萬,參觀 阿格拉比特蓄水池、西迪·撒哈卜陵墓、歐格白清真寺</p><p class="ql-block">下午:埃爾杰姆,參觀 古羅馬斗獸場</p> <p class="ql-block">阿格拉比特蓄水池:在9世紀(jì)時,阿格拉比特王朝為了解決當(dāng)?shù)厝巳彼膯栴},在公園修建了一系列蓄水池。這些蓄水池數(shù)量達(dá)到了15個,而現(xiàn)在只有2個保留下來供游客參觀。這些蓄水池是歷史的見證,也是這個地區(qū)當(dāng)?shù)厝嗣駥τ谒Y源的儲備和利用的生動體現(xiàn)。雖然大多數(shù)的蓄水池已經(jīng)不再存在,但這兩個蓄水池的保存和維護(hù),為后人了解當(dāng)?shù)氐臍v史和文化提供了較好的機(jī)會。</p> <p class="ql-block">里面的水是從切里切拉?德加貝爾(the Cherichera DJEBEL)經(jīng)長達(dá)36千米的水渠引入的。曾經(jīng)阿格拉比特王朝留下的印記,現(xiàn)在只存下兩個供游人參觀。站在專修的高臺上望去,凱魯萬人的智慧一覽無遺。小的水池用于儲存從山上引流下的水,待通過有一定高度的過濾拱門濾掉沙石,便流入大的水池。此時的水已基本可以用于生產(chǎn)生活,人們會沿著長方形的堤岸取水。夏天的夜晚這里比較涼快,很多人會在此休閑納涼。</p> <p class="ql-block">水用渡槽由遠(yuǎn)處引來,先進(jìn)入小水池沉淀,然后進(jìn)入大水池供使用。大水池直徑128米,深5米,可容水6.28萬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西迪·撒哈卜陵墓:<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迪·撒哈卜是</span>先知穆罕默德最親密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在突尼斯凱魯萬地區(qū),有一百多座伊斯蘭圣人陵墓。其中,最著名的圣者是西迪·撒哈卜,他被認(rèn)為是先知穆罕默德最親密的朋友之一。據(jù)說,7世紀(jì)時,他從圣地麥加返回突尼斯,帶回了大量經(jīng)文和先知的三根胡須。這些寶貴的遺物隨著圣人的下葬,被安放在了凱魯萬地區(qū)。 直到17世紀(jì),當(dāng)?shù)厝藶樗藿艘蛔毺氐牧昴梗@便是如今所知的“胡須陵”。這個陵墓也被稱為Barberis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這個陵墓清真寺也是當(dāng)?shù)亟o男孩子做割禮的地方,特別是在沒有醫(yī)院的年代,割禮由理發(fā)師實施。</p><p class="ql-block">今天正好有男孩來做割禮,所以這個穿白大掛的理發(fā)師便出現(xiàn)了</p> <p class="ql-block">YSL的色彩代表的意義:</p><p class="ql-block">藍(lán)色:地中海</p><p class="ql-block">黃色:撒哈拉</p><p class="ql-block">綠色:綠洲、天堂</p><p class="ql-block">黑色和紅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獄</span></p> <p class="ql-block">鐵柵里便是陵墓,非穆斯林不能入內(nèi)</p> <p class="ql-block">歐格白清真寺(Masjid 'Uqbah):</p><p class="ql-block">是位于突尼斯凱魯萬市中心的一座著名的伊斯蘭教清真寺。該清真寺是北非地區(qū)建立的第一座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另一個常用的名字是“西迪·奧克巴清真寺”。它是由伍麥葉王朝的駐易弗里基葉總督歐格白·伊本·納菲爾在建造凱魯萬城的過程中,在670至675年間同時建立。這座清真寺以歐格白的名字命名,并成為突尼斯伊斯蘭教的一個重要地標(biāo)。</p> <p class="ql-block">歐格白清真寺的建材是從迦太基古城運過來,他們拆除了古城的一些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凈手足的下水道口</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水井,井口被繩索磨出的深槽</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廣場中央的日晷</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飲水機(jī)</p> <p class="ql-block">午餐的飯店,門外可以望見色彩各異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往埃爾杰姆的古羅馬斗獸場</p> <p class="ql-block">埃爾杰姆斗獸場是世界著名的古羅馬斗獸場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它坐落于迦太基時代,在2世紀(jì)羅馬統(tǒng)治時期逐漸發(fā)展壯大,并得到不斷完善。盡管建筑規(guī)模比古羅馬斗獸場小,但它比羅馬的斗獸場更為完整。福樓拜曾將它視為羅馬帝國在非洲存在的標(biāo)志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羅馬在北非的足跡,足能看出當(dāng)年羅馬帝國的強大,在地下一層能看到當(dāng)年奴隸關(guān)押的地方,是了解整個斗獸場建筑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晚上回到蘇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