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近六旬,如果不是遠在美國的兒子尋根,我也很難冒出這樣一個念頭:“我的根倒底在哪里?” </p><p class="ql-block"> 這在常人極普通的問題,在我這里卻成了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河北保定一個部隊大院,小時候絕大多數(shù)時間生活在陜西鳳縣的一個航天大院,后來去東北上大學,才知道我的爺爺及祖爺爺曾是沈陽叱咤風云的山西晉商,錢莊,藥鋪曾開在了沈陽最繁華的中央大街,我的父親早年從山西參加革命,打倒閆錫山,解放了太原,擊潰了胡宗南,解放了西安,越秦嶺,跨巴山,解放了川北重鎮(zhèn)巴中。后經(jīng)多年軍校培養(yǎng),駐兵保定,有了我,后來隨父轉(zhuǎn)業(yè)三線航天基地,使我的懵懂記憶留在了大山深處。</p><p class="ql-block"> 然而,父親告訴我,我們武氏家族的根卻是山西太谷縣的南席村!</p><p class="ql-block"> 于是,即將退休的我萌生了我的尋根之旅。</p> <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5.1勞動節(jié),放下平日的辛勞,驅(qū)車東北,沿西禹高速,第一站就到了晉陜交界的禹門口,晉陜黃河大峽谷最狹窄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 既所謂鯉魚躍龍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鯉魚躍龍門”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主要講述黃河鯉魚逆流而上、奮力跳躍龍門后化身為龍的故事,象征逆流奮進與飛黃騰達。</p><p class="ql-block"> 龍門,傳說大禹治水時鑿山成門,是九曲黃河最狹窄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 如今,龍門口上筑有一段鋼架鐵路公路橋。</p> <p class="ql-block"> 橋中間立有一面秦晉之好墻,秦晉之好,喻意美好,然而有誰知道,真實史料上卻有一段并非美麗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秦晉情牽,鯉夢悅瀾。我與夫人恰是結(jié)的秦晉之好,是否為夢中的黃河鯉魚冥冥之中為我們牽線搭橋?</p> <p class="ql-block"> 相傳大禹在鑿龍門時,最初與民工同住臨時工棚,飽受風雨之苦。一日山巖突現(xiàn)巨響,露出一個可容千人的天然石洞(即禹王洞)。如今,后人筑廟于此,成為祭祀大禹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 觀龍門,最好的視野是登龍門山天梯,只是時間有限,只能放棄。</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修筑的鋼架鐵路橋依然使用,身邊呼嘯而過居然是和諧號。</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龍門口已是一個國家級4A景區(qū),成為眾多高考學子頂禮膜拜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 很遺憾,當初家貧,未能來此膜拜,否則,當年的高考狀元是否是我?</p> <p class="ql-block"> 雖然不是高考狀元,當年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時代能考上本科大學,是否也算躍龍門?</p> <p class="ql-block"> 景區(qū)的鮮花正艷!</p> <p class="ql-block"> 鮮花鋪就的道路,是否也算對我們40多年前勇躍龍門的褒獎?</p> <p class="ql-block"> 我雖祖籍山西,卻從未在此生活過。剛踏上山西的土地,品嘗一下當?shù)氐拿朗呈潜仨毜模?lt;/p> <p class="ql-block">黃河鯉魚,雞刨豆腐,</p> <p class="ql-block">拔絲油葫蘆,油疙瘩。</p> <p class="ql-block"> 山西河津的美食,既熟悉,又有點陌生。噢,河東郡的飲食文化其實受關(guān)中文化影響挺大的!</p> <p class="ql-block"> 不登李門,安知善大,不入深宅,枉到河東。離開河津,驅(qū)車東南 ,我們在山西的第二站是萬榮的李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國時期晉南首富李子用的家族宅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間(約19世紀上半葉),位于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閆景村,主體建筑為豎井式聚財型四合院,同時又吸納了徽式建筑風格,融合了中國南北兩大建筑特色。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并稱“晉商三蒂蓮”,以“喬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著稱。</p> <p class="ql-block"> 李子用曾留學英國,景區(qū)為游客演繹了其迎娶英國女子麥克蒂倫的故事,同樣作為晉商后裔,坐上高堂,內(nèi)心多少有些莫名期許。</p> <p class="ql-block"> 一經(jīng)樓,李子用專為妻子麥氏修筑的庭院,院落既有傳統(tǒng)晉南及徽派風格,又部分融合了哥特式特點,是南北融匯、中西合璧、三晉無匹的晉商大院。</p> <p class="ql-block"> 樓為傳統(tǒng)晉南券磚窯洞式結(jié)構(gòu),配上傳統(tǒng)的大紅燈籠,</p> <p class="ql-block"> 入戶門歇山頂式門樓,滿滿的中國風。</p> <p class="ql-block"> 但門窗則為哥特式,增加了采光量,房間內(nèi)布置的歐式豪華軟床,沙發(fā),甚至壁爐,放在現(xiàn)在也不過時。</p> <p class="ql-block"> 觀景平臺甚至還有一座完全歐式的圓頂鏤空涼亭(Gazebo)是夫妻二人觀景喝咖啡,品茶的休閑處。</p> <p class="ql-block"> 離院門,則融合“哥特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門不對門”,那么李家是如何應對的呢?屏風門,既解決了通行問題,又保護了隱私。</p> <p class="ql-block"> 百善墻,由365個不同形態(tài)的善字組成,告戒子孫后代,日行一善,日日行善,積善行德。 其實,晉商所以成功,除了誠信,行善積德,才能蔭庇千秋。</p> <p class="ql-block"> 200多年前的防盜門,據(jù)說當年攻占萬榮的日本人花了2個多小時都無法打開,只能悻悻離去。它的六重機關(guān),至今無人復制。</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李家大院,尤如投進良善的懷抱,</p> <p class="ql-block">那錯落有致、古香古色的傳統(tǒng)民居;</p> <p class="ql-block"> 青磚高墻、棹楔鴟吻的巷陌老街;</p> <p class="ql-block">各式各樣、精妙絕倫的磚木石雕;</p> <p class="ql-block">千姿百態(tài)、無所不備的字畫、碑帖。</p> <p class="ql-block">我為我祖輩晉商走過的路欣慰,</p> <p class="ql-block">我為我有晉商后裔的血脈自豪,</p> <p class="ql-block"> 誠義行天下,積善重積德,不也是當今世界最需要的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