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請學學趙心童的父母教育法</p><p class="ql-block"> 今年趙心童成為首位捧起斯諾克世錦賽冠軍獎杯的中國選手,打破了英國選手長達48年的壟斷,創(chuàng)造了歷史。這引起我們的思考,究竟怎么教育下一代,怎么給下一代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p><p class="ql-block"> 趙心童的父親是深圳羅湖區(qū)人民醫(yī)院原院長、外科專家。其家庭資源也是非常優(yōu)厚的。按常理,學醫(yī)考大學,子承父業(yè),順理成章,再有關系網(wǎng)加持,更會</p><p class="ql-block">水到渠成。但趙的父母沒有這樣做,而是尊重孩子的選擇,走了一條看似很難成功的路。因為8歲的趙心童就開始喜歡臺球,于是父母在他10歲時為其購置了專業(yè)球桌,還聘請丁俊暉啟蒙教練伍文忠當老師。同時在孩子12歲辭職專職陪同,可見決心之大,最終成就一段輝煌歷史,為國爭了光。</p><p class="ql-block"> 趙心童的勵志故事,是青少年的學習榜樣,有夢想有追求有拼搏有進取,不躺平不啃老不敷衍不墮落,這也離不開父母的大力支持,包括大量的財力支持,</p><p class="ql-block">這也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經(jīng)過專業(yè)刻苦的訓練及名師指導,趙的實力突飛猛進,但也犯了點年輕人經(jīng)常犯的錯誤,因誤打假球而被停賽數(shù)月,這給他很大的打擊。但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知恥而屆勇,更加刻苦訓練,想以實力證明自己。以業(yè)余身份參加世錦賽,過五關斬六將,一步步打入16強、8強,最終奪得冠軍。這既是一次能力實力的挑戰(zhàn),更是一次信心勇氣的跨越飛越。</p><p class="ql-block"> 許多普通家長們大都走華山高考一條路,輔導班補習,節(jié)假日強化,也沒有太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在孩子的特長愛好上投入太多,于是中考分流大半,高考</p><p class="ql-block">分流大半,就業(yè)再分出許多崗位,專業(yè)不對口的占絕大多數(shù),對工作超喜歡也談不上,有個單位平臺成長進步也已經(jīng)心滿意足了。</p><p class="ql-block"> 反觀董襲瑩事件對醫(yī)療、教育、學術等行業(yè)的影響,更加使我們思考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是單純的砸錢走后門走捷徑,還是鼓勵激勵加陪伴。相信董是在其父母的絕對溺愛中成長起來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錢從不缺少,但缺失的卻是良心是誠實是奮斗。家長為其鋪就了一條掙錢快車道,但卻又甘愿充當別人的小三小四。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可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國家衛(wèi)健委已成立了調查組進行專門調查,相信后期會給大家一個最終反饋和處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