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歐洲之行,首站必到的是意大利共和國(CRepubblicaltaliana)。意大利位于歐洲的南部,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底蘊的國家。意大利三面環(huán)海,北部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接壤,國土面積約30.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900多萬人,意大利的首都是羅馬,官方語言是意大利語。意大利的歷史源遠流長,先后經(jīng)歷了古羅馬帝國的輝煌,中世紀的分裂,文藝復興的輝煌,以及近現(xiàn)代的統(tǒng)一與發(fā)展幾個階段…。</p><p class="ql-block"> 羅馬是世界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以其悠久的歷史與眾多的古跡文化而著稱于世,同時是古羅馬文明的發(fā)源地。在公元前一世紀人口就己經(jīng)達到了百萬,后來由于皇權變動與外族的入侵,加上朝代的更替下數(shù)度遭受嚴重的破壞并走向衰敗。在中世紀早期,人口一度只剩下2萬人,成了殘瓦破磚之城。一直到八世紀中,法蘭克王國國王將羅馬以周邊區(qū)域獻給教宗并創(chuàng)建了宗教國家,才得以遂漸復興,最終在意大利統(tǒng)一下成為了首都。因而才造就了今天的羅馬帝國。所以說羅馬帝國不但沉淀了數(shù)千年的歷史遺跡,有著極其豐富的古跡文化遺產(chǎn),羅馬自古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的國都,是羅馬帝國的心臟,它綻放出傲人的光芒。今天,就讓我們沿著《羅馬假日》輕盈的腳步,走進入這座悠久歷史文化的古都…。</p><p class="ql-block"> 說到羅馬,就肯定繞不開梵蒂岡這個國中之國、城中之城的名字,梵蒂岡全名為梵蒂岡城國,是當今最小的獨立國家,位于意大利羅馬首都的西北角高地,是羅馬教迋的所在地,屬于城中之國。說起梵蒂岡,真的還有一段沉淀已久的歷史:在公元4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垣丁一世在羅馬城西北角耶穌門徒圣彼得殉教處建立了君士垣丁大教堂,以此紀念圣彼得;后來教皇逐漸將梵蒂岡地區(qū)納入其管轄范圍。八世紀羅馬教皇斯提芬二世獲得法蘭克國王丕平所贈羅馬城及周圍區(qū)域,因而擁有了宗教和世俗管理權,在意大利中部建立教皇國。最鼎盛時期,羅馬??教廷曾經(jīng)控制了意大利中部,即是現(xiàn)在的意大利首都羅馬,也是當年教皇國的首都。1870年意大利軍隊攻陷羅馬,教皇國滅亡,羅馬教廷遷徒到羅馬的西北部的梵蒂岡城堡。從此羅馬教廷非常敵視意大利王國,直到1929年意大利政府同教皇談判并簽訂了《拉特蘭條約》,羅馬教廷才和意大利達成和解協(xié)定,并承認了羅馬是意大利的首都;意大利也正式承認了羅馬教廷所在的梵蒂岡是一個獨立的國家。</p><p class="ql-block"> 歷史也證實了梵蒂岡是全世界的天主教會的中心,亦是全球12億多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教皇是梵蒂岡國家的元首,也是天主教會的最高領袖,負責領導全球的天主教事務。梵蒂岡擁有的教皇國誕生于公元754年,教皇國占地面積約0.44平方平方公里,相當于中國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比故宮稍少。常住人口約800人,大部份是天主教會的神職人員,包括有瑞士衛(wèi)隊成員及少量居民。領土包括圣彼得廣場、圣彼得大教堂、宗庭宮、岡道爾夫堡和梵蒂岡博物館。梵蒂岡的官方語言是拉了語,但人們?nèi)粘I钪饕鞘褂靡獯罄Z;梵蒂岡雖不是歐盟成員,但同樣是使用歐元作為流通貨幣。梵蒂岡擁有自己的郵政系統(tǒng)、廣播電臺、銀行等有關機構,這些所有的機構都是服務于天主教的傳播和教皇的宗教活動。</p><p class="ql-block"> 梵蒂岡的教皇是終身制的,如教皇去世后,則由世界各國的紅衣主教組成的教皇選舉會另選出新的教皇,教皇選舉會一般會由120名80歲以下的紅衣主教組成。選舉前,紅衣主教會進入西斯廷小教堂,分別住進密室,徹底隔絕與外界的聯(lián)系,直到選出新的教皇才能被放出來。由于事先不提候選人,往往要經(jīng)過多次的投票才有結果。選舉的結果獨得之處是:如圣彼得教堂高處的煙囪如果冒出黑煙,則表示選舉沒結果;如冒白煙,則表示選舉成功。此時就會有成千上萬的眾教徒們會爆發(fā)出熱烈的歡呼雀躍聲。</p><p class="ql-block"> 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卻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所以說圣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的圣殿,是天主教會神圣的重要象征。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506~1626年,前后共用了120年,由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多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參與設計及完善,歷經(jīng)了21位教皇才完成。是杰出的文藝復興建筑和巴洛克藝術的魂寶。它是以耶穌十二門徒首領圣彼得的名字來命名。教堂的規(guī)模宏大,建筑藝術造詣頗高,令人驚嘆,中央穹窿直徑42米,頂端高度達138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內(nèi)部金碧輝煌,擁有諸多的雕塑、壁畫景致極具奢華。當你走進教堂內(nèi)部,就可以看到高大的石柱、墻壁和拱頂布滿了色彩艷麗的圖案,精美細致的浮雕,彩色的大理石鋪成的地面光亮照人,教堂里的整個裝飾可說華麗令人窒息。門口的右手邊,玻璃墻內(nèi)陳列著米開朗基羅24歲時雕刻的不朽杰作《哀悼基督》、《圣殤》,他設計的穹頂之下是教皇的祭壇,上面是彩色玻璃做的鴿子??,下面有貝爾尼尼雕制的青銅華蓋,它由4根螺旋形銅柱支撐,有5層樓高,給人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力,下方則是宗座祭壇和圣伯多祿的墳墓。圣伯多祿寶座,也是貝爾尼尼設計的一件鍍金的青銅寶座,寶座上方是光芒四射和榮耀龕和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二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的三重冠,據(jù)說這把木椅是圣伯多祿的真正御座。任何人第一眼看到圣彼得大教堂都會被它的宏偉壯麗所驚嘆。除了大教堂外,還有一個著名的博物館,博物館內(nèi)有多個展館,匯集有古希臘????、古埃及、古羅馬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大量藝術珍品。包括繪畫的米開朗基羅《創(chuàng)世紀》、《最后的審判》,拉斐爾的《雅典學院》以及古希臘雕塑《拉奧孔》、《殘軀》、古羅馬雕塑巜阿波羅》等等作品,加上這博物館恢宏的建筑本身就極具藝術價值及其美感視覺!</p><p class="ql-block"> 走出教堂,你會看到有二位瑞士衛(wèi)兵站立守衛(wèi)在教堂的門外,他們身材修長,皮膚白皙,身穿著己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紅黃藍三色騎士服,手中緊握著長戟。為何梵蒂岡會用瑞士衛(wèi)兵呢?據(jù)說有這么一段歷史:1527年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率兵侵襲羅馬城??,教廷護衛(wèi)隊中其他國家的士兵都逃跑了,只有剩下189名瑞士士兵卻誓死效忠教皇,經(jīng)過浴血奮戰(zhàn)、頑強抵抗,共戰(zhàn)死陣亡了147名,最后只有42名瑞士士兵護送教皇逃離了梵蒂岡。由于瑞士衛(wèi)隊的忠勇善戰(zhàn),用生命和鮮血贏得了教皇的信賴。從此以后,只有瑞士人才有資格擔任教皇的護衛(wèi)。</p><p class="ql-block"> 在羅馬,有大大小小的教堂有280多個,其華麗程度雖不盡相同,但都有各自的特色,最大最奢華的教堂當屬圣彼得的大教堂。當你參觀完圣彼得大教堂后,你會感受到在梵蒂岡的每一處角落,仿佛都能聽得到細數(shù)歷史的低語聲,深切地感受到信仰的神圣力量。無論從圣彼得大教堂宏偉的穹頂及絕美的雕塑與壁畫、延伸到搏物館無盡的寶藏、再到寧靜的梵蒂岡花園,仿佛這座袖珍的教皇之國都能以它獨特藝術與奢華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從古至今人類文明的璀璨與深邃,每一次對藝術品的凝視無疑都是一場與歷史瑰寶的對話。在這里,無論是虔誠的信徒還是慕名而來對藝術、歷史充滿好奇的游客,梵蒂岡的古跡文化都能給你無盡的震撼和心靈的啟迪。在這個小小的教皇之國,它以其獨特的方式,時刻守護著人類精神的美好家園,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里,為人們保留著一片寧靜的凈土,讓人們在這里能得到一份寧靜與心靈的洗禮…。</p><p class="ql-block"> 在意大利,仿佛有一種穿越了時空隧道的神奇感覺,當你一踏足這座有兩千多年歷史文化的“永恒之都”的古羅馬,你就會深切地感受到羅馬這座悠久歷史文化古城的魅力所在。在這里隨處都可見到羅馬帝國時期的古跡文化。從而印證了人們常說的:“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條條大道通羅馬”名句??吹搅_馬如此諸多的歷史文物古跡,就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帝國,不僅氣勢恢宏且藝術造詣頗高,即便是城內(nèi)普通的建筑物,雖看上去年代已久,但仍覺得頗具年代感,顯得高大、古老、氣派。令整座城市在藍天白云下顯得熠熠生輝,藝術的創(chuàng)意更是讓你心靈震撼。同時也折射出從古羅馬帝國經(jīng)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曾經(jīng)的輝煌……。當你沿著帝國廣場大道游覽漫步時,隨處都可以看到羅馬的歷史遺跡:包括古羅馬廣場、古羅馬角斗場、君士坦丁凱旋門等等…。</p><p class="ql-block"> 古羅馬廣場,它始建于公元前6世紀,是古羅馬時代的城市中心、更有露天博物館之說。廣場長340米、寬240米,被兩個半圓形的長廊環(huán)繞著,每個長廊由284根高大的圓石柱支撐著長廊的頂,頂上有142個教會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彩各異、栩栩如生。廣場中間?立著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豎立的,它是由一整塊石頭雕刻而成。方尖碑兩旁各有一座美麗的噴泉,涓涓的清泉仿佛象征著上帝賦予教徒的生命之水,凡是到過圣彼得廣場的人無不贊嘆其恢宏的場面。廣場上可容納50萬人,隨處都可以見到都是千年的歷史古跡文化,最令人震撼的的當然是古羅馬遺址群,是至今保留較為完好的建筑遺址。如凱旋門、神廟和元都廟。當你穿梭于這些文物古跡中,不禁令人感慨到古羅馬時代建筑藝術之輝煌,不禁想起那句名言:“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p><p class="ql-block"> 古羅馬以前有多個斗獸場,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的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斗場、又稱古羅馬角斗場(colosseum)、亦可以叫斗獸場,更為準確名稱是科洛西姆競技場。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競技場,亦是古羅馬帝國最標志性的建筑之一,更是古羅馬帝國的像征。它不僅見曾見證了無數(shù)場壯觀的角斗士比賽和公眾娛樂活動,更是代表古羅馬文明縮影。同時也承載了權力、暴力與藝術交織的復雜歷史,是歐洲甚至全世界保存至今最古老最宏偉的斗獸場、競技場。當你走近這座古羅馬斗獸場,在陽光的照耀下,整個建筑物四周都呈現(xiàn)出暖暖的橘紅色,顯得粗糲與柔美的并存。這里曾是角斗士們的性命相搏、死囚們與餓獅搏斗的地方。當角斗開幕時,猛獸就會從圈中放出,角斗士被驅(qū)入賽臺,采取人獸相搏,這當中是生者極少,血星的場面異常殘忍。有時還會進行更加殘忍的人與人角斗,角斗中必須有一方死亡方可收場;如無結局,則必須雙雙處死,或放野獸將人吃掉。這種極端野蠻的競技比賽,直到公元405年才被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留所制止了,至今只有羅馬這個斗獸場仍然保留較為完整的面貌,現(xiàn)遺址是當今“世界八大奇跡”之一。</p><p class="ql-block"> 這座斗獸場,是羅馬帝國第九位皇帝韋柏薌于公元79年6月23日~公元81年9月13月在位后才真正完成,據(jù)說可容納5~8萬人。整個角斗場呈橢圓形,長軸為188米、短軸為156米、高達57米,外場周長約有520余米。斗獸場的外場由石灰石砌成、共有四層,下面有80個拱門,中間立有壁柱,但三層的壁柱各不相同。整個建筑占地2萬平方米。角斗場內(nèi)部被分為三個部分:競技場、觀眾席和指揮臺。由于年代遠久、加上地震災害、戰(zhàn)爭和自然侵蝕、歷史等原因,如今看到的卻是殘垣斷壁,是現(xiàn)存世界上最大面積的古羅馬廢墟,但從其保留的痕跡來看依稀不乏氣勢恢宏。從這里可以窺見到當時古羅馬帝國的繁盛與興旺。據(jù)說這種建筑模式,一直都影響著后來大型體育場的建筑設計風格。同時這些建筑模式,對于西方建筑史上產(chǎn)生極其重要的影響…。</p><p class="ql-block"> 角斗場的西則就是君士坦丁的凱旋門,據(jù)說古羅馬時代共有21個這樣的凱旋門,但由于經(jīng)過歲月及戰(zhàn)爭的摧殘,羅馬城現(xiàn)存僅有的三座凱旋門。君士坦丁凱旋門是其中最晚建造的一座,它完工于公元315年,目的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大帝擊敗馬克森提皇帝,統(tǒng)一了羅馬帝國而建的。君士坦丁凱旋門雖歷經(jīng)千年風雨的打磨洗禮,歷經(jīng)滄桑歲月,外表看去己是殘跡斑斑,但雕像依然栩栩如生,神韻十足,仍不失恢宏大氣。當年的拿破侖來到羅馬時,見到這座壯觀的凱旋門時大為贊賞??,后來他得勝回到法國,就以此為藍本,在巴黎也建造了一座雄偉的凱旋門。所以說君士坦丁凱旋門是法國巴黎凱旋門的靈感來源之一。</p><p class="ql-block"> 1980年,古羅馬角斗場與古羅馬廣場遺跡,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作為文化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 這次意大利羅馬之行,我看到了時間的刻度在這座城市留下的歷史痕跡,更是看到了人類進步與文明的發(fā)展。古羅馬就像一本厚實的史詩,讓人閱后回味無窮。我也清楚地知道僅靠短暫的停留與參觀,是不足以詳細地了解到這座千年古跡文化悠久的歷史底蘊;還需深層次加深學習了解。但通過游覽參觀,亦是一次很好學習歐洲歷史古跡文化的機會,以達到擴寬和增長自己歷史文化的知識領域,增強自己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以達到豐富自己的知識內(nèi)涵,可謂是收獲滿滿的…。</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2日羅馬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這是意大利國的地圖。</p> <p class="ql-block">上圖是梵蒂岡大教堂的外貌。</p><p class="ql-block">下圖是緊靠教堂外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這是梵蒂岡國的全貌地圖。</p> <p class="ql-block">以下二張圖片,是整個梵蒂岡國中國、城中城的腑瞰全貌圖。</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廣場中央聳立一座26米重320噸的方尖石碑,是公元40年從埃及????運來的。石碑后底座上臥著4只銅獅,頂端立著一個十字架,兩側各有一個噴水池。</p><p class="ql-block"> 廣場上可容納50萬人,每逢到周三上午,這里都會舉行教皇的接見會,到時教皇會乘坐白色的吉普車在廣場上巡游,向各地到來的信徒表達致意與祝福!</p><p class="ql-block"> 方尖碑:它宛如一位沉默的巨人,歷經(jīng)歲月的滄桑,同時也見讓著無數(shù)歷史的變遷。它不僅是一件古老的藝術品,更是一部生動的史書,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這是意大利羅馬城中之城的【梵蒂岡國】,這座萬圣之國,沉淀了數(shù)千年的歷史古跡,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自古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的國都,綻放出傲人燦爛與光芒,通過參觀游覽這些古跡文化,從中可以感受到這座古城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506年~1626年,歷時120年才完全建好。是由教皇儒略二世下令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岡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奢華的教堂之一,亦是天主教最神圣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是圣彼得廣場,可謂是氣勢宏偉。這座廣場是由巴羅式建筑鼻祖貝爾尼尼在1656年設計的,歷時11年修建完成完。廣場橢圓形,兩側由兩組半圓形大理石柱廊環(huán)抱,就像一個人張開雙臂,它們是由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組合成四排,形成三個走廊。柱端屹立著142尊圣人銅像,姿勢各異、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萬神廟(又稱萬神殿)建于公前27年,在126年重建。是羅馬帝國時期保存最為完整的建筑,也是古羅馬建筑的巔峰之作,不僅以其雄偉的外觀和精湛的工藝令人嘆為觀止。是全世界最大的無鋼筋拱頂,凹橫的設計、由外圓逐漸往中間變薄。這樣的設計可以減輕圓頂?shù)闹亓俊?lt;/p><p class="ql-block"> 當你走進萬神殿,抬頭就可以看到巨圓的穹頂,上齊有一個圓形大洞,是萬神殿內(nèi)唯一的采光點,太陽的光線可以從頂部洩進來,并巧巧妙地隨著太陽位置不同而移動。與其他教堂不一樣,沒有華麗壁畫、多彩的馬賽克窗。但它卻隱藏著無數(shù)令人驚嘆的奇跡與深厚和精彩的歷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這是羅馬廣場中的【特雷維噴泉】,也稱許愿池,有愿望的可以在此許下,也許能實現(xiàn)你的愿望或完您的美夢。傳說與玩法:背對噴泉投幣許下愿望(1枚重返羅馬、2枚邂逅愛情、3枚婚姻美滿)。</p> <p class="ql-block">每當人們一提到羅馬,就不由自主地想到由奧黛麗赫本主演的那部《羅馬假日》這部經(jīng)典浪漫溫馨的愛情故事。這是一部1953年由美國拍攝的經(jīng)典浪漫喜劇片,由威廉.惠勒執(zhí)導,奧黛麗.赫本和格利高.派克主演。1987年由長春電影制片廠譯制。劇中有很多鏡頭在羅馬及梵蒂岡中拍攝的。劇中的安妮公主出訪羅馬,她本想盡情地飽覽羅馬的秀麗風光,可待從們卻以公主身份高貴,不適宜在普通人面前露面為由,時刻跟隨著她。于是安妮想辦法逃了出來,偶遇到美國????新聞社的窮記者喬.布萊德,喬開始以為公主是叛逆離家出走的女孩,便收留了她;唯美的愛情故事便由此展開了……。</p><p class="ql-block"> 這段的愛情故事,在最美好的時候戛然而止,但并沒有淪落為哀怨的戀曲。她們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份,更沒有放棄各自的責任,她們清醒的相愛,清醒的告別。讓這段難忘且深刻的愛情故事,成為彼此一生最珍貴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部由羅馬古建筑與浪漫愛情故事在黑白色調(diào)的經(jīng)典完全結合,被譽為“黑白片時代的完美佳作”,必將載入世界經(jīng)典電影的史冊。</p> <p class="ql-block">這是經(jīng)典場景,奧黛麗赫本在《羅馬假日》電影在西班牙臺階上吃冰淇淋的拍攝地;此場景已成為了經(jīng)典,現(xiàn)成為人們參觀及熱戀的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如今,當初赫.本買冰淇淋的店已不存在了,但是來這里坐在臺階上吃一根冰淇淋,仍然是一個風尚,吸引著游人。</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前左邊屹立著一尊持劍的圣保羅雕像。他威嚴地凝視著前方,手中的寶劍仿佛象征著他的決心和力量。圣保羅原先是猶太教徒法利賽派的教徒,在未被上帝光照前,他是個十分熱心的猶太教徒,他為了捉拿基督徒,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被上帝光照了,因此而成為了基督教徒,后余生都在傳揚基督教,被稱為外邦人的使徒,最終在羅馬被斬首殉道。</p> <p class="ql-block">當你踏進富麗堂皇的大教堂,令你會眼前一亮,教堂外立建筑不僅壯觀漂亮,且教堂內(nèi)飾也更顯得金碧輝煌,不愧是世界上最大最奢華的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 當你進入到大教堂門口,就會看到右邊就是米開朗基羅24歲時所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圣殤》,描繪了圣母瑪利亞抱著被釘死自基督徒的悲痛情景。</p><p class="ql-block"> 這是米開朗基羅年僅24歲創(chuàng)作的作品。他采用了簡潔的金字塔式構圖,襯托出圣母瑪利亞年輕的面容與平靜,只見圣母瑪利亞優(yōu)雅地穩(wěn)坐在底位上,膝上躺著剛從十字架御下來的耶穌尸體,耶穌的身體修長、頭向后仰,表現(xiàn)出面對死亡的虛弱與無力。圣母瑪利亞表現(xiàn)的是:面對死亡,所展現(xiàn)出超然的哀傷,而不是極度的悲痛。因為她知道:耶穌之死是神的旨意。這種克制情感的表達,體現(xiàn)了米開朗基羅對人性和神性的深刻理解。</p><p class="ql-block"> 從這精美的雕像作品中,就可以看到耶穌的身體柔軟、無力、肌肉和皮膚的細節(jié)刻畫出逼真感,同時保留了神圣的美感。從中也可以看出米開朗基羅對大理石處理手法極為精湛,衣褶的流動感,皮膚的質(zhì)感以及解剖結構的精確度,都會令人嘆為觀止。</p><p class="ql-block"> 該雕像作品在教堂里被一面巨大的防彈玻璃保護著。</p> <p class="ql-block">這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圣伯多綠寶座,寶座的上座是光芒四射的榮耀龕和象牙飾揚的木椅,椅背上有二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的三重冠。</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nèi)青銅華蓋之上就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大穹頂,可以說豪華奢侈的象征,也同時展現(xiàn)了米開朗基羅才華橫溢藝術天份。</p> <p class="ql-block">圓形大廳的穹頂是模仿萬神殿,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的,于1779年完工。穹頂上的圓孔直徑為21.6米,陽光可以直接照射在尼祿浴盤上。</p><p class="ql-block"> 圓形展廳里放置了10尊全身雕像和8尊半身雕像。</p> <p class="ql-block">這是君士坦丁室內(nèi)的《十字架顯圣》畫作,是拉斐爾未完成成的遺作,后由他的弟子接手完成。</p><p class="ql-block">該畫的出處是:君士坦丁大帝在米爾維奧喬大戰(zhàn)中擊敗了對手馬克森擔烏斯,從而得以奉獻羅馬城給教皇。最終這位羅馬皇帝在臨終之時受洗禮成為了一位基督徒。因此,基督教在歐洲得以順利建立與發(fā)展壯大。</p> <p class="ql-block">這是西斯廷禮拜堂的天花頂畫,名叫《創(chuàng)世紀》。該畫是米開朗基斯在1508年開始創(chuàng)作,歷時近5年才完成。那時的他才年僅33歲,正是風華正茂、才華橫溢的時候。因此,該畫作被譽為西方宗教繪畫的歷史豐碑。</p> <p class="ql-block">以下二張圖片,是大教堂的神職人員為信眾們做彌撒。保佑這個世界遠離戰(zhàn)爭,人們能安居樂業(yè),生活和諧。</p> <p class="ql-block">這是教堂的神職人員為信眾做彌撒。</p> <p class="ql-block">走出教堂門前,只見旁邊矗立著圣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帶微笑,右手握著二把耶穌送給他通往天堂的金鑰匙,左手拿著卷耶穌給他的圣。他頭上的縷縷卷發(fā),臉上的根根皺紋,下巴上的一撮撮濃濃胡須和身上層層的長袍無,無一例外地被雕琢得細膩逼真、細致入微。</p><p class="ql-block"> 說到圣彼得,他是耶穌基督的第12個門徒,耶穌回天國前把金鑰匙??交給了他。后來圣彼得成為了天主教的教宗,他來羅馬傳教,由因羅與皇帝為了嫁禍于天主教,放火燒了羅馬城,然后歸罪于天主教,并處死了圣彼得。圣彼得大教堂就是為了紀念他而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這是梵蒂岡國教皇的忠于職守的瑞士護衛(wèi)隊。</p> <p class="ql-block">這是梵蒂岡大教堂身穿色彩鮮艷的紅、黃、藍三色條紋制服的瑞士衛(wèi)隊,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現(xiàn)役軍隊之一,主要是負責保護教皇和梵蒂岡城國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走進博物館里的雕塑館,這里也是游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是《拉奧孔》雕塑。</p> <p class="ql-block">這是《拉奧孔》雕塑。這是一個有關“說出真相,卻因此被毀滅的”故事。在特洛伊木馬的故事里,拉奧孔因當眾勸阻百姓不要將希臘人留下的木馬拖入城中,他懷疑這是個陷阱。果然被他說中了,但眾神并未站在他這一邊,為了讓木馬計謀得逞,海神波塞(或雅典娜,傳說的版本不同)派出巨蛇將說真話的人活纏死在神廟前。</p><p class="ql-block"> 雕塑中,只見拉奧孔面孔因痛苦而扭曲,肌肉緊繃著到了極限,他一邊奮力掙扎,一邊看著身旁的兒子陷入同樣的命運,他們的掙扎最終還是凝固成了一塊石頭。</p><p class="ql-block"> 文藝復興時期,這尊公元前的雕像在羅馬被重新出土,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米開朗基羅籌一眾藝術家都曾被這尊雕像所深圳打動了,原來古代藝術對人的理解早己脫離了靜態(tài)過于抽象的理念,完整地表現(xiàn)出了埋藏在身體深處的劇烈動態(tài)情緒。</p> <p class="ql-block">這是羅馬斗獸場整個外貌圖。</p> <p class="ql-block">以下二張圖片,是斗獸場里面內(nèi)部的結抅圖片。</p> <p class="ql-block">以下4張圖片,是斗獸場外部不同角度拍攝的圖片。</p> <p class="ql-block">佛卡斯圓柱,是一根紀念柱,是公元608年8月1日為紀念羅馬皇帝佛卡斯建立的,它是古羅馬廣場上最后的一座榮譽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以下二張圖片是提圖斯凱旋門。是古羅馬最古老的凱旋門,位于古羅馬廣場東圣道上。建于公元81年,是羅馬帝國弗拉維王朝第二代皇帝提圖斯為了紀念他即位,在公元70年鎮(zhèn)壓巴勒斯垣的反抗,洗劫了耶路撒冷而建。</p><p class="ql-block"> 該凱旋門高15米、寬13米、深6米,單拱結構。其內(nèi)壁和拱門兩側裝飾有精美的浮雕,是古羅馬建筑與雕刻藝術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這是賽維魯大帝的凱旋門,位于羅馬廣場的西北端,該凱旋門有三個(中間大兩邊?。┑墓伴T的,門高23米、寬25米、深11.2米,建于公元202年至203年,是為了紀念塞維魯一世皇帝和兩個兒子在對帕提亞人的兩次戰(zhàn)役中得勝回羅馬而建的,并得到了盛大的凱旋慶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以下三張圖片都是以不同的距離拍攝的君士坦丁凱旋門。在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率兵徹底戰(zhàn)勝了他的強敵馬克森提,并統(tǒng)一了羅馬帝國而建造的。該建筑風格融合了多種元素,雕刻華麗,不僅記錄了君士坦丁大帝的豐功偉績。也是羅馬城現(xiàn)存的三座凱旋門中也建造年代最晚的一座,高達21米,它是羅馬最大的凱旋門;亦是一座最為完整、最宏偉、最壯觀、最精美的凱旋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君士坦丁凱旋門周圍,聚滿了世界各地前來參觀的游客前來打卡,熱鬧非凡。</p> <p class="ql-block">這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君士坦丁凱旋門。舊時的古羅馬時代共建有21座凱旋門,但由于戰(zhàn)爭、地震、自然災害、歷史等多種原因,現(xiàn)羅馬僅存有3座凱旋門,都是以君主的名字來命名的,是羅馬帝國的榮譽和勝利的象征,更是羅馬建筑史上藝術的結晶與杰出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這是法國巴黎市中心建造的凱旋門,是拿破侖以古羅馬的君士坦丁凱旋門為藍本而建造的。目的是為了紀念拿破侖.波巴的軍事勝利,以慶祝他在“奧斯特利茨戰(zhàn)役”中所取得的勝利。在1806年親自下令而建造的。然而,他在1821年去世時,巴黎凱旋門仍未能完工。后來在1836年在路易-菲利普國王的統(tǒng)治下才完成。凱旋門高約50米、寬約45米、深約22米。是現(xiàn)存世界上最大的凱旋門,其外觀宏偉壯觀而又優(yōu)雅,在凱旋門的四周都刻有精美的浮雕,是世界上一座十分精美的凱旋門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