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在途的時間是這幾天旅程中最長的,大花了十個半小時才到達菲斯。</p> <p class="ql-block">再次翻越阿特拉斯山脈,但這次是從南往北行,與之前相反</p> <p class="ql-block">途中的小攤,墻上繪畫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途中午餐的飯店</p> <p class="ql-block">途中的午餐,烤鱒魚套餐,同樣很好吃,特別是今天烤餅和湯,很美味??</p> <p class="ql-block">橄欖樹</p> <p class="ql-block">到處都有橄欖樹林,如同野生一般,因此這里的人只吃橄欖油,且非常便宜,1升大約20元人民幣</p> <p class="ql-block">也有大片的小麥田,所以當?shù)刂魇呈秋灪兔姘?lt;/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的猴子谷:</p><p class="ql-block">伊芙蘭國家公園雪松森林中的巴巴里獼猴是摩洛哥的一大景點。這些靈長類動物是唯一一種生活在亞洲以外的獼猴,以其社交行為和對不同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能力而聞名。雪松森林以其涼爽的氣候和茂密的雪松樹為這些動物提供了獨特的棲息地。</p><p class="ql-block">游客到訪伊芙蘭國家公園時,常常喜歡在自然棲息地觀察這些獼猴。不過,重要的是要尊重它們的空間,不要喂食它們,因為人類食物會損害它們的健康,并干擾它們的自然覓食行為。</p> <p class="ql-block">巴巴里獼猴,是非洲唯一的野生猴類,數(shù)量稀少,摩洛哥是它們主要棲息地。</p> <p class="ql-block">途經(jīng)法國小鎮(zhèn)伊夫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芙蘭小鎮(zhèn):被為</span>摩洛哥“小瑞士”,</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藏在在北非的沙漠里,有著濃濃歐洲風情的小鎮(zhèn)。夏季避暑,冬季滑雪,冰火交融的自然奇景在這里出現(xiàn)。</p><p class="ql-block">位于阿特拉斯山脈以北,是摩洛哥植被最茂密、雨量最充沛、淡水最豐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柏柏爾語中,“伊芙蘭”意為“山洞”,這個名字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這個小鎮(zhèn)的自然環(huán)境。小鎮(zhèn)的建造風格和景觀設(shè)計都充滿了法國風情,充滿浪漫色彩。</p><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中心廣場有一座石獅,據(jù)說是二戰(zhàn)時德國士兵無聊時雕刻的,現(xiàn)在這件雕塑成了小鎮(zhèn)的標志。</p> <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幾乎每個房頂都有的白鸛正在築巢</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巨大的鸛巢配上黃屋紅瓦,非常適合拍照,還<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近距離觀看</span></p> <p class="ql-block">在歐洲白鸛有“送子鳥”,“帶來幸福的鳥”和“上帝的使者”等稱號。尤其是白鸛通常選擇成對生活,共同筑巢、撫育雛鳥。鸛類在伴侶遇到困境時,通常會表現(xiàn)出不離不棄的守護精神。如果一只鸛受傷或生病,另一只鸛會堅持陪伴在其身邊,為其覓食、守護安全,甚至在其無法飛行時,還會承擔起照顧和喂養(yǎng)雛鳥的責任。這種不離不棄的守護行為,讓鸛成為忠貞愛情象征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在伊芙蘭棲息的鸛主要為東方白鸛,它們體型較大,羽毛主要為白色,嘴部細長且尖端略帶紅色,腿部也較長且為紅色。它們主要以小魚、昆蟲等為食,偶爾也會捕食小型哺乳動物。伊芙蘭的居民對鸛非常友好,它們經(jīng)常在屋頂、煙囪等高處筑巢,與人們和諧共處</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政府和相關(guān)機構(gòu)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們加強了對鸛棲息地的保護和管理,限制了人類活動的干擾;同時,還開展了科普宣傳活動,提高了公眾對鸛的認識和保護意識。</p> <p class="ql-block">石獅子是城市標志</p> <p class="ql-block">晚上7點半才到達位于菲斯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今晚的酒店的也有豐盛的自助餐,發(fā)現(xiàn)酒店的塔吉鍋很漂亮,但是素菜塔吉鍋,據(jù)說摩洛哥的普通人家平常就吃的素菜塔吉鍋,如土豆、茄子、花菜、洋蔥、豆角等,因為肉類比較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