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地的中國武夷山,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老有趣的傳統(tǒng),其中以婚嫁最為有趣。1990年3月武夷山市星村鎮(zhèn)楓林村的一場鄉(xiāng)村婚慶和1990年8月法籍華裔陳長春先生和法國艾薇小姐,在武夷山依照中國的傳統(tǒng)方式的舉行婚禮最為典型。</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武夷山新春出嫁</font></h1> <b>1990年3月22日(農歷二月廿六日),筆者從南平趕回武夷山市星村鎮(zhèn)楓林村,參加村會計女兒的出嫁儀式。農歷的三、六、九在當地被視為最佳吉日,一般武夷山人婚嫁喜慶的日子都會選擇它。</b><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這天全村老少齊聚集一堂慶賀,女家的大廳陪嫁的嫁妝圍廳而擺,廳的正中設一張桌子,上邊點燃一對大紅蠟燭。新娘在哭別父母親人之后,坐在小桌的正中,此時,在她的腳上放上一個竹制的籮,上邊盛著花生、紅棗等五種民間像征早生貴子大吉大利的果子和新娘的新鞋。新娘坐上后,她的腳就不能踏在地上直到上車或上轎。吉時到,新娘的娘舅抱起新娘出大門,在吹打的喜樂聲和鞭炮聲中,新郎家迎親的隊伍浩浩蕩蕩地離開新娘家和村莊……。</b> 新娘在哭別父母親人之后,接著就由村子里最有福氣的老人給新娘用剃刀修臉,曰之為“開臉” “開臉”之后用草紙給新娘仔細擦過后再行化妝。 這些復雜而又有趣的儀式結束后,家中長輩就盛上三碗蛋湯,讓新娘喝上一口后,就分給周圍的小娃娃們喝。 此時迎親的新郎心里樂開了花。 選定的吉時到,新娘的父親站在新娘身后,雙手捧桌上燃燒著的一對大紅蠟燭舉過頭頂,以示大吉大利全家平安,來年豐收。 新娘的娘舅抱起新娘出大門 新娘在娘舅的身上要一直哭到上車或轎,表示難舍難分。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法國鸞鳳棲武夷</font></h1> <b>1990年8月2日,武夷山喜迎巴黎飛來的一對鴛鴦—法籍華人陳長春先生和法國艾薇小姐。他們在武夷山依照中國的傳統(tǒng)方式舉行婚禮,成為武夷山市第一對外國人的新郎和新娘。</b> <b> 陳長春先生的母親湯令儀女士是法國歐亞文化交流協會主席,這次她率領法國歐亞文化交流協會團,從北京入境,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同時,選擇在風光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為兒子長春和兒媳艾薇,舉辦富有中國民間特色的婚禮。按湯女士的說法這是她和艾薇小姐的共同心愿。</b><div><b> 國旅武夷山支社和武夷山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為這第一對在武夷山舉行婚禮的外國人進行了精心的安排。按武夷山民間的習俗,在閩北山居的幔亭房,由法國歐亞文化交流團成員各七人組成男、女方親朋代表舉行迎親儀式。</b><br></div> 由法國歐亞文化交流團成員各七人組成男、女方親朋代表舉行迎親儀式 由法國歐亞文化交流團成員各七人組成男、女方親朋代表舉行迎親儀式 迎親路上調皮的新娘讓新郎常回首 迎親路上調皮的新娘讓新郎?;厥? 在慢亭宴會廳中,新郎新娘雙雙拜天地、高堂、佳賓、夫妻對拜在結婚證書上簽字。 新郎、新娘在結婚證書上簽字 新娘接受新郎家長的祝福禮品 新娘接受新郎家長的祝福禮品 按中國傳統(tǒng)婚禮中的重要儀式,新郎新娘喝寓意“恩愛長久,攜手到老”的交杯酒 在布置古樸熱鬧的洞房,中國式的鬧洞房,引起法國朋友極大的興趣。 在布置古樸熱鬧的洞房,中國式的鬧洞房,引起法國朋友極大的興趣。 新娘艾薇小姐高興地對大家說:“這是中國傳統(tǒng)的大典,我非常榮幸居然能用這樣的大典來舉辦婚禮……” 在貼著大紅喜字、燃起大紅蠟燭、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慢亭山房宴會廳舉辦的婚宴上,新郎新娘一起揭下濃郁芳香家釀米酒的酒壇蓋 在充滿古典神奇色彩的婚宴上新娘的獨舞 婚宴上新郎的獨唱和中國民歌、法國民歌、中國民族器樂互相交融歡歌 婚宴上按中國傳統(tǒng)禮儀程序之余,品嘗著武夷山的土菜,暢飲著家釀多年的米酒,讓法國朋友大開眼界。 婚宴上按中國傳統(tǒng)禮儀程序之余,品嘗著武夷山的土菜,暢飲著家釀多年的米酒,讓法國朋友大開眼界。 湯令儀女士說,這次長春的婚禮,是一次文化交流活動,大家能把我們當自己人看待,合作的十分愉塊,武夷山代表中國,法國不但代表法國,而且代表歐亞,希望今后能更經常地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