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引 子:</p><p class="ql-block"> 邢臺天寧寺,(又稱西大寺)位于襄都區(qū)鳳麟街南段路西。始建于初唐,因建在邢臺老城西部的池塘邊,最早的名字叫“華池蘭若”。宋朝徽宗正和年間賜名,天寧萬壽禪林。元朝稱為“大天寧寺”。公元1238年,元軍駐進邢臺,并請來了虛照禪師,同時對天寧寺進行重修,寺院香火旺盛。天寧寺對歷史的貢獻在于,從天寧寺走出了僧人才子劉秉忠。(劉秉忠原籍:瑞州。出生在邢州),成為了一代政治家,建筑家,文學家。走進了元朝的政治核心圈,輔助忽必烈完成了大元帝國的建立。歷史上對劉秉忠的服務方向,存在爭議,但在目前國家大一統(tǒng)的情況下,似乎已經不是問題的問題了。</p><p class="ql-block"> 天寧寺的影響力是和劉秉忠分不開的,劉秉忠在朝里的官越大,天寧寺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貴人出福地,歷來如此。以后,隨著朝代的更替,戰(zhàn)爭的頻發(fā),天寧寺受到重創(chuàng),特別是近代,日本侵入中國,寺院田產被奪 ,香火日漸消失。建國后,被邢臺縣某單位當作倉庫占用。2013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榜上有名,邢臺天寧寺有了一席之地,這才有今天的一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 寧 新 姿</p><p class="ql-block"> 在襄都區(qū)鳳麟街中段路西,有一座新建的氣派門樓,紅磚白縫,鮮紅的門飾引人注目,門頭上書寫“華池蘭若”四個大字,感到名字典雅,有點意思,臨時動意,去探個究竟。沿著新鋪的路面往前走,越走越深,院子里剛剛置下的花草樹木已復綠。過了二道門,讓人耳目一新,原來這是一座新建成的天寧文化園。</p> <p class="ql-block"> 進了二道門,北邊是新式建筑,東側是孩子游玩的地方,西側是大舞臺,設計新潮,有濃濃的時代特色。緊挨著是一個大食堂。</p> <p class="ql-block"> 二道門前的小廣場,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建成。深紅色的墻體,莊重大氣,兩幅大型山水畫,將人帶入山水之間,來到這里提神醒腦,賞心悅目。</p> <p class="ql-block"> 這是天寧寺的前殿。2013年此殿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市投資進行了修繕,恢復了唐朝初建時的風貌。</p> <p class="ql-block"> 這是重新修建后的天寧寺主殿,大殿整體為紅色,色彩鮮艷,莊嚴肅穆,為大殿增添了幾分神秘而厚重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大殿的左前方,有一塊紅色大牌子,寫著“劉秉忠紀念館”六個字。此殿雖說主人沒說是什么殿,我想也許就是劉秉忠紀念館吧。主人這樣安排,也許更有教育意義。把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邢臺人物的歷史功跡,進入紀念館,真正體現(xiàn)了邢臺人的自信。</p> <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員說:這些石碑石像都是近幾年的收集的,都與天寧寺有關,下一步將在寺內建立碑林,把重要的文物保護起來。有的記載天寧寺的歷史變遷,重要人物對天寧寺的贊頌等。</p> <p class="ql-block"> 這是殘缺不全的神獸,很珍貴,將來都需要下功夫修復。</p> <p class="ql-block"> 邢臺(邢襄)有3500年的歷史,并且多次建國定都,是中國歷朝歷代州府所在地。邢臺現(xiàn)存的兩座寺院,一座是開元寺!一座是天寧寺,均為皇家賜封賜建的。具有十分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p><p class="ql-block"> 制作粗糙,恐有瑕疵,敬請指正</p><p class="ql-block"> 2025050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