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篇昵稱:飛雪 行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篇號:59031368</span></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3日,晴。今日的塔縣之旅,是一場歷史與自然交織的盛宴:我們將探訪千年石頭城,觸摸絲路文明的脈搏;漫步金草灘,感受濕地草原的靈動;馳騁盤龍古道,體驗“高原天路”的奇絕;邂逅班迪爾藍湖與喀拉庫勒湖,沉醉于碧水雪山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清晨8點30分,我們走進塔吉克人家。溫馨的客廳里,長桌上擺滿金黃的馕餅、醇香的奶品、堅果等,每一口都浸潤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讓人在舌尖滋味中,品味到歸家般的溫暖。</p> <p class="ql-block">享用早餐后,帕米爾高原的陽光傾灑而下。我們驅(qū)車前往帕米爾旅游景區(qū)。這里地處中國新疆西部邊陲、帕米爾高原東部,“帕米爾”在塔吉克語中意為“世界屋脊”。作為國家首個國際高原風情旅游目的地、國家5A級景區(qū),它由石頭城、金草灘、塔吉克民俗村等景點組成。</p> <p class="ql-block">9點20分,抵達景區(qū)后,我們乘坐觀光車前往石頭城遺址。這座海拔3112米的古城遺址,坐落于塔縣城北的山丘之上,已有2200年歷史,是中國三大石頭城之一。古時,它曾是西域盤陀國的都城,見證過古絲綢之路的商賈往來、駝鈴悠揚,如今雖只剩殘垣斷壁,卻依然承載著千年的厚重與滄桑。</p> <p class="ql-block">城堡地勢險峻,城外多層城垣斷續(xù)相連,石丘與亂石錯落交織。現(xiàn)存的晉唐時期城址、寺院、居址,以及清代官署,訴說著歲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城堡分內(nèi)城與外城,外城周長1500米,雖破損嚴重,但城墻、炮臺與民居殘址仍依稀可辨;內(nèi)城保存相對完整,基石與泥、石砌成的城墻間,還留存著土坯修筑的哨所和炮臺。城墻四角曾有望樓,西墻和北墻外建有馬面,軍事防御體系完備。</p> <p class="ql-block">歷史長河中,這里曾是漢代蒲犁國的王城、唐代“蔥嶺守捉”的邊防要塞,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朝在此設(shè)蒲犁廳并修繕城堡。因其地處交通樞紐,自古便是絲綢之路南道與中道的交匯點,不僅是玄奘東歸講經(jīng)的佛法驛站,更見證過高仙芝西征建功、庫爾察克抗敵守土的英雄傳奇。從西漢到民國,兩千余年的時光,讓它成為帕米爾文明與絲路興衰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石頭城腳下,是阿拉爾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草灘。塔什庫爾干河蜿蜒而過,遠處慕士塔格峰巍峨聳立。陽光灑落時,廣袤草甸金光閃爍,宛如金色綢緞鋪展在高原。這片總面積10萬畝的國家級重要濕地,由草甸、河流、沼澤與雪山共同勾勒而成,不僅調(diào)節(jié)著區(qū)域氣候、涵養(yǎng)水源,更是古絲綢之路南道的必經(jīng)之地。作為帕米爾高原游牧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區(qū)域,它曾是游牧民族的天然牧場,承載著草原文明的代代傳承。</p> <p class="ql-block">10點40分,告別石頭城與金草灘,我們驅(qū)車58公里,前往盤龍古道。</p> <p class="ql-block">這條位于瓦恰鄉(xiāng)的扶貧公路,如巨蟒般盤旋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之上,數(shù)百個彎道蜿蜒起伏,全長30公里的路程,海拔從3000米陡升至4200米,被稱為“高原天路”。沿途雪山、峽谷、草甸交替呈現(xiàn),每一次轉(zhuǎn)彎都藏著驚喜,吸引無數(shù)游客前來挑戰(zhàn)打卡。</p> <p class="ql-block">下午1點10分,從盤龍古道出發(fā),前往班迪爾藍湖。途中,“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景區(qū)的地標映入眼簾,湛藍天空下,雪山連綿,雪跡斑駁,與筆直的公路共同繪就一幅絕美畫卷。</p> <p class="ql-block">行駛35公里后,我們抵達班迪爾藍湖。這座位于班迪爾鄉(xiāng)的水庫,由雪山融水匯聚而成,因特殊礦物質(zhì)的作用,湖水呈現(xiàn)出夢幻般的藍色。隨著時間、季節(jié)與天氣的變化,湖水在深藍、淺藍、碧綠間流轉(zhuǎn),四周雪山環(huán)抱,湖面如鏡映天,恰似一顆鑲嵌在高原的藍寶石。</p> <p class="ql-block">需留意的是,這里并非傳統(tǒng)景區(qū),作為水利工程的一部分,沒有正式停車場,游客只能在路邊短暫停留,飽覽湖光山色。</p> <p class="ql-block">駛過班迪爾藍湖的橋,前方山巒巍峨,以粗獷線條勾勒出雄渾輪廓。澄澈湖水似一塊巨大翡翠,鑲嵌于大地,與冷峻山體相互映襯。</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驅(qū)車向前,連綿山巒如大地皴裂的肌理,溝壑間盡是歲月雕刻的紋路。忽而,一處山體的獨特輪廓撞入眼簾——環(huán)形山巖與凹陷谷地天然勾勒出一只巨眼,深邃凝望蒼穹,這便是令人驚嘆的“帕米爾之眼”,將億萬年地質(zhì)變遷的秘密,都藏進這道凝望天地的目光里。</p> <p class="ql-block">離開班迪爾藍湖,繼續(xù)驅(qū)車117公里,傍晚5點20分,我們終于抵達喀拉庫勒湖。這座東帕米爾高原最大的天然湖泊,靜臥在慕士塔格峰腳下,呈三角形的湖面,面積約4.5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達30米。受光線與季節(jié)影響,湖水常呈現(xiàn)藍黑色,因此也被稱為“變色湖”或“黑湖”。</p> <p class="ql-block">站在湖畔,湖水與雪山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幅水墨畫卷。</p> <p class="ql-block">這里不僅有“雪山藍寶石”的絕美風光,更因玄奘記載的“大龍池”水怪傳說蒙上神秘面紗。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喀拉庫勒湖見證過無數(shù)商隊往來,湖畔至今留存著石頭堆、烽火臺等遺跡,訴說著歷史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此外,這里還是戶外活動的天堂,騎駱駝、騎馬、徒步、露營,或是在草原濕地觀鳥攝影,都能讓人盡情擁抱自然。</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107公里的行程,傍晚8點,我們抵達阿克陶縣奧依塔克鎮(zhèn),入住奧融民宿。在一天的奔波與驚嘆后,終于能在此卸下疲憊,枕著帕米爾的星光,期待明日的新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