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文: 天 文(于升云)</p><p class="ql-block">文題書寫:天 文</p> <p class="ql-block"> 光陰不僅會使人的容顏老去,而且隨著歲月的流逝,人終將被無情地湮滅在歷史的塵埃里……</p><p class="ql-block"> 然而,哈爾濱道外中華巴洛克街區(qū)以及那些位于在這條街之上,盡管墻體斑駁,滿目滄桑的巴洛克建筑,卻能在百年之后,依舊存在且熠熠生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華巴洛克,坐落在道外區(qū)核心地帶,南至南勛街,北至靖宇街,西至景陽街,東至南四道街。</p><p class="ql-block"> 我就是在中華巴洛克街區(qū)旁邊一條狹窄的胡同里長大的孩子。胡同早在2000年隨著舊城區(qū)改造消失了,如今它比鄰巴洛克街區(qū)旁邊(北頭道街),就像個忠誠的衛(wèi)士,日夜守候著巴洛克。</p><p class="ql-block"> 胡同里的一些長者,都相繼過世了。就連我的發(fā)小,也都不在有多年了。可是這條百年老街,從2010年6月開工打造至今,已成為四海名揚的歷史文化保護街區(qū)。</p><p class="ql-block"> 近兩年冰城冬季旅游帶火了這條被游人稱作“第二條中央大街“。這里游人如織,人聲鼎沸,有望成為4A級旅游景區(qū),百年老街,今又繁花。</p><p class="ql-block"> 道外中華巴洛克,可以說它是哈爾濱獨特的文化地標,又一張靚麗的名片。它集餐飲、休閑、住宿、體驗和公共服務等多種功能于一身,是城市中心的特色商業(yè)街區(qū)。它不僅擁有世界最完整的中華巴洛克建筑群,還將憑借道外區(qū)的老字號餐飲文化,將成為新的商業(yè)中心。</p> <p class="ql-block"> 每次去城南的母親家,都要經(jīng)過巴洛克街區(qū)。行走在靖宇大街上,腳下的圓滾滾的面包石,就會情不自禁把我?guī)腚y忘的過去,往事一股腦地涌上心頭。 </p><p class="ql-block"> 坐落于頭道街口處的同義慶中外貨店大樓,格外地搶眼。樓外墻體雕有精美花紋,歐式建筑風格,十分氣派。在我的記憶里,它曾是哈爾濱醫(yī)大醫(yī)院的院址。</p><p class="ql-block"> 那時人們看病并不像今天這樣迷信哈醫(yī)大,但凡有點頭疼腦熱,都找地段醫(yī)。盡管它離我家住的地方也只有百余米遠的距離,我卻沒有來這里看過醫(yī)生。</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后,這幢精美的樓房又易新主,純化衛(wèi)生院入住。在這幢樓后身的三樓,就是我曾經(jīng)就讀的勝利小學分校。來這里上課,只能是高年級的學生(五~六年級學生)。</p><p class="ql-block"> 不知是由于靠近醫(yī)院的緣故,還是恐懼心理因素作崇。隔三差五的,在班上同學中總會有些不實的傳聞出現(xiàn),比方說樓下哪個房間是停尸房,哪個房間是解剖室啦,疑神弄鬼真的好不嚇人!</p><p class="ql-block"> 北方的冬天,天黑的早,下午四點半就黑天了。我膽子小,下課就快速離開教室,既便是值日也得草草了事,生怕走得晚會遇見鬼。</p><p class="ql-block"> 好在那時候的學生,放學后沒有課外作業(yè),我整天在這條街上玩,尤其是冬天,腳上套著腳登子,一直玩到很晚才回家。當時讓我興奮的是這條街馬路上被壓平的積雪和少有車輛的路況,而不是巴洛克的建筑,也沒覺得這里有多漂亮,更無法知道以后會是旅游區(qū)。</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老師上課從不壓堂,有時還提前幾分下課。即使上課,老師在課堂上輸出的知識量也十分的有限。就拿語文課來說,語文課本不像現(xiàn)在小學語文課本里有葉圣陶,冰心等知名作家寫的十分耐讀的好文章。盡是些七拼八湊的文章,不僅邏輯簡單而且還缺少文學性。</p><p class="ql-block"> 我記得有篇標題為“十粒米一條命″的文章。它不僅邏輯簡單,情節(jié)拼湊,文章不耐讀,很難喚醒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堂坐不住,實屬正常。</p><p class="ql-block"> 記得有一天,我的班主任老師沒有來上課,代課老師上到第二節(jié)課時,班上除了女生,男生就只有我一個人。下課后,我也背著書包逃之夭夭了。</p> <p class="ql-block"> 有時候我就在想,一條老街,百年以后能再現(xiàn)繁花,靠的是現(xiàn)代人的打造??墒侨松喽蹋啦荒軓蜕?,這樣想來,不禁讓人有些許的傷感。 </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繁花,大都與其所受的教育程度相關。人,一生所受教育,無非有三種形式: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學校教育;三是社會教育。</p><p class="ql-block"> 就學校教育而言,優(yōu)質(zhì)的教育是不僅讓學生愛學習,而且更重要的是會學習。</p><p class="ql-block"> 學生在課堂上能坐住板凳,專注聽老師講課,無非有這樣幾種因素:一是老師講的精彩;二是教材的內(nèi)容要有趣味性。 </p><p class="ql-block"> 我念小學那會兒,那時老師的課不叫坐,缺少的就是這方面的因素,學生厭學,且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p><p class="ql-block"> 學校里開的課沒有趣味性,知識也缺乏系統(tǒng)性。倒是街市上的大小字報挺有趣,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學校教育不足的一種有益的補充。</p><p class="ql-block"> 一個人的自學能力很重要,它遠比書本兒上學到的知識不知重要多少倍。在我小學三年級時,就不幸趕上了“十年浩劫″。可以說我的小學和中學幾乎都沒有系統(tǒng)學習文化知識,客觀地說我的文化基礎很差。</p><p class="ql-block"> 不曾想在一九七九年全國統(tǒng)一高考中,我竟然與正規(guī)的高中畢業(yè)生同場競技,并從中能脫穎而出,成功地考取本科大學。</p><p class="ql-block"> 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它培養(yǎng)了我的自學能力,并為我的理想插上了翅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教育界有一句說得很爛的話,那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話咋聽上似乎覺得有些道理??衫潇o的思考后,就覺得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孩子最終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輸在家長的認知上。 </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如今孩子家長都十分重視教育,可以說重視教育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他們千方百計不惜一切待價地為孩子選擇名校,重視孩子的教育環(huán)境,<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認為這樣做無可厚非</span>。</p><p class="ql-block"> 但若片面地認為,只要進了名校,就可以高枕無憂,萬事大吉了,那就大錯特錯了。殊不知,家長除了要重視孩子受教育的環(huán)境外,更應該注重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以及學會自學獲取知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我雖生不逢時,念小學就趕上動亂年代,然而我有幸的是,我有一位十分睿智的父親。他注重從小培養(yǎng)我的學習興趣,幫助我養(yǎng)成了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和自學能力。</p><p class="ql-block"> 或許正是因為我有了這種習慣和能力,最終才能得以邁進大學的校園。</p> <p class="ql-block">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有些人為什么能做到,有些人卻做不到。因為每個人選擇成功的路徑不同。</p><p class="ql-block"> 人們都喜歡跟著感覺走,似乎這樣做更合乎情理,殊不知這只是一種從眾的心理反映。</p><p class="ql-block"> 說實話跟著感覺走,不如跟著知覺走。跟著感覺走,易盲從,易人云亦云。跟著知覺走,就不同了,則是一種特立獨行。因為它是經(jīng)過理性思考,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做出的選擇。這種理性選擇,會促使你朝著既定的目標行進時,更有韌勁,不忘初心,勇往直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