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樟樹市早稱清江,因袁贛二水清澈透亮,水質(zhì)甘甜而得名,樟樹市有各類姓氏147個估計還不止。這些姓氏在歷史的長河中泛起朵朵浪花,光彩奪目,逐浪而行,他們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為社會構(gòu)造添磚加瓦,讓社會更加和諧穩(wěn)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江縣志記載:吳城遺址是1973年秋清江縣博物館配合興修吳城水庫進行考古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的,遺址總面積有4平方千米,遺址中心是一座61.3萬平方米的商代中晚期都邑古城。吳城遺址發(fā)掘前,遺址上及周邊居住著幾個吳姓村落。在樟樹吳姓各鄉(xiāng)鎮(zhèn)基本都有,樟樹吳家巷就是以吳姓命名的一條巷子,從史料上查找,樟樹吳姓是從唐朝或宋元時代就在樟樹繁衍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 在江西樟樹、高安、上高等地多次查詢,吳姓的繁衍發(fā)展雖有幾個版本,但最說服力的就是泰伯、仲壅、季歷三兄弟相互謙讓的故事讓天下人感動,成為后世美談。</p> <p class="ql-block"> 泰伯,吳氏家族開姓始祖,商朝末期西岐君主古公父之長子。德行卓越,輔佐父治理西岐,深得臣子民眾愛戴。古公父為周太王的首領,三子分別是泰伯、仲壅、季歷。按禮制,泰伯應繼承王位。</p><p class="ql-block"> 泰伯看到父親寵愛孫子姬昌,聰明伶俐,父親欲將王位傳給姬昌。為保姬昌能繼位,泰伯離開故土,與仲壅及隨從悄悄來到江南梅里附近,帶領當?shù)厝税l(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文化。</p><p class="ql-block"> 第一讓:古公父去世,泰伯遭臣子請回繼位,他卻推舉季歷繼承,讓其成為西岐君主。</p><p class="ql-block"> 第二讓:季歷即位后,泰伯拒絕王位,提供退敵之策,鞏固了西岐地位。</p><p class="ql-block"> 第三讓:季歷被殷商王朝謀殺,臣子請?zhí)┎厝?,他卻再次謝絕。此舉為姬昌的順利即位打下基礎,成就了“三讓天下”。</p><p class="ql-block"> 勾吳興起:泰伯最大的文明創(chuàng)舉泰伯一行來到江南,將中原先進的種植技術引入,提高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水平。</p><p class="ql-block">泰伯與當?shù)厝斯餐l(fā)展文字和歌曲,推動了江南文化的迅猛發(fā)展。泰伯的教導下,江南社會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勾吳成為第一個蠻夷小王國,城內(nèi)井然有序,成為社會典范。</p><p class="ql-block">泰伯高壽九十五歲辭世,仲壅繼位。泰伯被封為吳伯,為吳文化的奠基者。百姓為泰伯披麻戴孝,感念其辛勞和高尚品德。吳伯離世后,吳人組織送喪隊伍,手捧白花,系著泰伯教的麻條,送別吳伯。</p><p class="ql-block"> 泰伯的創(chuàng)舉使江南文化繁榮興盛,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吳文化傳承三千多年,為吳氏家族引以為豪的傳家之寶。泰伯的至德、三讓天下的高尚品行,為后世政治家、文人學士所贊頌。</p><p class="ql-block"> 泰伯,三讓天下,勾吳興起,吳文化傳世。泰伯的傳世德行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為后代樹立了崇高的榜樣。</p><p class="ql-block">泰伯的政治智慧和崇高品德在三讓天下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現(xiàn)。在古公父去世后,泰伯面對王位的繼承,卻選擇了推讓給弟弟季歷,展現(xiàn)了他的大公無私之心。這一舉動不僅凝聚了西岐臣子的支持,更為后來的政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泰伯的三讓天下不僅在當時引起了轟動,更在后來的歷史中成為傳世佳話,為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來吳氏遷徙到浙江金華,再從金華遷徙到江西省瑞州府筠陽,明朝祟禎年間高安筠陽吳氏一枝遷徙到臨江府經(jīng)樓水溪和長崗頭,吳氏是三塘九溪“致德堂”。</p><p class="ql-block"> 泰伯三讓成美名,</p><p class="ql-block"> 致德無尚千古楊。</p><p class="ql-block"> 蘭桂齊芳子孫繁,</p><p class="ql-block"> 椿萱并茂福壽全。</p><p class="ql-block"> 近代樟樹河東藥材河西木材享譽四海,在河西木棑行業(yè)中,吳姓可謂棑幫之翹楚,在清朝乾隆年至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清江木棑是最輝煌的時代,樟樹經(jīng)樓水溪古村、就是吳氏先輩在歷史長河中飛濺一朵浪花,這朵浪花傳承著吳姓的勤勞樸實、發(fā)奮圖強精神。在民清時代木棑帶動著樟樹的發(fā)展,讓地方剩余勞動力有所作為,更為地方財稅創(chuàng)造價值,來往客商云集樟樹,讓樟樹成為歷史名城,百年來棑幫的后代也隨著木棑乘風破浪,他們在南昌、九江、武漢、南京、上海乃至全國各地開花結(jié)果,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黨的二十大以后,中央大力提倡五個振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吳姓族人正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tài),將吳姓文化推向世界。吳姓人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歲月里,吳姓將繼續(xù)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fā)展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力量。</p><p class="ql-block"> 文章寫于2025年5月,在寫作中恐有遺漏欠缺之處,請讀者批評指正。</p><p class="ql-block"> 查閱:</p><p class="ql-block"> 經(jīng)樓長崗頭家譜</p><p class="ql-block"> 經(jīng)樓水溪家譜</p><p class="ql-block"> 高安石腦黃溪家譜</p><p class="ql-block"> 樟樹《清江縣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