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集安市博物館位于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建設街與云水路交匯處,是我國乃至<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世界唯一的高句麗專題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博物館占地面積13120平方米,建筑面積6459平方米,其中展覽面積295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集安市博物館和高句麗王城,長壽王陵,好太王碑,共同構成了集安世界文化遺產高句麗王城</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5A級風景區(qū)</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集安市博物館,建筑整體呈八瓣蓮花狀,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風水學理念和高句麗喜蓮、尚石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館內展覽以“高句麗歷史文物陳列”為主題,共展出文物1000余件,分為六個部分、十七個單元,全面展現了高句麗的歷史文化。</p><p class="ql-block">館藏文物豐富,涵蓋石器、玉器、陶器、銅器、金器等多種類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集安的世界文化遺產-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之國內城</span></p><p class="ql-block">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7年)夫余王子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內建立了高句麗政權.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麗遷都國內城(今集安市),同時筑尉那巖城(后稱丸都).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移都平壤,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高句麗滅亡.高句麗定都集安425年間,國內城一直是高句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高句麗最后是被唐朝聯(lián)合新羅滅亡的。</p><p class="ql-block">滅亡背景:</p><p class="ql-block">高句麗在隋唐時期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隋煬帝曾三次征討高句麗,但均以失敗告終。唐朝建立后,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親征高句麗,雖取得了一定戰(zhàn)果,但未能滅亡高句麗。唐高宗時期,高句麗內部出現分裂,泉蓋蘇文的三個兒子泉男生、泉男建等互相爭權,導致高句麗內亂。唐朝趁機聯(lián)合新羅,對高句麗發(fā)起了最后的攻擊。</p><p class="ql-block">滅亡過程:</p><p class="ql-block">? 661年:唐朝募兵并派遣多路軍隊進攻高句麗。</p><p class="ql-block">? 666年:泉蓋蘇文去世后,其子泉男生被弟弟泉男建排擠,被迫逃離平壤,向唐朝求援。唐朝趁機支持泉男生,進一步削弱了高句麗的內部凝聚力。</p><p class="ql-block">? 668年:唐朝大將薛仁貴、李勣等率領多路大軍進攻高句麗,最終在平壤城下將其包圍。高句麗末代國王高藏投降,但泉男建仍在抵抗。最終,高句麗僧信誠打開城門,唐軍攻入平壤,俘虜泉男建,高句麗滅亡。</p><p class="ql-block">滅亡后的情況:</p><p class="ql-block">唐朝在高句麗故地設立了安東都護府,任命薛仁貴為都護,負責管理當地事務。高句麗的貴族和部分百姓被遷往中原地區(qū),融入漢族社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