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林家大灣位于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zhèn),始建于明代,擴建于清朝嘉慶年間,為一進三幢,磚木結(jié)構(gòu),室內(nèi)大小天井三口,雨水通過暗溝流進自己農(nóng)田。前后共有房間、堂屋、茶廳20余間,占地300余平方米。山川有靈, 秀水有性。俗語說: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黃岡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僅林家大灣在中國近當代史產(chǎn)生了 林育南、 林育英、林彪等赫赫有名的人物。林家大灣方圓三四十里內(nèi)還走出了陳潭秋、李四光、劉子通、包惠僧、王亞南、熊十力、胡亮寅、殷鑒、秦兆陽等革命者和各界名流。</p> <p class="ql-block">進黃岡時,看一看小城狀況,大吃一驚,此地出了林彪,還走出了兩位國家主席,中共一大代表,這里有三名,地質(zhì)科學家李四光,共和國的大將軍有幾十位,是黃岡人,將領(lǐng)級別更多,是中國“將軍縣”。</p> <p class="ql-block">中共黨史上著名的“林家三兄弟”,林育英(張浩)、林育南、林彪(林育容),他們當中,一個是讓人尊敬的中共元老、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一個是因反對黨內(nèi)左傾錯誤,而被“內(nèi)鬼”假敵人之手殺害的革命烈士,另外一個軍功輝煌但晚節(jié)不保。這三兄弟的人生經(jīng)歷可謂跌宕起伏,他們的偉業(yè)和事功、壯烈和喑啞,幾乎伴隨了中國革命的完整歷程。林育英“雖死猶榮”,林育南“死不瞑目”,林彪葬身異國——他們的故事余音裊裊,讓人沉思、感悟。</p> <p class="ql-block">林家三兄弟的家族背景。林家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彪,來自湖北黃岡林家大灣,家族以織布業(yè)聞名,林育英是侄孫,育南和林彪是孫子。林家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彪,是中國革命歷史中的重要人物。他們來自湖北黃岡的林家大灣,這個家族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p> <p class="ql-block">林育英故居位于回龍鎮(zhèn)林家染鋪灣,土磚建筑,基本保存了當年的風貌,故居內(nèi)陳列了當年林家生活起居及耕作的器物。林育英(1897—1942)1897年出身于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zhèn)林家大灣村,化名張浩,字祚培,又名林仲丹。林育南和林彪的堂兄。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革命家,是中共第六屆中央委員。</p> <p class="ql-block">年長的林育英(1897—1942),后來化名“張浩”,是中共元老之一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林育英年齡最大,“出道”卻在堂弟林育南之后,他是受了后者影響才走上革命道路的。而林育南又是在中共元老之一惲代英的引導下參加革命的。</p><p class="ql-block">林氏三兄弟中的林育英,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是在堂弟林育南的引導下走上革命道路的。為了革命事業(yè),他干過很多工作,辦學校、當工人、辦工廠、領(lǐng)導工運。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他歷盡千難萬險。林育英到蘇聯(lián)參加共產(chǎn)國際會議,肩負重任返國后,在同張國燾的斗爭以及抗日救亡斗爭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如果不是因傷病早逝,他會有更多的傳奇,也一定能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毛澤東一生惟一的一次給人抬棺,就是替林育英抬棺,足見他的貢獻和影響之大。</p> <p class="ql-block">當林育南從黃岡考入武昌“中華大學”附中部之后,結(jié)識了教務主任惲代英,隨即加入了由惲創(chuàng)辦的“互助社”。1921年7月,惲代英、李求實和林育南、林育英在他們創(chuàng)辦的“浚新小學”內(nèi)發(fā)起成立了帶有共產(chǎn)主義性質(zhì)的“共存社”——這也就是中共正式成立之前湖北“共產(chǎn)主義小組”的淵源了。惲代英后來讓林育英去上海熟悉中國工人階級的狀況。1922年2月,林育英在武昌由惲代英、林育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不久的中共把全部精力用于發(fā)動工人運動,林育英也成為中共早期的“工運”骨干。當“二七”大罷工發(fā)動之后,他奉命去長沙開展工作,熱烈地鼓動人力車夫開展要求降低租金的工人運動,1500名人力車夫在他的帶領(lǐng)下,浩浩蕩蕩地在長沙街頭示威,高喊著“老板不減租,我們不罷休”的口號,最終迫使人力車行老板答應工人的請求。</p><p class="ql-block">1924年5月,蘇聯(lián)為了援助正在萌動的大革命運動,接受中國同志去蘇聯(lián)學習,林育英被組織選中遠赴蘇聯(lián),在莫斯科“共產(chǎn)主義勞動大學”學習。翌年7月,林育英化名“林春山”回國,不久即參與領(lǐng)導了上海的工人運動。其時正值北洋政局動蕩,是年12月,上海總工會舉行萬人集會,提出“反奉倒段”的口號,引起當局的鎮(zhèn)壓。在軍警圍毆中林育英頭部被戳傷,留下了嚴重的腦傷后遺癥。</p><p class="ql-block">大革命失敗后,林育英潛伏長沙,負責恢復中共湖南省委和組建工會。湖南反動軍閥何健聞訊廣為搜捕,林育英無存身之所,索性剃去頭發(fā),化裝成僧人,以化緣和乞討為生,跋涉月余,潛入黨中央所在地上海。1930年4月,組織上派林育英去東北籌組中共滿洲省委,林育英為省委書記。不久由于叛徒出賣,林育英被當?shù)厝哲姶?,敵人對他嚴刑逼供,非要他承認是“共產(chǎn)黨大頭目林育英”,但他始終沒有吐一個字。</p><p class="ql-block">1932年1月,林育英經(jīng)營救出獄,但身體已遭受嚴重傷害。翌年1月,林奉命赴莫斯科,任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和中共中央駐共產(chǎn)國際代表。這時正是“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革命形勢發(fā)生轉(zhuǎn)變之際,也是民族矛盾急劇上升的關(guān)鍵時刻。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以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的名義,在海外發(fā)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p> <p class="ql-block">,其時由于左傾中央導致紅軍反“圍剿”戰(zhàn)爭失利而被迫長征,共產(chǎn)國際與中共中央已失去電訊聯(lián)系。為了盡快與中共中央建立聯(lián)系,共產(chǎn)國際指派林育英回國。于是林育英化名“張浩”,扮成商人,帶著密電碼來到了中央所在地瓦窯堡。</p><p class="ql-block">接下來的西路軍事件,“張浩”也發(fā)揮了作用?!耙痪湃昶咴拢t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會合后,由于中共中央的積極爭取,并經(jīng)過朱德、劉伯承等以及四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的斗爭,張國燾被迫同意與二方面軍共同北上,于同年十月到達甘肅會寧。劉伯承任司令員,“張浩”任政委。此時中共中央也來電要求“援西軍”暫時屯兵,“張浩”與朱德、張國燾等不斷致電前方的徐向前、陳昌浩等人,轉(zhuǎn)達中央和軍委對西路軍行動的意見。而由于全國形勢的急速變化,以及通訊手段的極端落后,事實上在。“張浩”則很快發(fā)現(xiàn)了這些傾向,他致力于統(tǒng)一認識,把批判張國燾的斗爭引入正軌,.|將張國燾與紅四方面軍的廣大干部和戰(zhàn)士嚴格區(qū)別開來。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林育英為129師政委。1938年春,“張浩”被調(diào)回中央,在延安,“張浩”一邊養(yǎng)病,當時他還任中共中央“工委”副書記,并主編《中國工人》月刊,還是中共第六屆中央委員。在陜北時,“張浩”還曾多次應邀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課,寫了數(shù)萬字的講義《黨的建設》。1942年3月6日,林育英在延安中央醫(yī)院逝世,享年45歲。毛澤東為他題寫了挽聯(lián)“忠心為國,雖死猶榮”,并為他的墓碑題寫了“張浩同志之墓”。</p> <p class="ql-block">林育南在黨內(nèi)先后擔任共青團中央組織部部長和書記、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及代理省委書記、中共河南省委書記、全國蘇維埃區(qū)域代表大會秘書長、中共中央《紅旗日報》主編、全國蘇維埃中央準備委員會秘書長、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等。</p><p class="ql-block">林育南是“三林”中最早的革命者,而他的革命啟蒙人是惲代英。林育南很早就成為武漢地區(qū)學生運動的中堅分子,甚至還參加過北京的五四運動。就在中共一大成立時,1921年7月,他還與惲代英等在林家大重新成立了旨在“企求階級斗爭、勞務政治的實現(xiàn)”的組織。待董必武、陳潭秋這兩位中共一大的湖北小組代表返回武漢后,林育南隨即莊重地宣誓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中共成立之后的一個“大手筆”——“二七”大罷工,林育南是主要領(lǐng)導人之一。林育南是中共黨早期杰出的革命家、宣傳家和政論家。他在五四運動和大革命時期,組織指揮了一系列影響較大的青年、工人運動,收回了外國租界,籌備了多次國際及全國性的大會,創(chuàng)辦、主編了近20種影響甚大的報刊,撰寫了大量戰(zhàn)斗性強、文詞優(yōu)美的政論文章,而且都是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如大多數(shù)名人婚姻不幸一樣,他的婚姻也有頗多波折??上У氖?,這位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風華正茂的我黨奇才,被叛徒出賣給敵人,并借敵人之手殺害了。</p> <p class="ql-block">林育南后來曾擔任共青團中央書記和《中國青年》的主編,若干年之后又重返武漢領(lǐng)導湖北工人運動。在大革命的高潮中,1927年2月,他和劉少奇、李立三等,此時的林育南頭腦清醒,他對李立三關(guān)于中國革命形勢的分析頗有憂慮,并多次與李談話,林育南只得轉(zhuǎn)而與黨的其他領(lǐng)導人如羅章龍、林育英、張昆弟等交換意見,以取得共識,借此抵消李立三錯誤的消極影響,結(jié)果竟受到李立三的指責和批判。林育南繼續(xù)向李立三進言,同時又與觀點相同的何孟雄、李求實等向中央反映情況,并建議重新改選中央領(lǐng)導機構(gòu)。這年冬天,中共中央決定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蘇區(qū)舉行,通知林育南赴中央蘇區(qū)做大會的籌備工作。林育南返回上海后,與“立三路線”斗爭過的林育南,又要面臨一場更加殘酷的黨內(nèi)斗爭了。</p><p class="ql-block">深懷著對中國革命的責任感,林育南等人不能聽之任之,|并聯(lián)名多人發(fā)表了反對王明的《告同志書》。王明等人則把當時在蘇聯(lián)甚囂塵上的“大清洗”式的殘酷黨內(nèi)斗爭經(jīng)驗帶了回來,認為不如此則是不革命或反革命,他們不容許有任何反對和質(zhì)疑的聲音。1931年1月17日,林育南、何孟雄等被國民黨軍警包圍和逮捕了(前者還包括龍大道、歐陽立安及“左聯(lián)”作家胡也頻、柔石、殷夫、馮鏗、李偉森等)。這就是著名的中共黨史上的一大謎案“東方旅社案”。1931年2月7日深夜,何孟雄、林育南以及“左聯(lián)”五烈士等共24人英勇就義于上海龍華。魯迅聞訊后悲憤地寫下了《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p> <p class="ql-block">林彪是在兩個哥哥的帶動下參加革命的。當林育南和惲代英在林家大灣開辦“浚新小學”時,林彪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當時他聽從林育南的勸告,由私塾轉(zhuǎn)入“浚新小學”讀書。后來,林育南又介紹他到武昌“共進中學”讀書,在這里接受了最初的革命啟蒙和熏陶。如果不是后來發(fā)生了林彪詭異的結(jié)局,林家兄弟留在歷史上的評價也許不會那么懸殊。有意思的是,即使是他們的感情生活,也多有相似之處。</p> <p class="ql-block">林氏三兄弟中,林彪最為復雜。他既是軍事家,又是出名的權(quán)術(shù)家,又惟他結(jié)局最慘。自堂兄林育南引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從北伐戰(zhàn)爭到新中國成立的每個階段,他南征北戰(zhàn),組織指揮了許多關(guān)鍵性的大戰(zhàn)役,屢建奇功,假如沒有他和彭德懷指揮的鐵軍在湘江戰(zhàn)役中起了關(guān)鍵作用,毛澤東等中央領(lǐng)導人難以通過蔣介石的最后一道封鎖線,中國革命有可能因此失敗。</p><p class="ql-block">在東北戰(zhàn)場,因他的出色指揮,消滅了國民黨大部分精銳之師,而且從白山黑水打到海角天涯,所以毛澤東特別器重他?!拔母铩敝校庇诘玫近h和國家的最高權(quán)力,謀害毛澤東。怎奈他魔高一尺,毛澤東道高一丈,使他粉身碎骨,葬身異國。</p> <p class="ql-block">黃埔人才。卻說1925年林彪中學畢業(yè)后,在林育南和林育英的動員下,決定報考廣州的黃埔軍校。當時林育南給林彪回信說:“中國的革命,最終要靠軍事解決問題,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需要大批軍事人才。我和你八哥(林育英)搞黨務、工運,你搞軍事,我們林家三兄弟就各有所長?!边@兩位哥哥還特意給在廣州的惲代英、蕭楚女去信,讓他們幫助弟弟。10月,林彪經(jīng)過在上海的初試,去廣州參加復試,最終如愿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不久,他便將原名“林育容”改為“林彪”,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p> <p class="ql-block">八斗灣共存社舊址位于團風縣回龍山鎮(zhèn)林家大灣背后,白羊山南麓,清末建筑,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存社是五四時期重要的社團組織,是林育英等一大批先進知識分子由空想社會主義走向馬克思主義的轉(zhuǎn)折點,具有極其重要的紀念意義。</p> <p class="ql-block">隨著夕陽西下,我們來到了林家大灣的一處高地,這里可以俯瞰整個灣區(qū),金色的夕陽灑在寧靜的湖面上,映出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在這一刻,所有的煩惱似乎都被那溫暖的陽光融化了,留下的只有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留戀和不舍。在林家大灣的游覽中,我們是旅行者,更是這片土地故事的傾聽者和傳播者。每一處風景,都給予了我們無限的啟發(fā)和感動。讓我們在自然和人文的交融中找到了內(nèi)心的平靜和力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旅行,探索更多未知的美好,讓生活因旅行而精彩。不要讓日常的忙碌掩蓋了探索世界的激情,林家大灣,一個等待被發(fā)現(xiàn)的天堂,正向我們敞開了它的懷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