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五一小長假,閉門蝸居,身倦意懶,賴了兒子在舊書網(wǎng)上淘來的兩冊小書打發(fā)時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其中一本《中條山一一山西的一角》,是民國廿九年,由中國文化服務(wù)社陜西分社印制發(fā)行的油印本,薄得只有四十個頁碼,作者為當時中央日報社的記者周海萍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于民國廿八年8月1日,由西安經(jīng)澠池縣白浪渡過黃河入中條山,對中條山戰(zhàn)場的軍事、政治、經(jīng)濟及風(fēng)土人情進行了全方位的體察和報道。文章雖然流于淺層次敘事,卻很大程度地反映了中條山抗戰(zhàn)時期的真實情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時值中條山會戰(zhàn)暴發(fā)84周年前夕,筆者謹將其中之首篇《走入中條山》抄錄分享,以期有助于關(guān)注那場戰(zhàn)事的人對那場戰(zhàn)事的全面理解和認知。同時藉此向那些數(shù)以萬計的埋骨中條的抗日先烈們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因原著為油印本,且歷年已久,字跡洇漶重迭,難以辨認,個別字詞或有誤識,但自信于通篇意思應(yīng)無大礙,謹此說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編者 2025.5.4</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走 入 中 條 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周海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在中條山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高林又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兵強馬又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敵人從哪里進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就要他在哪里滅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這一支歌上,我們看中條山是多么的雄壯??!敵人一次一次的進攻,都被我們一次一次的消滅,報紙上特大字的標題登載著中條山的?報,光榮的戰(zhàn)績震動了全國。記者本負了戰(zhàn)時報道的任務(wù),可是由于病魔的纏繞,一病半年,眼看著敵人第八次進攻大敗,第九次進攻被殲,可是愈是發(fā)急,病魔愈是纏繞得厲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夏天逝了,秋天到來,病是漸漸地好了。這時才能如愿以償?shù)牡街袟l山去,同時因友人的邀約,于是決定作兩個月的旅行。于八月一日離開西安向中條山進發(f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隴海路上,車過潼關(guān),就看到隔河的高山,那就是中條山的山脈。我們由澠池下車,徒步六十里,扺黃河渡口。此地兩面高聳,如山(三)峽似的形成一條分水嶺。黃河里的水滾滾的急流著,雖然河面不寬,可是險峻異常。在團(?)防上卻是占著極重要的地位。所以敵人自從占領(lǐng)風(fēng)陵渡后南望潼關(guān),一直到今天,都是可望而不可及!黃河的偉大,在今天更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對河就是中條山,山里有無數(shù)的強兵猛將,在和敵人作決死的戰(zhàn)斗,這是我們?nèi)魏稳硕枷胂竦玫降摹6嚼锩婢烤故窃鯓拥那樾??這時的記者也相當?shù)哪:?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黃河的南岸,我們照樣的有(擔)負著河防任務(wù)的部隊,要通過這條河防是比較困難的。老百姓當然不得通過,軍人也相當費事,檢查的手續(xù)非常的細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條山,因為人煙稀少,出產(chǎn)除了糧食一類的東西外,其它的一切都是要靠外面的供給。軍隊方面所需用的雞魚肉類,都得要到河南來購買。黃河的白浪渡口,因之也成了一條極重要的交通線。當他們買辦了若干給養(yǎng)一類的東西經(jīng)過這個渡口時,是會受到相當?shù)穆闊.斎灰灿行┎恍さ南窕?,販賣些違禁的物品,可是這樣一來,在這條渡口上,就花樣百出,聰明一點的,什么東西都可以帶過去。而普通來往的人,經(jīng)過的時候卻要受到許多無謂的麻煩。而且在檢查的時候,又是一些士兵,一般的講來,河防當然重要,可是守門口的重責委之于士兵的身上,要想渡口的安靜,來往渡河的方便,當然是不容易辦到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白浪渡過黃河,就是山西的省境,在黃河邊上有一個小的鎮(zhèn)市一一南溝村,平時是不重要的,現(xiàn)在卻熱鬧起來。由于來往的人多,無形中成了一個站點(?)。這里有很多價廉的日用品,手巾、牙刷、肥皂等化妝品及香煙一類的消耗品,和布匹一類的東西,較后方的價格要便宜到百分之五十。說到它的來源,可叫人會感覺到奇怪一一完全是敵區(qū)運輸過來的。這些貨物的顧主,又大半是來往的行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離了南溝村,就走入中條山境,這里每十里路程,就有一個“民運站”的組織。每一個民運站,經(jīng)常有十個廿個卅個民夫,專司運送給養(yǎng)、子彈、抬傷兵的工作。來往的軍人到了這里,用不著雇夫的麻煩,只要將行李放在民夫站的門口,就會有夫子替你把東西送到下一站去。這樣十里一站的送下去,一直可以送到你的目的地。每一站的代價是一角錢。如果你連一角錢都不給的話,他也不會一定的向你要。這些民夫都是住在每一站的附近十里廿里以外的地方。每一次當差三天,一村一村輪流的攤派,逢著當差的,都是自備著一口袋雜面做成的黑饃,什么時候肚皮餓了,就拿出來充饑。三天的差滿,才能回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因為不湊巧的緣故,在南溝村的民夫忙著運送給養(yǎng),不得不化上一元多錢,請了兩位送傷兵回來的擔架兵送了一站地。到了第二站,我們也就照樣的享受到民夫站的恩惠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途中人煙稀少,偶而經(jīng)過一個村鎮(zhèn),也只有三五戶人家,最奇怪的是此地距河南省不過一河之隔,而一切風(fēng)俗就相差得很多。這里的女人無論是小孩大人都是裹著一雙小腳,女人的服裝好像唱戲的一樣,寬領(lǐng)大袖,頭上發(fā)髻,豎在頭頂上,也不知道是哪一世紀的人。同行的范金忠同志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比以前好多了。在軍隊未到以前的樣子叫人看了更是發(fā)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肚皮餓了,在路上要想找東西吃,是件困難的事。老百姓的家里什么也沒有,非要經(jīng)兩三個民運站,才有一個小面店,除了白湯面條以外,其他的是再也找不出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天的晚上,我們住在一個小村子里,好容易找到一點面粉,做了一鍋面條,要想找一點蔬菜,是辦不到的事。這里的老百姓,是整年的吃不到蔬菜,并且他們也不曉得吃菜。軍隊方面有的拿了菜籽教他們?nèi)シN,他們都不愿意。他們的生活是苦極了??墒撬麄兂缘脙H管是苦,穿得僅管是壞,住的房子僅管是破爛,然而六、七角錢一口的鴉片卻毫不在乎的抽。只要是一所(只有)三家(的)村上,都有幾管煙槍。在我們住的那所村子,就有人向我兜攬生意。那天下午我們因為走疲倦的關(guān)系住下了,一位煙鬼似的老太婆向我們說:“吃一口煙就會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一個賣面條的掌柜,我們住在他的店里,在收市以后,他打開了他破舊的行李,拿出了煙具,吞云吐霧的吸了起來。他的孩子坐在他的旁邊,也在陪著吸上一口。據(jù)他說這煙土的來源,還是來自黃河南岸,每兩煙土的價格賣到五、六十元。他一天的營業(yè)所入不過兩三元,可是大煙就要抽到兩元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的一切就是這樣的。行政方面沒有保甲制度,所代替的卻是村、閭,鄰間三家為一鄰,若干鄰為一閭,若干閭為一村,村上面就是區(qū)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他五花八門的更是有趣,外面初到的人,無論什么都會感覺到新奇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中 條 山 的 概 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沒有到過中條山以前,對中條山始終是個謎。到中條山以后,住在萬山叢中,什么也看不到,還是一個謎。在地圖上看到密密層層的迴紋線,圈上加圈的烏黑一遍,越發(fā)的不可思意(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夏縣的縣志記載中條山的一段:“東有太行,西有太華,居中故名。起自蒲版(坂),迤邐西(東)北,隨在異名,蟠延數(shù)百里。西接安邑,南通平陸,東距垣曲,在夏縣者東北一隅耳。崇巒聳翠,為邑勝景?!?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這一段記載上才揭開了中條山的謎。所謂中條山,即整個晉南的三角地帶。由永濟、風(fēng)陵渡起,一直綿延到垣曲,東西計長六、七百里,占聞喜、夏縣、安邑、永濟之一部及垣曲、平陸、芮城之全部。這才算對中條山有了一個輪廓的認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條山的周圍,東有太行山,在太行山與中條山之間有王屋山。左邊有呂梁山,右邊有稷王山。中條山屏障著黃河,四周有這許多山圍繞著,更增加了它的價值。敵寇深入晉南后,在中條山有我方大軍迎頭痛擊,四周又是我游擊區(qū)的根據(jù)地,無形中已在我各路包圍之中,渡河的夢想哪里還能夠?qū)崿F(xià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中 條 山 的 軍 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從(民國)二十七年的七月,我軍就和敵寇在中條山作戰(zhàn)到現(xiàn)在,敵寇為了要達到他渡河的企圖,對于中條山的我軍,自然要加以掃蕩,如若不然的話,就要受中條山我軍的牽制,因此不惜十次的犧牲,向中條山進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這十次進攻中,敵寇所得到的又是什么呢?不過是一批一批的尸灰運了回去。我們對于敵寇的傷亡,雖然沒有確實的統(tǒng)計,可是在敵寇的文件上看到單單敵寇第二十師團在中條山一年多,就補充了廿多次。直到現(xiàn)在,敵人知道攻山已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一變而為封鎖我們的山口,企圖阻止我們在山下取得給養(yǎng)。因此在山口構(gòu)筑成堅固的工事,一面防備我們的反攻,一面封鎖我們下山的出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垣曲到永濟這一條戰(zhàn)線,除芮城到永濟的一段是游擊以外,其余的都是雙方對峙著。在垣曲方面,敵人占據(jù)了橫嶺關(guān),這是通往垣曲的大道??墒亲詮臄晨苷碱I(lǐng)以后,雖然三次攻下垣曲,結(jié)果終經(jīng)(被)我軍擊退,一直到現(xiàn)在,敵人還是在橫嶺關(guān)方面。在聞喜、夏縣方面,是敵人迭次攻擊的地點,現(xiàn)在仍然相持于堰掌及夏縣的附近。在安邑方面,也是相持于張店及廿里嶺之線,敵人在中條山簡直可以說沒有絲毫的進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中條山的出產(chǎ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條山的天氣,比較外面是冷得多,在秋季的時候就要穿棉衣。在廢歷九、十月間就要落雪,戰(zhàn)士們在冰天雪地之下,是會感到衣衫單薄的。在記者(1940年1月3日)離開中條山的時候,他們還沒有大衣。由于輸送的困難,他們是比較要多受一點苦的。去年夏天發(fā)的單軍衣,他們在九月才領(lǐng)到手。為了國家的生存,他們的確是在吃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條山,除了到處潺潺的清泉川流外,可以說什么都沒有,有的小河里面有類似的的金沙和山里的煤礦,及其他的蘊藏,可是沒有人去開發(fā)。雖然具備了高山流水,也只是一所荒涼的深山。走上一、二十里路也許找不到一戶人家,幾十戶人家的大村子,幾十里路有時候也難找到一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人煙的稀少,山里的出產(chǎn)所以也很少,除了小米,玉蜀黍一類的雜糧外,其他的可以說就沒有。小麥雖然也種得有,可是不多,因為地大的關(guān)系,一年的收成,老百姓已是吃不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條山的居民,大都是外面移來的,先到山里來的人,就占據(jù)了比較好的田地,經(jīng)他開墾以后的那塊田地,就是他的所有,后來的人,占據(jù)的田地自然就比較稍差,或是在山上面,或是距離水遠一點,他們到這里以后,自耕自種的都是吃不了,一家的生活也不會感到不夠,或者還有余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上的樹木,有些地方是很多,可是經(jīng)砍伐以后,有些地方也日漸減少,尤其是近年大軍的駐札,砍伐尤多!果樹四季都不斷的結(jié)著,在夏天有桃杏,在秋季有梨子、棗子、柿子,還出產(chǎn)有大批的胡(核)桃,在八九月的時候到處都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上的獣類也很多,馬、鹿、豹子、狼常常的會現(xiàn),野雞特別的多,在山上走著的時候,一眼就看到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此以外,就什么也沒有了。我軍自從轉(zhuǎn)入山地以后,中條山比較以前是熱鬧得多,從前崎嶇難行的亂石道路,現(xiàn)在有些地方已經(jīng)鋪好了沙石的便道,幾條重要的運輸路線,都經(jīng)我駐軍修成平坦的路面,在戰(zhàn)事緊急的時候,彈藥、給養(yǎng)的輸送比較以前要便利得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中條山的仇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條山的地區(qū)雖然廣大,因出產(chǎn)的不多,在我大軍的駐節(jié)之下,一切當然不夠。再加上后方輸送的不便,一切也就只有就地自辦。因此士兵們的伙食吃得很貴。當一個二等兵的薪響是七元半,一個月的伙食現(xiàn)在最低要吃到六元多,而且所吃的又是雜面饃和小米飯,所余的一元多錢連買鞋穿都不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為有許多人的關(guān)系,一切的日用品當然需要,在戰(zhàn)地既沒有軍用合作社一類的組織,后方又由于渡口不能通行,貨物的來源的斷絕,因此代之而起的仇貨,就普遍的銷行起來。雖然我們在和敵人一面作經(jīng)濟戰(zhàn)斗的時候,敵貨也能源源不斷的從晉東,從山下來到中條山供給我們大軍的需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主管方面,本來是奉命禁止的,可是因為需要的關(guān)系,也顧不了許多!國民公約第廿一條“不買敵人的貨物”的這一項,在這里可以說用不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軍隊的政治部本來是執(zhí)行杜絕仇貨的,在他們本身就離不了仇貨。拿紙張來說,雖然在后方能夠買來,可是價格要比前方高上一倍,他們自然用不著舍近而求遠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一次軍政的會議席上,他們對于敵貨的問題,曾經(jīng)提出討論到禁止的辦法,開會的結(jié)果,認為布匹,手巾,牙刷,牙膏,電池一類的東西,是少不了的。如果禁止以后,馬上就要感到困難,對消耗品一類的香煙,則絕對禁止。在要道路口,只由地方政府沒軍隊方面擔任檢查,不準販運。但是開會以后,一點效力也沒有,還是照樣各色各樣的仇貨,自由的販賣。其中的原因,根本是自己的沒有,對于敵貨的禁止自然是辦不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軍隊方面雖然有的也辦了小規(guī)模的合作社,這是解決他們吃的問題,因為山里的人家是不養(yǎng)畜豬羊雞鴨的,平常要想找一個雞蛋都找不出來。因此他們自辦了小規(guī)模的合作社,向后方購買咸魚咸肉一類的食品,供給自己的食用。其他的日用品,由于價昂的關(guān)系,從后方買來反而比前方價高,是沒有人會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這一種情形之下,要是不先解決自給的問題,在中條山要想杜絕仇貨不是很容易辦到的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六,中條山的政治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做政治工作的團體,是超過任何一省的。中條山是山西的一角,照理這里的政治工作,是比其他的地方要好,可是并不盡然,在地方政府方面,因為是戰(zhàn)區(qū)的關(guān)系,也許他們的力量不夠,在各種團體當中,大概是地荒人稀的原因,他們的力量不能發(fā)揮出來!因此主要的政治工作就是軍隊的政治部方面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來談?wù)喂ぷ?,范圍是太廣了。所謂政治工作的表現(xiàn),除了在墻壁上貼幾張標語,畫幾幅壁畫,貼兩張告民眾書是有形的,其余的都是看不到的。如果單在寫標語、畫壁畫來證明政治工作的好壞,那這里可以說是太好了。墻上五顏六色的玩意兒到處都是,什么奇奇怪怪的東西都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說到其他,那可談不上,有人說做政治工作的都是賣膏藥,也有人說就是賣膏藥,只要你賣,沒有人買,你也給他貼上就行了??墒沁@里賣膏藥的究竟賣不賣我可不曉得。一句話政治工作就是太廣了!當然其中的困難太多,人事的不夠,經(jīng)費的不足,都是重要的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記者在中條山的數(shù)月,和政治工作者在一起的時間較長,看他們受了相當?shù)南拗?,有的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雖然肚皮里裝滿了滿盤的計劃,而結(jié)果還免不了做作假報告。這一個月作了多少工作,開了幾次國民月會,畫了幾張表格,整天的占了好多人忙著什么似的,事實上卻是滿紙的空言,遇到戰(zhàn)事緊急時候,反而是軍隊的累贅。雖然也有些政治工作者跟著在前線上,可是又能做什么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軍隊方面,對于政治工作者雖然非常歡迎,可是由于政治部本身的不健全,組織又是頭重腳輕,愈是上級組織愈龐大,到了團里只有兩三個人,到營里有的連營指導(dǎo)員都沒有,連上格外談不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軍隊政治部方面,雖然有的也有政治隊的組織,可是大都找不到隊員。在隊員能力高的又嫌待遇太低,沒有人去干。能力低的既沒有人要,也不能工作,在這一種情形之下,有工作沒有人去做,自然談不到政治工作的好壞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不能一概抹殺,中條山的民夫站不是很健全的嗎?民夫抬傷兵送子彈不是都很起勁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X(曾)總司令說得好:”這里軍民的關(guān)系,是軍隊自己造成的”,當然軍民能夠多合作自然是歸功于“政治工作”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說到其他那就難談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中條山的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條山的老百姓十有八九都是文盲,本來是沒有文化可言,在戰(zhàn)時的中條山增添了若干萬的大軍,有政治工作者,有文化工作者,當然也有一談之必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平時用油印、石印,印刷刊物是很少的,甚至于沒有,現(xiàn)在呢?由于鉛印機的笨重,攜帶的不便,在中條山油印機就是風(fēng)行一時的寶貝。軍隊方面每一個師里,都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刊物。印刷成的報紙利物都是很清晰的。普通每一個師政治部都有一種日間報紙,登載著重要戰(zhàn)訊。由于消息的困難,內(nèi)容都比較空虛。他們主要的新聞來源是收音機的供給,也有抄中央社的電報,大都是一麟一爪不完全的消息。一般的講來,都是不夠讀者的要求,同時他們也各出有周刊或十日刊,內(nèi)容都是空泛得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近政治部的掃蕩簡報班也到中條山,他們用的誠壹手搖油印機,一強臘(蠟)紙可以印刷到三千多份,可惜也是由于消息的來源困難,自己沒有電臺,內(nèi)容也是空泛極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地方政府方面,也各出了一張三日刋的報紙,比較模糊,內(nèi)容登載,山西方面的情形較多,并且是山西特殊的言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七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辦了一個戰(zhàn)壘日報社,公犧會方辦了一所中條山戰(zhàn)報社,都是沒有經(jīng)過合法的登記。間日出一張石印四開報紙。內(nèi)容除了重要的電訊外,都是在‘特殊情形’之下使人不愿意的東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工作方面,除了所謂山西方面的文化工作外,還有我們新聞記者的一個工作團體一一青年記者學(xué)會服務(wù)隊華北第一支隊。他們都是愛好新聞工作的一群青年,因為沒有得(到)報館方面正式的任用,在青年記者學(xué)會的名義之下,奔馳于各戰(zhàn)場,采訪戰(zhàn)地消息,供給各大報館,他們的工作是非常的努力,而又非常的勤苦。在部隊方面連吃飯都是自己動手,是優(yōu)秀的青年記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的利物報紙,由于不能滿足讀者的關(guān)系,后方的食糧就非常的需要。洛陽的報紙,因為距離較近的關(guān)系,這里銷的較多。重慶方面報紙刊物來得較遲,差不多要一個月的功夫才能到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XX方面在中條山辦了各種合作社,代售許多禁售的書籍和未經(jīng)登記的晉東的報紙,由于路遠和各方面交通不便的關(guān)系,銷數(shù)也很有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條山文化的歸結(jié),可以從兩方面來講;在軍隊政治部方面是太覺分散無力,在地方政府及各團體方面是太亂,思想是紛岐復(fù)雜,漆黑一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