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坐落在瓜納巴拉灣懷抱的里約熱內(nèi)盧,一側環(huán)抱蔚藍大海,一側依靠巍峨山巒,自然風光十分優(yōu)美。 </h3> <h3> 里約熱內(nèi)盧<br> 葡萄牙語:Rio de Janeiro,意即“一月的河”,簡稱里約(Rio),曾經(jīng)是巴西首都(1763-1960年),位于巴西東南部沿海地區(qū),東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達636公里。里約熱內(nèi)盧主要屬于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氣溫年、日較差都小,季節(jié)分配比較均勻。里約熱內(nèi)盧是巴西乃至南美的重要門戶,同時也是巴西及南美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素以巴西重要交通樞紐和信息通訊、旅游、文化、金融和保險中心而聞名。</h3> <h3> 里約熱內(nèi)盧是巴西第二大工業(yè)基地。市境內(nèi)的里約熱內(nèi)盧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里約熱內(nèi)盧基督像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海濱風景優(yōu)美,為南美洲著名旅游勝地。</h3> <h3> 與無敵海景、高樓林立的現(xiàn)代城景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混亂破爛的貧民窟。</h3> <h5> 沒有去貧民窟,也沒有拍到貧民窟</h5> <h3> 里約的貧民窟——羅西尼亞貧民窟,是世界上單體最大的貧民窟,住著25萬人,來自南美多個國家。這里充斥著毒品與犯罪,宛如人間地獄。別說外國人,就是里約當?shù)厝?,都不敢走進貧民窟。</h3> 里約的社會治安不好。在游客集中的景點、人多的地方,都有小偷,有的不是小偷,而是白日搶。我這次跟團游,也是考慮到南美社會治安不好的因素。一路上,領隊和導游不停的提醒我們,拿好手機。所謂拿好,就是我們團里的游客,每個人都將手機拴上繩。導游告訴我們,拍照前要先看看附近,有沒有騎摩托的人,他們往往是搶了手機就跑。向警察報案沒用。在高度警惕與小心中,總算安全地游了里約和南美。 <b><font color="#ed2308">耶穌山</font></b> 里約基督山是里約熱內(nèi)盧和巴西的象征,38米高,重達1145噸的的基督像 (Cristo Redentor)張開雙臂矗立在710米高的基督山頂,仿佛一個巨大的白色十字架。 張開雙臂的基督居高臨下,俯視眾生,來到這里的人,都祈望得到上帝的保佑。 入夜以后燈光照亮基督像,在市內(nèi)幾乎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仿佛一個巨大的白色十字架懸浮在空中,守護著里約熱內(nèi)盧。 2007年評出的世界新七大奇跡,耶穌山入選 <b><font color="#ed2308"> 面包山</font></b> 是里約熱內(nèi)盧的重要地標,經(jīng)常被拿來和里約基督像并列。 面包山也被稱為糖面包山 , 傳說是早期先民們依它的形狀 , 有如一塊面包頭 , 以原住民語言的諧音來取名。 海拔396米的面包山矗立在一個半島上,從海面的高處俯瞰城市視野很開闊,從山頂可以遠眺基督山、羅德里格環(huán)礁和科帕科班納海灘。 白帆點點,海岸蜿蜒,沙灘細軟,美麗的里約。 在面包山上,拍到的基督像。 去了耶穌山后,一定要去面包山。有的旅游團不安排去面包山 大教堂的后面,有一幢樓,設計了一個鏤空的十字架。只有在面包山上,才能拍到。 <b><font color="#ed2308"> 天梯大教堂</font></b> 建于1976年。教堂的外形設計十分獨特,如果不說,人們不會認為它是教堂。其圓錐形的建筑,不同于歐洲教堂古老典雅的風格。 教堂四個方向色彩斑斕的玻璃窗,從地面延伸到75米高的屋頂,教堂內(nèi)部光線穿過彩繪玻璃是很美的視覺享受,內(nèi)部可容納2萬人。地下室小型的宗教藝術博物館(Museu de Arte Sacra) 陳列了佩德羅二世的王座、在巴西廢除奴隸制后利奧十三世教皇贈予伊莎貝爾公主的金玫瑰等展品。 <b><font color="#ed2308">二戰(zhàn)紀念碑</font></b> 小碼頭 <b><font color="#ed2308"> 科帕卡瓦納海灘</font></b> 里約有幾個世界著名的海灘。我們?nèi)サ臅r候快到傍晚了,游覽時間很短。 街景隨拍 <b><font color="#ed2308">馬拉卡納球場</font></b> 到里約不能不去南美洲最大的體育場:建于1948-1950年,能容納10.5萬人的馬拉卡納體育場(Estádio do Maracan?) 。這里是博塔弗戈 (Botafogo) 等四支本地足球俱樂部的主場。可惜我們沒有入內(nèi)參觀,只是路過在車上觀看。 這張應該是經(jīng)過球場時拍到的,不知是紀念誰,哪次奪冠。 <h5> 照片來自網(wǎng)絡。</h5> 這就是里約熱內(nèi)盧,既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又有破爛不堪的貧民窟和糟糕的社會治安,毀譽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