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明時節(jié),當代香港乃至華人世界極具影響力的洞簫演奏家、制作家和佛教音樂家譚寶碩先生來到天臺山,他看望老朋友,拜謁佛教天臺宗祖庭國清寺,并考察浙江道教學院、高明講寺、和合人間文化園,與天臺簫友在油菜花叢中合吹洞簫名曲《寒山僧蹤》,現場指導天臺洞簫文化發(fā)展。</p><p class="ql-block">譚寶碩先生喜歡天臺山,結緣天臺山。他信仰佛教天臺宗,2012年受天臺寒山簫社邀請,擔任該社名譽社長;曾專門為天臺作曲并發(fā)布《天地和合》洞簫專輯,受到天臺簫友的追崇。</p> <p class="ql-block">在浙江道教學院給部分師生講解簫技。今年76歲的譚寶碩先生自幼學書畫及簫笛,師承嶺南派。其后專注于洞簫的技法、制作及歷史文化的研究,其洞簫藝術綜合了傳統(tǒng)和現代的風格,表現了綜合的文化修養(yǎng)。</p> <p class="ql-block">譚老師背著自制的“簫行天下”簫袋,行走在天臺的道路上,很酷!</p> <p class="ql-block">在國清講寺前的田間,油菜花開的正歡,幾位天臺簫友與譚老師合奏《寒山僧蹤》,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p> <p class="ql-block">參訪國清講寺</p> <p class="ql-block">參訪高明講寺</p> <p class="ql-block">在和合人間文化園,為簫友在他的著作《洞簫手記》上題字,為我題寫“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人間英雄氣,馳騁縱橫”。他的書法如簫如人,空靈淡遠、謙和溫雅。</p> <p class="ql-block">在萬景茶莊,看到滿樹青梅,很是歡喜。</p> <p class="ql-block">盧建鋒先生幫我在網上買到譚老師寫的《洞簫手記》,這本書很暢銷,現在一書難求,原價一百六,網上已炒到四、五百元了。我欣喜的把這個消息告訴譚老師,譚老師說:“這本書很重要,寫了三十多年了 。我一生對洞簫的探索,都記錄在這本洞簫手記中 。前年出版兩千冊很快就售完,再版兩千冊現在也售完了 。很開心你能找到 ?!苯酉氯ノ視煤米x這本洞簫中的“武林秘笈”,品味洞簫,品味人間,以求人簫俱老。</p> <p class="ql-block">譚老師在《洞簫手記》前言中寫道:“少年時,洞簫是我的樂器,我喜歡它簡樸率性、吹奏隨心;年紀漸大,洞簫成為我的朋友,伴隨我走遍世界各處舞臺;而今洞簫是我的老師,它令我感悟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令我深刻體驗人生修行。”這三段感悟,讓我想起宋代詞人蔣捷寫的《虞美人.聽雨》。可惜我已錯過少年與簫同行的時光,唯有現在倍加珍惜中年結識的這位洞簫朋友,它同樣也是我的老師。</p> <p class="ql-block">我還記得,2018年正月十六臺州鳳凰簫社成立,這社名就是牟凌云社長請譚寶碩老師題寫的,體現了他對臺州簫界的關心支持。</p> <p class="ql-block">難忘今簫,簫磨時光,簫遙自在,簫傲江湖。我學簫已經九年,一直記住譚寶碩老師說的一句話:“洞簫在我的心目中,是修行的工具,音色體現了我們中國人的那種樸實、優(yōu)雅、謙和、溫潤的性格?!毙湃唬∥抑孕淖8WT老師吉祥安康,今后能常來天臺山,簫聲長留天臺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