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芷江侗族自治縣,位于湖南省西部,隸屬于懷化市,是一座歷史底蘊深厚、民族文化濃郁的小城。作為中國抗戰(zhàn)勝利的重要見證地,以及侗族文化的代表性區(qū)域,芷江融合了紅色歷史、自然山水與少數(shù)民族風情。</p> <p class="ql-block">芷江縣地處湘黔交界,舞水河穿城而過,四周青山環(huán)繞,素有“滇黔門戶、黔楚咽喉”之稱。</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日本在此向中國遞交投降書(史稱“芷江受降”),使其成為中華民族抗戰(zhàn)勝利的歷史豐碑。</p> <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紀念館位于芷江縣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受降紀念館”是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館內(nèi)保存了受降會談舊址、抗戰(zhàn)文物等,為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踏入受降紀念館,通過大量歷史照片、文物和場景復原,仿佛穿越回1945年的勝利時刻,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紀念坊莊嚴肅穆,碑文上的“震古爍今”四字令人心潮澎湃,適合靜思歷史,緬懷先烈。</p> <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紀念坊,中國唯一紀念抗戰(zhàn)勝利受降的標志性建筑,被稱為“中國凱旋門”。</p> <p class="ql-block">芷江并非最終簽字地:芷江會談是投降細節(jié)談判,正式投降書簽署于1945年9月2日(東京灣密蘇里艦)和9月9日(南京中央軍校禮堂)。</p> <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1945年8月)</p><p class="ql-block">事件經(jīng)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中國戰(zhàn)區(qū)受降事宜由國民政府主持。8月21日至23日,日本投降代表今井武夫(日軍副總參謀長)飛抵芷江,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提交侵華日軍兵力部署圖,并接受投降指令。</p> <p class="ql-block">通過歷史照片、文物和場景還原能深切感受到抗戰(zhàn)勝利的來之不易。紀念館中“血”與“淚”的展陳讓人心痛,而受降時刻的再現(xiàn)則令人振奮——這是中華民族用犧牲與團結(jié)換來的尊嚴。</p><p class="ql-block">參觀紀念館提醒后人戰(zhàn)爭的殘酷,和平的珍貴。在當今國際局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銘記歷史有助于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強化民族凝聚力。</p> <p class="ql-block">龍津風雨橋位于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城區(qū),橫跨舞水河,是芷江的標志性建筑。橋長246.7米,寬12.2米,橋面設7座五層檐樓亭,</p><p class="ql-block">全木結(jié)構(gòu),未用一釘一鉚,以榫卯連接,橋身飾以飛檐翹角、雕花欄桿,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91年),歷經(jīng)多次損毀與重修,現(xiàn)存橋體為1999年重建,保留了侗族傳統(tǒng)風雨橋的獨特風格,氣勢恢宏,極具民族風情。被譽為“三楚第一橋”,具交通與休憩功能。</p> <p class="ql-block">漫步龍津風雨橋上,看舞水河波光粼粼,當?shù)厝碎e坐聊天,煙火氣與民族藝術(shù)完美交融。</p> <p class="ql-block">龍津風雨橋不僅是一座橋,更是一部“活著的侗族史詩”。它承載著芷江人的日常與信仰,將實用性與藝術(shù)性完美融合。站在橋中央,聽風聲、水聲、銅鈴聲,仿佛能觸摸到時光的脈絡。若想逃離喧囂,這里是一處能讓身心靜下來的文化秘境。推薦留足半天時間,慢慢感受它的晨昏光影與人間煙火。</p> <p class="ql-block">芷江縣位于湖南省西部,隸屬于懷化市,是一座歷史底蘊深厚、民族文化濃郁的小城。芷江縣作為抗戰(zhàn)勝利的見證地,承載了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歷史記憶?!败平芙怠辈粌H是軍事勝利的象征,更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志。</p> <p class="ql-block">芷江是一座“小而美”的縣城,歷史厚重感與山水靈秀并存。這里民風淳樸,物價親民,適合追求文化體驗與慢旅行的游客。 芷江如同一本翻開的史書,既有抗戰(zhàn)勝利的激昂篇章,又有侗族文化的細膩筆觸,更有山水田園的詩意點綴。在這里,歷史不再遙遠,民族風情觸手可及,是一處值得細細品味的文化秘境。</p> <p class="ql-block">芷江飛虎隊紀念館位于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緊鄰芷江機場(抗戰(zhàn)時期的重要空軍基地)。這里曾是“飛虎隊”在華作戰(zhàn)的重要據(jù)點,也是中美軍民聯(lián)合抗日的見證地。</p> <p class="ql-block">“飛虎隊”全稱“中國空軍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由美國將軍陳納德于1941年組建,在抗日戰(zhàn)爭中承擔了對日空戰(zhàn)、保衛(wèi)滇緬公路“駝峰航線”物資運輸?shù)热蝿?,為中國的抗?zhàn)勝利作出巨大貢獻。芷江機場作為飛虎隊的主要基地之一,見證了這段中美合作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紀念館不僅緬懷過去,更通過歷史警示后人:戰(zhàn)爭的殘酷與和平的脆弱。尤其在當前國際局勢下,中美合作的歷史更顯彌足珍貴。</p> <p class="ql-block">這次芷江縣的游覽,不僅是回溯歷史的旅程,更是一場精神洗禮。它告訴我們:銘記苦難才能珍視和平,團結(jié)協(xié)作方能戰(zhàn)勝危機,而文明傳承則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基。這些價值在當今中國追求民族復興、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現(xiàn)實意義。</p> <p class="ql-block">上午游覽了中國人民抗戰(zhàn)勝利受降紀念館、龍津風雨橋和飛虎隊紀念館,三個地點分別對應抗戰(zhàn)勝利、國際援助與文明傳承,共同構(gòu)成中華民族的精神圖譜,啟示人們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應對當下挑戰(zhàn)。</p><p class="ql-block">到中午游覽結(jié)束,我們離開芷江縣,往廣西百色市出發(fā),全程有656公里,中午2點從芷江縣出發(fā),到晚上十點才到入住的賓館,在酒店附近找了一家餐館隨便吃了點東西,開車的幾個老同學太辛苦,大家就回酒店休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