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生有三條不可觸犯的規(guī)律,看完之后讓人醍醐灌頂!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往今來,老者們用深邃的洞察力為我們揭示了生命的真諦,而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那些不可觸犯的規(guī)律。它們猶如星辰般熠熠生輝,又似深淵般深不可測,既指引著我們前行,又時刻警醒著我們那些不可逾越的邊界。</p><p class="ql-block">我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能夠引起大家的警醒,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謹慎、智慧地前行,避免因一時的疏忽或沖動而鑄成大錯。</p><p class="ql-block">第一,脾氣不能大于本事。</p><p class="ql-block">6歲的孩子發(fā)脾氣那叫可愛,12歲的孩子發(fā)脾氣就不懂事,18歲的發(fā)脾氣叫幼稚,30歲的發(fā)脾氣叫無能,40歲的發(fā)脾氣叫無才,50歲的發(fā)脾氣是無德,60歲還發(fā)脾氣就叫無助。東漢名臣鄧禹,年輕時便有遠大志向,跟隨劉秀征戰(zhàn)天下。在平定河北時,鄧禹多次為劉秀出謀劃策,幫助其穩(wěn)定局勢。盡管身邊有許多將領性格剛烈、脾氣火爆,但鄧禹始終沉穩(wěn)冷靜,從不因一時沖動而影響大局。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冷靜的頭腦,贏得了劉秀的高度信任,被封為高密侯。鄧禹一生都以“本事”服人,從不因“脾氣”誤事。</p><p class="ql-block">古云;“弱者易怒如虎,強者平靜如水”。脾氣這個東西誰都有,拿出來是本能,壓的下去才是本事,你會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往往是越有本事越?jīng)]脾氣,當你不夠強大的時候,你發(fā)飆就是一個笑話。所以當你成不了自己心態(tài)的主人,那就必定會淪為情緒的奴隸。</p><p class="ql-block">第二,財富和地位不能大于德行。</p><p class="ql-block">東方的智慧告訴我們,你所獲得的每一分錢與你的德行,你付出的汗水和能力始終是保持平衡的,《厚德載物》是清華大學的校訓,也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訓誡和警示。</p><p class="ql-block">記得以前好像看到過一個新聞報道,某地發(fā)生了一起豪車撞人事件。一名富二代駕駛豪車在市區(qū)超速行駛,撞倒一名騎電動車的市民,導致對方受傷嚴重。事故發(fā)生后,富二代并未立即下車查看傷者,反而試圖駕車逃離現(xiàn)場,被周圍群眾攔下。</p><p class="ql-block">交警趕到后,他態(tài)度囂張,聲稱“我家有錢,賠得起”,并試圖用金錢解決問題,對傷者毫無歉意。最終,他因交通肇事逃逸被警方拘留,其家族也因他的惡劣行為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p><p class="ql-block">《易經(jīng)》云:一陰一陽為之道。當財富和地位超過了你的品德和能力的時候,你就會出現(xiàn)陰陽失衡的狀態(tài),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個時候呢,損傷的就不是你的德,而是你的善良,這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所以這個時候錢沒了反而是好事。因為天之道,有余則損之,不足則補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破財才能免災。只有德行美好的人才能夠真正的駕馭得了財富,千金之人必有千金之軀,大船才能載重物。</p><p class="ql-block">第三,欲望不能大于能力。</p><p class="ql-block">《道德經(jīng)》中講,禍莫大于不知足,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難填鬼見愁,人之所以覺得自己痛苦不幸,往往只是因為欲望大過了能力,我們想要的太多,想做的太少,想得到的太多,想付出的太少。在利益面前,很多人都會現(xiàn)出原形,但是請你記住該拿的拿,該舍的舍,該要的要,該放的放,不管別人好與不好,自己要做好,不管別人對與不對,自己要選對,不要活在別人嘴里,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最后,我想說的是,人的脾氣,財富,欲望等等,要和自己的本事,德行,能力,認知相匹配,否則都得還回去,這也是天道規(guī)律不可逆。</p><p class="ql-block">總之,愿我們都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堅守內(nèi)心的善良與正直,但做好人,無問東西,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因為當我們專注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與善行時,好運便會悄然降臨,成為我們生命中最美好的饋贈。</p><p class="ql-block">(來自:大任的任)</p><p class="ql-block"> 2025.5.2.星期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