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我們利用了兩天時間,到具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渠縣和達(dá)州看了看。</p><p class="ql-block"> 早在殷商時期,土著人賨(cong)人,就在這里(現(xiàn)“渠縣)建立了都城,形成賨國 ,秦統(tǒng)一蜀、巴、賨后設(shè)置宕渠縣,于1376年,最終確定為渠縣。渠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賨人故里,賨國古都,中國漢闕之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達(dá)州,古稱“通州“,建城史超過2300年,曾經(jīng)是古巴國核心區(qū)域,是長江上游巴文化發(fā)源地,漢闕占全國四分之一。達(dá)州也是中國紅色基因,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的重要組成部分。8萬多人參加了紅軍,孕育張愛萍(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原國務(wù)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陳伯均(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等50余位共和國將軍,被譽(yù)為“紅色達(dá)州”。</p> <p class="ql-block"> 中國漢闕文化博物館,位于四川達(dá)州渠縣土溪鎮(zhèn)平碾村七組,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座以漢闕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闕?闕是我國古代設(shè)置在宮殿、城垣、陵墓、祠廟等入口處兩側(cè),彰顯其地位尊崇的標(biāo)識性建筑物。通常是左右各一,對稱地樹立在入口的門兩側(cè),中間有道可行。因兩闕之間有空缺的道路,故名“闕”。</p> <p class="ql-block"> 漢闕,是漢代一種紀(jì)念性建筑。漢闕有石質(zhì)“韓書”之稱 ,是我國古代建筑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渠縣是漢闕保存最多的地方,被譽(yù)為“中國漢闕之鄉(xiāng)”。以渠縣漢闕為代表的名貴文物資源,渠縣把休閑、娛樂、觀光為一體的漢文化公園與漢闕建筑群、漢闕文化博物館合為一體,打造成為漢代歷史文化旅游景區(qū),中華漢闕園是研究漢代文化、建筑、書法等文化藝術(shù)的歷史文化園區(qū)。</p> <p class="ql-block"> 沈府君闕,位于渠縣雙碑鄉(xiāng)漢亭村燕家場,該闕建于東漢延光年間(122一125年),為渠縣漢闕中唯一的雙闕遺存。雙闕間距21.62米,均高4.84米,由闕基、闕身、枋子層、介石、斗拱層、層頂組成,仿木結(jié)構(gòu)。闕身銘文完整,左闕刻有“漢謁者北屯司馬左候沈府君神道”,右闕刻有“漢新豐令交都尉沈府君神道”。</p><p class="ql-block"> 沈府君闕不僅是造型藝術(shù)中的珍品,而且是研究漢代生產(chǎn)、生活、建筑、交通工具及書法、雕塑、繪畫藝術(shù)的實物資料。</p><p class="ql-block"> 1961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 趙家村無名闕,位于渠縣土溪鎮(zhèn)趙家村,建于東漢至西晉之間。原為雙體闕,現(xiàn)僅存東闕,由闕基、闕身、樓部、闕頂(已毀)組成,現(xiàn)高4.17米。</p> <p class="ql-block"> 蒲家灣無銘闕,位于渠縣團(tuán)林村蒲家灣,建于東漢。原為雙闕,現(xiàn)僅東闕,由闕基、闕身、樓部和闕頂組成,通高4.7米。浮雕朱雀、青龍、騎鹿、玉兔搗藥。</p> <p class="ql-block"> 王家坪無名闕,位于四川達(dá)州渠縣土溪鎮(zhèn)青神鄉(xiāng)平六村,當(dāng)?shù)厮追Q“王平闕”,傳為三國蜀將王平墓闕?,F(xiàn)僅存主闕,子闕已毀,闕高4.62米,由臺基、闕身和樓部等共五層黃砂石構(gòu)成。</p> <p class="ql-block">館內(nèi)播放的視頻</p> <p class="ql-block"> 三匯,指三江匯流的地方。左邊是巴河,前方是州河,右邊是渠江。</p> <p class="ql-block"> 三匯白塔,建于清道光年間。位于四川省渠縣三匯鎮(zhèn)南1.5公里處。它“前擁牛山之秀,后接龍岡之奇,相陰陽于山巔,度方位于河?”。</p> <p class="ql-block"> 三匯古鎮(zhèn),位于四川達(dá)州渠縣境內(nèi),因巴河、州河和渠江在此交匯而得名。早在唐代,這里就已經(jīng)是一個重要的水運碼頭和商貿(mào)集散地。憑借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三匯古鎮(zhèn)在明清時期達(dá)到了鼎盛,成為川東地區(qū)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經(jīng)濟(jì)中心。</p> <p class="ql-block">文峰山公園大門</p> <p class="ql-block">沿石梯而上,去文峰塔。</p> <p class="ql-block"> 文峰塔,渠縣文峰山上的文峰塔,塔身高為68.7米,呈八面體,以合八八六十四卦。</p><p class="ql-block"> 文峰塔作為一個文化標(biāo)志性建筑,屹立于文峰山頂,代表著“以文為峰”彰顯著渠縣人對文化的尊崇。文峰塔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觀景臺。站在塔頂,眺望渠江,就可以領(lǐng)略到劉禹錫《竹枝詞》中“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的高遠(yuǎn)意境。</p> <p class="ql-block">不同角度觀文峰塔</p> <p class="ql-block">文峰山上另一座文峰塔</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文峰塔</p> <p class="ql-block"> 普渡寺,渠縣普渡寺,建于2002年12月24日,位于渠縣渠江鎮(zhèn)后溪社區(qū)三小區(qū)。</p><p class="ql-block"> 普渡寺雖說規(guī)模不大,但其建筑布局規(guī)整,具有濃厚的宗教氛圍。寺廟的正殿懸掛著“普渡眾生”的匾額,門兩側(cè)的對聯(lián)也富有寺意,“楊柳枝頭甘露灑,蓮花座地慧風(fēng)生”。正殿內(nèi)供奉著觀音、送財童子和龍女等神像。</p> <p class="ql-block">寺內(nèi)部分菩薩</p> <p class="ql-block">渠縣中心廣場</p> <p class="ql-block"> 渠縣文廟,即文廟或孔廟,是四川達(dá)州渠縣一座重要的歷史建筑,始建于宋代,現(xiàn)為清代重建,占地面積5711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萬仞紅墻、泮池、欞星門、戟門、大成殿、東西廡、啟圣殿等。它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和教育意義。</p> <p class="ql-block"> 文廟中欞星門牌坊,建于1794年,是文廟中一座最重要的建筑。牌坊的石刻作品皆為鏤空雕,具有很強(qiáng)的立體感。如“二龍戲珠”,“雙鳳朝陽”,“仙鶴穿云”,“五蠕歸真”,“麒麟送書”,“魚躍龍門”等圖案,生動活潑,端莊和諧,高大壯觀,被譽(yù)為蜀中牌坊之首。</p> <p class="ql-block">孔子塑像</p> <p class="ql-block">孔子畫像</p> <p class="ql-block">渠縣中心街區(qū)紅軍雕塑</p> <p class="ql-block">中心街區(qū)壁雕</p> <p class="ql-block">渠縣明月橋</p> <p class="ql-block">達(dá)州高鐵站</p> <p class="ql-block">達(dá)州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恐龍化石展區(qū)</p> <p class="ql-block">古代戰(zhàn)袍</p> <p class="ql-block">東漢時期的陶俑</p> <p class="ql-block"> 高頤墓闕,位于四川雅安雨城區(qū)姚橋鎮(zhèn),建于東漢建安十四年(209),是中國碑、闕、墓、神道、石獸保存最為完整的漢代葬制實體。</p> <p class="ql-block"> 漢侍御史李公之闕,位于四川綿陽梓童縣長卿鎮(zhèn)南橋村,原為雙闕,現(xiàn)僅存單闕,李業(yè)闕是中國現(xiàn)存已發(fā)掘的漢代闕中時代最早者,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歷史意義。</p> <p class="ql-block"> 達(dá)州館藏畫400多幅,三級以上有300多幅。</p> <p class="ql-block">根雕</p> <p class="ql-block">保存最完整的古橋古道</p> <p class="ql-block">從古至今的杰出人物</p> <p class="ql-block">紅軍翻越大巴山</p> <p class="ql-block">工農(nóng)紅軍33軍成立</p> <p class="ql-block">達(dá)州巴文化建設(shè)初見成效</p> <p class="ql-block"> 渠縣、達(dá)州之行,雖時間短暫,有的實地未能前往,但那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紅色的基因,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記憶。文化之旅,不虛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