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蘭如許</p><p class="ql-block">圖:自 拍</p><p class="ql-block">美篇號:7084615</p> <p class="ql-block"> 2018農(nóng)歷的正月二十四是舅母的九十大壽,舅母的后代子孫們都到跟前祝壽,只有我這個曾經(jīng)吃過舅母奶水的外甥女兒遠(yuǎn)在千里之外,不能到跟前祝壽,心中很是愧疚!</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是舅母和她的孩子們,后面的男孩兒一字?jǐn)[開,從右至左老大老二依次類推,是替舅母遮風(fēng)擋雨的四座“大山”;前面的兩個女兒,是舅母千疼百愛的貼心“小棉襖”,右邊老大左邊老二。舅母一生養(yǎng)育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后排最左邊的那個男孩兒是對舅母非常孝順疼愛的干兒子,舅母視同己出。</p><p class="ql-block"> 假如讓這張照片的人再回去五十多年,那會是怎樣的情景呢?六個孩子那就是六張吃飯的嘴啊!再加上我這個常住舅舅家的嘬客,你就可以想象那時的舅母有多忙多累多辛苦了,但我從沒有聽到舅母埋怨過什么,那時的我還不諳世事,只知道吃喝玩樂,并不曾體諒大人們的苦衷。</p><p class="ql-block"> 舅母有四個兒子就有四房媳婦兒,她和每個媳婦都能和睦相處,媳婦們也都個個溫柔賢淑,對舅母孝順有加。天長日久可能會有磕磕碰碰,但都不曾紅臉。舅母在人前常??湎眿D說:“俺家的媳婦兒,哪個都比兒子強(qiáng)”!這就是我的舅母,是我辨是非明事理的舅母。</p> <p class="ql-block"> 我從小喜歡住舅舅家,舅舅家孩子多熱鬧,玩的開心,吃的也比在我們家吃的好。呵呵,我從小就又嘴饞又貪玩????。</p><p class="ql-block"> 記得每次吃飯的時候,我們幾個小表姐表弟們,就跪在一塊大石頭的周圍,這塊棱角分明的大石頭是我們永恒的餐桌。<span style="font-size:18px;">把飯碗放在石頭上,順勢抹一把吸吸溜溜的鼻涕再在衣服后襟上蹭一蹭</span>臟兮兮的小手,便開始了我們非常有秩序“頓復(fù)一頓”的猜枚活動。有時候是“大壓小”,有時候是“錘包剪”,有時候是“雞叨蟲”,更有甚者,我們還會劃拳論輸贏。嘿嘿,因為舅舅喜酒愛酒,酒友甚多,家里酒場幾乎不散。所以我們就耳濡目染抑或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嘻嘻??!大人們劃拳是為了贏拳“輸”酒,我們劃拳是中午贏面條晚上贏紅薯,誰輸了就要給贏家一根面條或一塊紅薯,就因為這一根面條一塊紅薯,我們往往爭的面紅耳赤,吵的熱火朝天,鬧的不可開交但仍樂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舅舅一向不茍言笑,但每每看到我們這樣“席地而跪”吵吵鬧鬧的場面,他也不會“管”我們,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著,時不時的會抿嘴微笑,其間還夾帶著小聲的“謾罵”,仿佛對我們的行為很是滿意,內(nèi)心甚是喜悅,我感覺他好像在我們中間找到了他“酒文化”傳承的可塑之才????。</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我們,生長在貧窮落后的山區(qū)又生長在貧窮人家的孩童。當(dāng)時也可能不光是為了一根面條和一塊紅薯,就是覺得好玩兒,論的是輸贏,尋的是開心。</p><p class="ql-block"> 大表哥一直上學(xué)再后來當(dāng)兵,他幾乎沒有參加過我們這種“小兒科”的游戲。</p> <p class="ql-block"> 舅舅家的門口有一“兌谷舀”和一把“確”(諧音)東西的錘子,錘子有長長的木柄,長長的木柄上安一個圓圓的石頭,它們兩個是配套的。把谷物放進(jìn)“兌谷舀”之后,就拿錘用力去砸,直至把谷物砸碎,我們叫“確”碎。這是在谷物少的情況下才用“兌谷舀”去“確”,谷物多的時候就用碾子碾了。粉碎機(jī)、磨面機(jī)之類機(jī)械化設(shè)備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就是這個物件,我們有事兒沒事兒就幾個人抱著這笨重的石頭錘空砸一通,累的呼呼哧哧、汗流浹背,卻依然興高采烈、意猶未盡。否則,我們將以什么樣的方式來釋放我們“踢死蛤蟆弄死猴兒”的能量呢?</p><p class="ql-block"> 但真到了要“確”東西的時候,姥姥叫幾遍,我們也都裝聾作啞、充耳不聞。姥姥總是看著我們這幫“渾球兒”搖頭嘆息卻也無可奈何。姥姥脾氣好,她不會生氣也不會吵我們,喊不動我們的時候,她就去“自食其力”了。但表姐表哥們都很孝順,看到姥姥開始拿錘,就嬉皮笑臉的跑去幫忙??。</p><p class="ql-block"> 嘿嘿,兒時的我們就是如此,長大了,還上哪兒去找這種如此開心的樂子呢?</p> <p class="ql-block"> 另外讓我記憶猶新的事情是聽二表哥說“瞎話兒”。夏天的夜晚特別悶熱,我們幾個就拿著用高粱桿兒編成的席子到大門兒外的空地上或西面的場面上睡覺。我們一邊看著天空的星星月亮,一邊聽二哥說他永遠(yuǎn)也說不完的“瞎話兒”。好像講的多是弟兄分家、妖魔鬼怪之類,每天都會有一個新的故事在等待著我們。哪怕是日復(fù)一日講同一個故事,我也是以虔誠的態(tài)度認(rèn)真聽講,并且感覺津津有味。那時候好佩服二哥,他怎么知道的那么多,懂的那么多呢?</p><p class="ql-block"> 2018年中秋節(jié)之前,我又回到了離別十年之久的家鄉(xiāng),看到了年逾九旬的舅母,看到舅母身體硬朗,心中甚是欣慰。在探望舅母的同時,二哥又向我講起了另一件讓我再也不能忘懷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二哥說有一次我和表妹可能是生病了,舅母煮了一點(diǎn)白面粥以給我們補(bǔ)充營養(yǎng)。因為煮的很少,所以只讓我和表妹喝,二哥就安靜的坐在一旁等待,他希望能有他的一份,哪怕只有小小的一口。但是沒有,他靜靜的、眼巴巴的看著我們把粥喝完,然后,他捧起我們喝的干凈的不能再干凈的空碗舔了起來(二哥說他在一邊等,就是為了舔碗)。二哥說的心平氣和,娓娓道來,我靜靜地聽著,不由得熱淚盈眶……</p><p class="ql-block"> 其實(shí)二哥只比我們大兩歲,我對這件事毫無記憶,二哥卻記憶猶新。一來說明他當(dāng)時也很餓很餓,他多么希望多么希望舅母能給他一口白面粥,二來也說明他也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如果家里有足夠的米面,舅母能不多做一點(diǎn)點(diǎn)給他吃嗎?</p><p class="ql-block"> 對不起了二哥!那時候的我肯定很不懂事兒,否則,我說什么也會給二哥您留一口的……</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上是我的表姐和她的外孫女,你看她笑的多開心!在舅舅家住的歲月里,和表姐在一起的時間最多。和表姐一起串門子、上學(xué)、下地干活、晚上到周邊的村子看戲看電影等等。</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家家戶戶都窮,家里炒菜吃的時候是很少的,如果有菜,一般也是清水煮菜或者是我們家鄉(xiāng)稱之為“攬豆”(或叫“懶豆”,是一種把豆子泡發(fā)后用“晃磨”磨成豆?jié){,豆?jié){煮開后加入各種又老又難吃的蔬菜,燉的時候長一點(diǎn),因為有了豆?jié){的滋潤,這種菜肴相對好吃一點(diǎn))的一種菜肴。我小的時候就挑食,一口蔬菜也不吃,即便是很多人都喜歡的香油腌蔥花兒我也不吃??。但我卻喜歡吃菜湯泡饃,表姐是非常不喜歡的,她說饃泡在湯里后“濃唧唧”的不好吃??。我們就互相追逐著,她端著菜碗前邊跑,我拿著饃塊后面追,直到把饃饃泡到碗里為止。記得表姐那時曾說過:“等你上班了,人家的菜湯有油水,你再泡饃吃,咱這都是清湯,又不香”。后來,真應(yīng)了表姐的話,我上班了,食堂里的飯菜,要比家里的飯菜好吃的多,可我再也不想吃菜湯泡饃了。沒有了你追我趕的場面,沒有了表姐不讓泡饃的阻攔,沒有了我們相互爭著吃、搶著吃的狼吞虎咽,沒有了舅母烙的薄單饃,再好的菜湯泡饃,吃起來也沒有了那綿軟悠長、咸香咸香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和表姐在一起,還有一件事兒令我終身難忘。已經(jīng)不記得是哪一年了,也不記得當(dāng)時有幾歲,也不知道是為了什么,表姐她們幾個年齡相仿的女孩要到舞陽縣城去,我是一定要跟著的。一向嚴(yán)厲的舅舅說太遠(yuǎn)不讓我去,可我一定要去,緊緊拉著表姐的衣襟寸步不離,仿佛我一松手表姐就會飛的無影無蹤。舅舅無奈只好同意讓我跟去了。</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用了多長時間才走到了縣城(現(xiàn)在才知道舅舅家離舞陽縣城約三十里地)??h城里人山人海擠擁不動,我們也不知道東南西北,就隨著人流沿著一條不寬的馬路從這頭兒走到那頭兒,覺得縣城很大很大,路很長很長,怎么走也走不到頭兒。一路上,剛開始表姐一直拉著我的手,后來人實(shí)在太多了,表姐怕擠著我或怕我被擠丟了,就讓我走在她的懷里,她伸出雙臂護(hù)著我,想來那時的表姐最多也不到十五歲,她怎么就那么知道疼人護(hù)人呢?這么多年過去了,姐姐用她贏弱的身軀護(hù)衛(wèi)著我的這一幕我始終不能忘懷且時常在心頭縈繞。謝謝了!表姐!</p><p class="ql-block"> 這次小小年紀(jì)的長途跋涉,讓我清楚的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什么叫“不聽老人言 吃虧在眼前”的至理名言????。因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縣城回來之后的第二天我的腿就開始疼了起來,并且不能下床,特別是大腿上的肌肉更是疼痛難忍??。但也讓我知道了什么是愛和親情。</span></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中的女兒,是我的表妹,別看她只比我小一個多月,我卻不大和她玩,我嫌她小不會玩兒??。我總是跟在比我大五歲的表姐身后,成了表姐的跟屁蟲,不管她走到哪里,我都跟著,她也樂意帶我,倒不太帶她的親妹妹玩。及至現(xiàn)在,表妹還“忿忿不平”,說我不但搶走了她的姐姐還和她搶奶吃,因為舅母看我長得瘦骨嶙峋,象一只可憐的小貓咪,就經(jīng)常讓我吃她的奶水!</p><p class="ql-block"> 還記得那時候,農(nóng)村吃烙饃的時候比較多,舅母烙的單饃很薄很薄,我們就把單饃攤在案板上,用勁兒卷,看誰把它卷的更瓷實(shí),卷好后,用了很大的勁兒也咬不動,吃一頓單饃,把鬢角累的生疼生疼,但我們下次還是依然如故。假如能有一丟丟白糖卷在里面,我們就會歡呼雀躍,恨不得舅母天天烙單饃。</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我們年齡大一點(diǎn)兒的時候,舅母就教我和表妹烙饃,姥姥燒熬子(一種能把烙饃炕熟的工具,三個小短腿可以支在三個小破磚塊兒上)。我和表妹一起烙,也還有趕不上趟兒的時候,趕不上趟兒的時候表妹就說是因為我笨才讓熬子空著。表妹的手確實(shí)要比我巧,烙的速度也快。再后來,舅母就教我們塌菜盒兒,塌菜盒是需要兩人配合的,烙的餅要長都長要圓都圓,但我們總是配合不好,她說我烙的太長我說她烙的不圓??。呵呵??,我們兩個就像一對兒“歡喜冤家”,彼此不待見,到一塊兒就會碰撞出小小的“火花兒”????。</p> <p class="ql-block"> 多少年了,我現(xiàn)在依然好塌菜盒兒烙油饃,這都得益于那時舅母的教誨。母親脾氣向來急躁,萬萬沒有耐心教我學(xué)做什么活計的習(xí)性。記得偶爾在家燒熬子,翻不好饃,母親不由分說,一小搟杖就敲到頭上,疼得我呲牙咧嘴也不敢吭聲。</p><p class="ql-block"> 表妹非常勤勞和善良,妹夫身體不好,這么多年都是表妹在默默無聞地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且毫無怨言。表妹的生活經(jīng)歷可以寫成一本書,寫她照顧妹夫時的無微不至,寫她照顧母親時的體貼入微,寫她照顧孩子時的耐心周到,寫她勤勞善良、賢淑大度的美德。她總是靜靜的生活靜靜的勞作,把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并且從不與人爭短論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舅母,您還記得每年的麥?zhǔn)諘r節(jié)嗎?</span></p><p class="ql-block"> 那天看到大表哥的留言,我又想起了我曾寫過的《又到一年麥?zhǔn)諘r》,那里面記載著舅家?guī)臀壹沂整溩拥那榫啊?lt;/p><p class="ql-block"> 因為我父親在外工作不善農(nóng)村活計,所以收麥子就成了我們家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一到麥?zhǔn)諘r節(jié),我們家總是落后于人,對于一項不甘人后的母親來說心中十分不快。舅舅知道這種狀況后,每到麥子成熟的時候,不管自己家的麥子是否收割,舅舅就派來表哥、表弟、四舅及姨家的人幫我家收麥子,并且自帶農(nóng)具和牲畜,收、拉、打、垛,兩天下來,顆粒歸倉,令村人羨慕不已。</p><p class="ql-block"> 阿彌陀佛,這一下我母親再也不用唉聲嘆氣愁眉不展了。舅母,您雖然沒有親自來我家收割麥子,但我知道這里面也包含著您的理解和支持,在此,甥女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謝!??????</p><p class="ql-block"> 很多年過去了,我們家早已不再種田,但每到收麥子的時候,我就會自然而然的想起這件事情,我知道在我的心靈深處,一直銘記著您和家人對我家的幫助、關(guān)愛和這份濃濃的親情! </p> <p class="ql-block"> 親愛的舅母,借著您的生日,讓我想起了很多往事,我這個您家里的嘬客,那時候不知道給您增加了多少麻煩,生活并不寬裕的家里,又多了一張我吃飯的嘴,您還是那樣容我疼我愛我,這樣的回味心里很甜,很溫暖!此刻我又想起了您給我梳頭時的模樣兒;想起您說我傻外甥女兒時的模樣兒;想起了我喊我四舅舅是“小舅兒”的時候您開懷大笑時的模樣兒(在我的家鄉(xiāng)“小舅兒”是罵人的話),想起您手把手教我做家務(wù)活兒的模樣兒……</p><p class="ql-block"> 一切早已久遠(yuǎn),一切又仿佛就在眼前。這么多年了,這件件樁樁的往事我都不曾忘記,雖沒有表達(dá),但它時刻銘記在心里。不能忘記,不會忘記,不該忘記,更不敢忘記!</p><p class="ql-block"> 舅母,千里之外,我默默地祝您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p><p class="ql-block"> 親愛的舅母,您聽到我的祝福了嗎?</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是舅母和她的親家母及老姐妹。我是對著照片端詳了老半天才認(rèn)出來的,老了!我不由得感嘆,但感嘆的同時,又覺得她們都還身體硬朗,已實(shí)屬不易,因為她們畢竟都是九十或九十多的人了!在此,我虔誠的合攏雙手祈求上天:保佑三位老人健康長壽!最關(guān)鍵的是要讓老人健康的活著,有尊嚴(yán)、有樂趣的活著!</p> <p class="ql-block"> 這是舅母的第三代傳人。我很喜歡第二張照片,看著看著就會從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由衷的喜悅。一喜悅孩子們的天真可愛,二喜悅這從小到大“一”字?jǐn)[開的攝影方式,真正的攝影師是很難這樣布局的??。不矯揉造作,不裝腔作勢,每一個孩子都很美,都是上天賜予舅母的天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些小孩子是舅母的第四代傳人了,我?guī)缀醵疾徽J(rèn)識,很多年沒有回家了!舅母子孫滿堂,人丁興旺!</p><p class="ql-block"> “家和萬事興“、“母慈子孝順”這兩句箴言在舅舅家得到了充分的印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