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3月26日在上海博物館看古埃及文物展的間歇期間,看到有張宗憲捐贈的景泰藍專題展,看看這除皇宮之外的民間私人的景泰藍專展是個什么水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創(chuàng)造的。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生產生活方式,以及民俗風情的差異,各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風格迥異、豐富多樣的文化特質。少數民族工藝美術品是民族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各民族能工巧匠利用各種材質和技術創(chuàng)造的實用藝術品,充分表現出不同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些種類繁多、色彩絢麗、技巧紛呈、生活氣息濃郁的卓越創(chuàng)造,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中廣袤、奇異、美妙、動人的畫圖。景泰藍就是其中具有傳奇色彩的巧奪天工的藝術工藝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2023及2024年,張宗憲( Robert Chang )先生兩次共捐贈了55件銅胎掐絲琺瑯器給上海博物館。這些藏品器型豐富多樣,包括陳設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年代跨度廣,從明代到晚清民國,可謂數量眾多、精品薈萃。其中清代康熙、乾隆時期造辦處琺瑯作的作品,尤其能展示宮廷琺瑯器的制作水平。這些珍貴的藝術品可供多角度地探尋和展示掐絲琺瑯的發(fā)展歷史,是推進相關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掐絲琺瑯是中國著名的特種金屬工藝品,是在銅質胎體上焊上用扁銅絲圍成的各種花紋,然后將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它又稱"景泰藍",因在明代景泰年間達到了制作工藝的高峰,所制作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得名。清代是掐絲琺瑯工藝發(fā)展的又一高峰?;蕦m養(yǎng)心殿設立了"造辦處",專門制造各種御用器物,琺瑯作是其中之一。乾隆時期的景泰藍制作更是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當時掐絲琺瑯的生產基地除了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外,還有廣州、揚州等重要產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現在景泰藍已經不再是皇家的專有。各種小擺件等等早已走入民間百姓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注:所有圖片和視頻均為手機拍攝。</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