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浮石寺是新羅(BC57-AD935)文武王(661-681年在位)時期的義湘祖師(625-702)于676年奉王命而建,后來圓融國師(964-1053)于高麗(918-1392)顯宗(1010-1031年在位)7年(1016年)重新翻建了無量壽殿(國定18號)。此后又經(jīng)歷了多次改建。</p> <p class="ql-block">佛教在朝鮮半島有著悠久的歷史,跨越了多個歷史時代。通度寺、浮石寺、法住寺、大興寺、鳳停寺、麻谷寺、仙巖寺這七座山寺,是7世紀至今韓國佛教寺院文化的典型代表。這些山寺是神圣的地方,是他們長期以來延續(xù)的佛教修行傳統(tǒng)的絕佳見證。</p> <p class="ql-block">山寺是指位于朝鮮半島南部各省的佛教山寺院。遺產(chǎn)地由7座寺廟組成。這些建于7-9世紀的廟宇的空間布局, 呈現(xiàn)了韓國寺廟建筑的特色共有特征——開放的庭院, 兩側(cè)為佛廳、亭子、講經(jīng)堂和宿舍。它們包含了大量別具特色的結(jié)構(gòu)、物件、文檔和廟宇。這些山寺是神圣的地方,作</p> <p class="ql-block">榮州浮石寺是676年義湘大師從唐朝留學回來后所建的首座寺廟,這在《三國遺事》和《三國史記》中都有記載。</p> <p class="ql-block">建寺時有一個關(guān)于義湘和善妙小姐的逸事廣為人知。義湘大師在去唐朝留學時與善妙相遇,當義湘決定回國時,善妙就投海而死,化為一條龍守衛(wèi)義湘,并隨他返回新羅。義湘準備建造浮石寺時,有一群人百般阻撓,善妙就三次將巖石浮于空中。當時的浮石就在無量壽殿的左側(cè),是一塊巨大而扁平的巖石。據(jù)說正是因為這塊石頭曾浮于空中,寺廟就取名為浮石寺。</p> <p class="ql-block">浮石寺從入口處的天王門到安養(yǎng)門需走108個石臺階,意義是濟度108種煩惱。經(jīng)過一柱門、天王門后,就是浮石寺三層石塔,其上可以看到梵鐘樓。經(jīng)過梵鐘樓有一處叫安養(yǎng)的樓門,意義是通向極樂世界的入口。經(jīng)過安養(yǎng)樓就是浮石寺的主殿無量壽殿,此殿最值得驕傲的是其柔和的曲線美。</p> <p class="ql-block">無量壽殿建于高麗時期,是一座木結(jié)構(gòu)建筑,其內(nèi)供奉著塑造如來坐像(國寶45號)。寺廟內(nèi)還有國寶祖師堂(國寶19號)、祖師堂壁畫(國寶46號)、無量壽殿前的石燈(國寶17號)等,此外還有許多文物及古跡。</p><p class="ql-block">浮石寺與韓國其它的寺廟不同,頗具男性風格,建筑規(guī)模大,氣勢雄壯,景色也十分宜人。</p> <p class="ql-block">2018年6月30日,在巴林首都麥納麥召開的第42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韓國榮州浮石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