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各位家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的成長與教育,是我們共同的責(zé)任與牽掛。讓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是我們共同的心愿。而良好教育環(huán)境的營造,需要學(xué)校、老師、孩子以及家長的共同努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至關(guān)重要,它關(guān)乎著孩子的未來,也決定著家庭未來的走向。近兩個月來,通過與各位家長的接觸以及對孩子在校表現(xiàn)的觀察,我很高興看到很多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讀書,在配合老師工作方面也表現(xiàn)出了極高的素質(zh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為讓孩子能成長得更好,在此,我想提出幾點希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重視孩子的讀書和成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雖然知識未必能直接改變?nèi)说拿\,但一定能塑造人的命運。如今,高學(xué)歷的人送外賣確實是社會現(xiàn)實,但這并不意味著讀書無用。相反,只有通過讀書,孩子才能形成科學(xué)的智力結(jié)構(gòu),培養(yǎng)獲取幸福的必備品格。生命無法重來,我們普通人不能用人生去驗證教育的效果,千百年來,讀書總比不讀書好已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為了家庭的未來,為了孩子的幸福,即便生活再苦、再忙、再累,也請各位家長重視孩子的讀書和成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二、樹立正確的成長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同年齡、不同年級有不同的要求。三年級的孩子,與五六年級或成人相比固然是小孩子,但與幼兒班的小朋友相比,他們又長大了一些。孩子讀一個年級的書,不說多么優(yōu)秀,至少要掌握一般的知識和能力。有些家長可能認(rèn)為孩子還小,只要聰明,長大后自然什么都會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人的知識和品格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學(xué)習(xí)和積淀,所以孩子需要讀好幾年的書。不能指望孩子在幼兒班報個到,等長大再報到一次就能成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三、加強監(jiān)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莊稼種到地里,管與不管都會長大,但收成卻大不相同??v然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農(nóng)村的家長可能無法天天監(jiān)管孩子,但一個星期還是希望你能關(guān)注孩子一兩次。對于不做家庭作業(yè)或邊做邊玩的孩子,家長可以守著孩子做一兩次;對于亂做家庭作業(yè)的孩子,督促其擦了重做。慢慢培養(yǎng)孩子的責(zé)任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四、不過分嬌慣或溺愛孩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中,“愛”本是溫暖的底色,但當(dāng)愛失去邊界,淪為無原則的嬌慣與溺愛,便成了阻礙孩子成長的隱形枷鎖。尤其是在物質(zhì)條件日益優(yōu)渥的今天,如何把握愛的尺度,讓孩子在關(guān)愛中學(xué)會獨立,是每個家長都需深思的課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見過這樣的場景:孩子上小學(xué)了,母親仍追在身后喂飯;十幾歲的少年,書包由家長全程代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些看似“無微不至”的照顧,實則是對孩子生存能力的慢性剝奪。心理學(xué)中的“習(xí)得性無助”理論指出,當(dāng)孩子長期被剝奪自主嘗試的機會,便會逐漸喪失面對問題的信心與能力,誤以為“我不行”“我做不到”,最終將獨立成長的可能性扼殺在搖籃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溺愛往往源于家長內(nèi)心的恐懼:害怕孩子吃苦,害怕孩子受傷,害怕孩子離開自己的掌控。但為人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幫助孩子成為獨立的個體。就像蒲公英媽媽總要松開懷抱,讓種子隨風(fēng)飛翔——我們終要學(xué)會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退后一步,讓孩子看見更廣闊的天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兒期,讓孩子自己穿襪子、整理玩具;小學(xué)時,鼓勵他們獨立完成作業(yè)、整理書包;青春期,尊重其興趣選擇、參與家庭決策。就像園丁修剪枝葉,看似“限制”,實則是為了讓主干更挺拔。曾有位母親分享經(jīng)驗:“孩子三年級時,我故意‘忘記’提醒帶雨傘,他淋雨后學(xué)會了看天氣預(yù)報;五年級時,我讓他負(fù)責(zé)周末買菜,他慢慢懂得了精打細(xì)算?!边@些“不完美”的體驗,正是孩子通往獨立的階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位家長,教育是一場“慢火煨湯”的功夫:晨起時的一句叮囑,夜燈下的一次共讀,犯錯時的一番教導(dǎo),進(jìn)步時的一個擁抱……這些看似瑣碎的日常,都是“勤”與“恒”的注腳。愿我們都能做時光的農(nóng)夫,在孩子的心田播下勤奮的種子,用耐心澆灌,以堅持守望,終有一日,會看見幼苗參天,碩果盈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道自會酬勤,育人貴在有恒。讓我們攜手同行,在這場漫長的接力中,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溫暖的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