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油膩,似乎是中年人的標簽,但本質(zhì)是一種價值系統(tǒng)錯位后的氣質(zhì)泄露。</p><p class="ql-block">發(fā)福的身材,與我們要談的油膩無關,這是一種生理變化和生活習慣共同作用下的客觀形態(tài)。</p><p class="ql-block">我想和你談及的是,主觀神態(tài)。</p><p class="ql-block">那些過于世故的措辭和炫耀式說教,凝結成一層令人不適的“精神油脂”。</p><p class="ql-block">它提供的從來不是營養(yǎng)素,而是一種對其所有者飄零自尊的虛假保護。</p><p class="ql-block">所以,油膩不是年齡的產(chǎn)物,而是精神疲軟的言行贅余。</p><p class="ql-block">01/“油膩感”為何讓人下意識抗拒?</p><p class="ql-block">“就那誰誰誰,我特熟。”“跟美女是老鄉(xiāng)是我的榮幸?!薄拔覀冞@個圈兒都不待見他。”</p><p class="ql-block">這是我聽到過的一些原話,話語本身的意思其實沒有多大問題,但你會不會浮現(xiàn)一些類似場景,而場景中主人公的神態(tài)言行不免讓人產(chǎn)生抗拒?</p><p class="ql-block">其實,油膩,不是某個動作或用詞本身,而是一組行為特征背后透露出的核心感受“粘”。</p><p class="ql-block">粘,是言語太滿,姿態(tài)太重,缺乏空白與克制。</p><p class="ql-block">很多時候,油膩,是一種模糊的感覺,當大家不約而同地認為一個人太油膩時,即便沒有清晰的行為指向,也會在彼此心領神會中快速拉齊共識。</p><p class="ql-block">仔細想來的話,典型的油膩,首先表現(xiàn)在語言上。比如動輒拋出熟人關系鏈的“我跟誰誰特熟”,比如浮夸語氣下強行尋求認同的“我不一樣”。</p><p class="ql-block">其實,話語本身都沒有問題,甚至說話的語氣也因人而異,不至于詬病,但有一點,我們需要關注,當一個人每句話的目的都不是在交流,而是在竭力占據(jù)心理制高點的時候,“油膩感”就撲面而來。</p><p class="ql-block">其次,在情緒氣質(zhì)上,油膩體現(xiàn)在一種帶著優(yōu)越感的說教欲。網(wǎng)絡流行說法是“爹味”,我特地查了一下,這個詞源自英文單詞“mansplaning”,由man(男人)和動名詞explain(解釋)的非正式形式splaning組成。</p><p class="ql-block">而這個單詞呢,又源自一位名為麗貝卡·索爾尼特(Rebecca Solnit)的作家的一篇文章《Men Explain Things to Me: Facts Didn't Get Block Their Way》(《男人向我解釋事情:事實并沒有妨礙他們》)。</p><p class="ql-block">她在文章中講述了一件事情,大概是一位男士居高臨下地以打斷她的方式,向她解釋了一件“每個女人都知道的事情”。</p><p class="ql-block">于是,mansplaning這個詞,在維基百科的描述是,“意指(男人)以一種居高臨下、過度自信且往往不準確或過于簡化的方式向女人評論或解釋某事。”</p><p class="ql-block">中文“爹味”已經(jīng)高度凝練了這種意思。</p><p class="ql-block">但回歸油膩感探討上,油膩,無關乎性別。充滿優(yōu)越感的說教欲,本質(zhì)不在于喋喋不休的話語數(shù)量,本質(zhì)在于句句歸因于自己的經(jīng)驗和層級,向下俯視,不容置疑。</p><p class="ql-block">油膩的最后一層表現(xiàn)是價值展示上,油膩常伴隨著對物質(zhì)與圈層的執(zhí)念,強調(diào)出身、講究排場、熱衷于在細節(jié)中植入價格、出處、限量編號,把每一個選擇都當作彰顯“我在你們之上”的話語權。</p><p class="ql-block">總的來說,油膩這層“精神油脂”,遮住了人的真實質(zhì)感,讓人無法親近,只能退避。</p><p class="ql-block">02/如何判斷一個人是“油膩”還是“外場”?</p><p class="ql-block">有個形容詞叫做“外場”,外場人,指的是那些通達人情世故、善交際、適應能力強的人?!巴鈭觥焙汀坝湍仭痹谕庠谛袨楸憩F(xiàn)上有一定相似之處,都比較健談、講面子、重排場,在人際關系中活躍。</p><p class="ql-block">但外場人并不油膩,核心原因在于,他們的價值支點是內(nèi)化的,對外只是策略,對內(nèi)是穩(wěn)定的。</p><p class="ql-block">真正的外場人往往情商高、場面感強、能在人群中自如應對、調(diào)動氛圍,但他們之所以不讓人反感,甚至讓人覺得舒服,是因為他們并不是為了彰顯自己而外向活絡,而是將自己作為關系的潤滑劑,為整體氛圍或集體利益服務。</p><p class="ql-block">所以,真正的“外場”是向外流動的,但價值支點是內(nèi)收的。</p><p class="ql-block">他們對外,是手段;對內(nèi),是安靜的。</p><p class="ql-block">而“油膩”的人,對外是索取,對內(nèi)是空洞的。</p><p class="ql-block">03/去油膩感的底層邏輯是,內(nèi)化自己的價值支點。</p><p class="ql-block">有的人越活越油膩,有的人越活越清爽,二者的分野,并不在境遇,而在內(nèi)在的確證系統(tǒng)。</p><p class="ql-block">前者執(zhí)著于外界反饋,以他人的評價不斷修補自我,掉進了填不滿的空洞。而后者,逐漸建立起一種內(nèi)在的安靜支點,不再依賴投過來的目光,也不急切于證明些什么。</p><p class="ql-block">真正清爽的人,不是沒有經(jīng)歷過權力、欲望與誤解,而是在經(jīng)歷之后,仍選擇留有余地,保有體面,不以自我為中心,也不以外部輝煌為真正的鋒芒。</p><p class="ql-block">他們感受過世界的遼闊,也體認了自身的渺小,因此能理解一切偏見與自大,傲慢與自卑的成因,不諂媚,不壓迫,不以強凌弱,也不以弱求憐。</p><p class="ql-block">他們追求的,不是標簽上的成功,而是一種持續(xù)性的平和、自尊與清明。</p><p class="ql-block">這不是退讓,而是一種經(jīng)過辨識之后的選擇;不是看淡,而是看透之后,選擇以平和清朗安身立命。</p><p class="ql-block">所以,無關乎年齡和性別,越早探索自我價值的真正認同,越早活出真正的自己,那個不隨外界變動而搖擺的自我,那個不因鼓掌而膨脹亦不因否定而崩塌的自我。</p><p class="ql-block">我們自然沒必要斥責誰“油膩”,只是希望看清及通達一些事以便自省自察,有選擇。</p><p class="ql-block">當我們不再向外討一份確證,而是在心中安放了一個穩(wěn)定的價值坐標時,也許不炫耀擁有,已然自足,不訴諸高調(diào),已然奪目。</p><p class="ql-block">愿我們都能在這個紛擾的時代里,活得不滿,不粘,不油,謙狂交錯,清爽而有邊界,柔雅但有分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