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就像王萍所說,本來2字班游泳隊的同學在一起合個影,無耐時間按排的太緊,各班都有活動,我又要準備在臺上發(fā)言,沒組織大家照個相,真是太遺憾了。</p><p class="ql-block"> 畢業(yè)五十周年紀念活動上的發(fā)言**情系邊疆追往事,志存高遠向未來—— 在清華大學 1975 屆學生畢業(yè) 50 周年紀念大會上的發(fā)言尊敬的各位領(lǐng)導(dǎo)、各位老師同學與在座的各位嘉賓:今年是我們1975屆學生畢業(yè)50周年,也是我們這一屆畢業(yè)生中的一批同學奔赴西藏、新疆、青海,及青藏鐵路建設(shè)第一線的50周年。50年前, 適逢我們畢業(yè)之際,國家計劃中的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建設(shè)再一次啟動,黨和國家的號召、青藏人民的期待,點燃了我們的熱情,眾多應(yīng)屆畢業(yè)生踴躍報名。有150名同學奔赴高原,與鐵道部第一設(shè)計院及西北科研所職工們一起投身到青藏鐵路的科研和勘測設(shè)計中。初到高原,艱苦的生活、惡劣的環(huán)境、嚴重的高原反應(yīng),都在考驗著我們。但為青藏鐵路建設(shè)貢獻力量的決心,讓我們戰(zhàn)勝了一切困難。大漠山川留下我們踏勘的足跡,帳篷現(xiàn)場有我們研究設(shè)計的身影,昆侖山口回蕩著激昂的歌聲。艱苦砥礪意志,工作增長才干,與當?shù)厝嗣竦娜诤?,讓我們認知社會、思想成熟。在建設(shè)過程中,形成了堅守理想、心系民眾等為要素的 “青藏線精神”,成為我們一生前行的動力。五十年光陰如白駒過隙,此刻站在清華園的禮堂中,望著諸位或已白發(fā)蒼蒼卻依然目光灼灼的面龐,我仿佛看見我們畢業(yè)時離開學校的那個冬春之際的熱血時刻——一群肩挎背包,手提一大堆專業(yè)書籍,懷揣著到祖國邊疆去,到青藏鐵路建設(shè)第一線去的年輕人,乘坐火車奔赴西藏、青海、新疆,特別是奔赴青藏鐵路建設(shè)的第一線。那時的我們,用理想主義的筆觸勾勒著未來,并伴隨著祖國邊疆建設(shè)工程的脈動,將我們的人生坐標定位在海拔40000多米,甚至5000多米的青藏鐵路線路考察的蜿蜒寒</p> <p class="ql-block">校慶畢業(yè)50周年還見到了孟令發(fā)、曲彩云、趙康、徐小巖、孟書奎、呂紅軍、張貴前、馮宗奎一眾隊友,韓隊更是在紀念大會上把游泳隊突出了一下。只是各自主要跟本系,很難一起合影,略留遺憾。</p> <p class="ql-block">確實,參加校慶畢業(yè)50年的2字班隊友沒合影,留下遺憾。回想,一天時間,早上5點出發(fā),6點多到校走隊列,上午9點半學校大會,下午2點系里小會,晚上到家一看,全天走了18200步。除非提前約定好時間地點?,F(xiàn)在看,從走隊列到學校大會,有個時間空擋,隊友們在大禮堂前合影,時間和地點都合適。保重身體,過好日子,畢業(yè)60年紀念再彌補吧![呲牙]</p> <p class="ql-block">77歲的隊友林俊良,牛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