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30日 九點(diǎn)鐘出發(fā)前往盧爾德。盧爾德因1858年圣母瑪利亞在此顯靈的傳說而聞名于世。自那以后,這里成為全球天主教徒重要的朝圣地。在朝圣期間及復(fù)活節(jié)和萬圣節(jié)等重要宗教節(jié)日,小鎮(zhèn)會迎來大量信徒,舉行盛大的慶祝禮儀和儀式隊伍,充滿濃厚的宗教氛圍。</p> <p class="ql-block">盧爾德是法國南部接近西班牙邊界的一個小鎮(zhèn),也是著名的鮮花小鎮(zhèn),到了五月份,居民的陽臺和路邊都會開滿鮮花。</p> <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的建筑式樣和顏色都非常養(yǎng)眼。</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河水是流動的詩行。</p> <p class="ql-block">行車兩個多小時,到達(dá)了法國盧爾德的盧爾德圣母朝圣地。</p> <p class="ql-block">盧爾德圣母朝圣地是天主教五大朝圣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隨處可見神職人員在給朝圣者講解。</p> <p class="ql-block">見到很多戴著黃圍巾的志愿者,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服務(wù)。</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處舉目四望,到處是教堂和為朝圣者提供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盧爾德?lián)碛斜环Q為世界“四大奇跡之水”之一的圣泉之水。許多信徒相信圣泉之水具有神奇的治愈力量,每年都有眾多身患疾病的人前來飲用或沐浴圣泉水,期望能得到奇跡般的康復(fù)。游客也前往一試,圖個吉利吧!</p> <p class="ql-block">法國盧爾德玫瑰圣母圣殿,坐落在比利牛斯山旁。圣母圣殿面積很大,共三層 ,外部馬賽克圖案精美,教堂莊嚴(yán)肅穆。</p> <p class="ql-block">圣殿內(nèi)部裝飾漂亮,有描繪圣母瑪利亞和圣經(jīng)故事的馬賽克裝飾等。</p> <p class="ql-block">管風(fēng)琴</p> <p class="ql-block">第二層教堂的穹頂</p> <p class="ql-block">壁畫氣勢恢宏。</p> <p class="ql-block">管風(fēng)琴設(shè)施精良</p> <p class="ql-block">室外的壁畫金碧輝煌。</p> <p class="ql-block">人物雕塑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大部分雕像都與圣母瑪利亞有關(guān)。</p> <p class="ql-block">玫瑰圣母圣殿是一片占地51公頃的地方,它全年每天24小時開放。因?yàn)槊娣e遼闊,必須站在很遠(yuǎn)處才能拍下圣殿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照片只取了一半的面積。從建筑意象角度,盧爾德圣母朝圣地部分設(shè)計元素被賦予圣母雙臂庇護(hù)朝圣者的象征意義。比如教堂前環(huán)繞的長廊,在視覺上給人環(huán)抱之感,這種空間營造寓意著圣母的庇佑,讓朝圣者在進(jìn)入圣地時能感受到被守護(hù)。</p> <p class="ql-block">盧爾德與西班牙的國界就是遠(yuǎn)處的比利牛斯山,山峰高度三千四百多米,山頂終年積雪。</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大巴行駛了三個多小時,到達(dá)了波爾多市。波爾多是法國第九大城市。波爾多古城由凱爾特人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建立,先后被羅馬人、阿基坦諸位公爵、英國人等統(tǒng)治,1453年并入法國。在歷史上,波爾多曾多次成為法國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這是吉倫特派紀(jì)念碑頂部的雕像 ,是為紀(jì)念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吉倫特派人士而建 。吉倫特派是法國大革命中一個重要政治派別,在革命進(jìn)程中發(fā)揮過重要作用。紀(jì)念碑及其雕像成為波爾多重要的歷史文化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巴停在停車場,我們由導(dǎo)游引領(lǐng),步行參觀了幾個景點(diǎn)。這里是波爾多證券交易所廣場。</p> <p class="ql-block">廣場中心的美惠三女神噴泉。</p> <p class="ql-block">網(wǎng)上下載了一張圖片,可以一覽廣場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廣場為新古典主義風(fēng)格,始建于1730年,1775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來到了波爾多大劇院,最前排的大立柱在夕陽照射下熠熠生輝。</p> <p class="ql-block">波爾多大劇院建造時間:1773-1780年。新古典主義風(fēng)格,像一座莊嚴(yán)的希臘式神廟。正面12根柯林斯式圓柱頗似希臘神殿前的圓柱,柱子上半部雕刻著希臘神話中的音樂女神、詩詞等。門廊陽臺上,并排豎立著12尊神態(tài)各異的雕像,都是希臘神話中的女神。</p> <p class="ql-block">環(huán)視大劇院廣場。波爾多大劇院是法國最好的劇院之一,巴黎歌劇院的建筑師查爾斯·加尼葉也是從波爾多大劇院得到了設(shè)計靈感。</p> <p class="ql-block">圖中這座大型頭部雕塑是《意識》,作者是西班牙雕塑家豪梅·皮內(nèi)達(dá)?!兑庾R》以其獨(dú)特的大型頭部造型,給人帶來強(qiáng)烈視覺沖擊和對意識、存在等哲學(xué)層面的思考 。</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步行到圣安德烈大教堂,大教堂位于波爾多市中心,199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波爾多最大的主教堂,也是歷史上第一個記載為紀(jì)念耶穌十二使徒圣安德烈所興建的教堂,建筑風(fēng)格為哥特式。</p> <p class="ql-block">佩貝朗塔是圣安德烈大教堂的鐘樓,建于15世紀(jì),高66米,登上233級臺階可俯瞰城市全景。</p> <p class="ql-block">又走了十多分鐘,終于到了波爾多大鐘門,這是曾經(jīng)的防御門戶。</p> <p class="ql-block">其大鐘重約7800公斤,于1775年鑄造,在塔頂金獅子的陪伴下度過歲月</p> <p class="ql-block">如今大種門是13世紀(jì)防御門戶的最后遺跡。</p> <p class="ql-block">這是大鐘門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加龍河流經(jīng)波爾多的市中心,想不到河邊竟然停泊著巨大的輪船,河里能停得下海輪?加龍河是通向大西洋的,波爾多距離大西洋不到一百公里。</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老城門,沒有陽光的照射,建筑失去了光彩。</p> <p class="ql-block">我們沿著加龍河畔走回停車場,一路的咖啡店都是顧客盈門,熱鬧非凡。</p> <p class="ql-block">今晚入住的酒店在波爾多的郊區(qū),入住酒店已經(jīng)是九點(diǎn)多鐘了,這里太陽落山得晚,美麗的晚霞讓大家駐足欣賞了一會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