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7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空難讓中國人民解放軍失去了一位傳奇將領——福州軍區(qū)司令員皮定均。這位從貧苦放牛娃成長為開國中將的軍人,在福建指揮軍事演習時不幸遇難,年僅62歲。他的犧牲震驚全國,也留下了一些未解之謎。</p> <p class="ql-block"> 皮定均,1914年8月30日出生在安徽省金寨縣代家?guī)X的一個貧農(nóng)家庭。那時候,家里窮得叮當響,父親早逝,母親改嫁,他跟著祖母靠放牛過日子。大別山里的生活苦,但也孕育了他的硬骨頭。1928年,14歲的他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次年投身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1年正式成為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從此走上革命道路。</p> <p class="ql-block"> 在紅軍時期,他從基層干起,當過排長、連指導員、營教導員,一步步靠戰(zhàn)功爬上來。1935年,他參加長征,擔任紅軍大學上級指揮科副科長,負責培訓干部。長征路上,他帶著部隊翻雪山、過草地,多次在危急時刻突圍,硬是挺了過來。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調(diào)到八路軍129師,先是當隨營學校營長,后來升任特務團團長,在太行山打游擊,破壞日軍補給線,立了不少功。1944年,他組建豫西抗日游擊支隊,一個多月就解放了好幾個縣城,建起根據(jù)地,為抗戰(zhàn)勝利添了磚加瓦。</p> <p class="ql-block"> 解放戰(zhàn)爭時,皮定均更是大放異彩。1946年中原突圍,他帶著第一縱隊第一旅7000多人,掩護主力突圍,硬生生從國民黨30萬大軍里殺出一條血路,24天打了23仗,最后5000多人安全到達解放區(qū),被稱為“中原突圍的奇跡”。1947年孟良崮戰(zhàn)役,他率部側(cè)擊國民黨74師,斷了敵人后路。1948年淮海戰(zhàn)役和1949年渡江戰(zhàn)役,他又屢立戰(zhàn)功,為新中國成立出了大力。</p> <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皮定均擔任24軍軍長,1953年帶兵參加抗美援朝夏季反擊戰(zhàn),40多天殲敵1.3萬多人,收復33平方公里土地,為停戰(zhàn)談判爭取了籌碼。1955年,他被授予中將軍銜,時年41歲,是解放軍最年輕的中將之一。毛澤東親自批示“皮有功,少晉中”,從少將升為中將,可見他的功績有多硬。60年代,他當蘭州軍區(qū)司令員,70年代調(diào)到福州軍區(qū),負責東南沿海防務,日子過得忙碌又充實。1976年7月,皮定均正在指揮一場大規(guī)模軍事演習,卻因空難永遠離開了部隊。這場悲劇是怎么發(fā)生的?下面咱們一步步拆解。</p> <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6日,福州軍區(qū)作戰(zhàn)部通知皮定均,第二天要去東山島視察一場越海登陸演習。這次演習規(guī)模不小,是1966年以來最大的一次,中央軍委還派了觀察員盯著,壓力可想而知。當時,皮定均因為青光眼在醫(yī)院治療,但為了不耽誤演習,他硬是提前出院,準備趕往現(xiàn)場。</p><p class="ql-block"> 7月7日早上,福建天氣糟透了,大霧彌漫,能見度低得嚇人。計劃是這樣的:皮定均先從福州坐伊爾-14飛機到漳州,再換米-8直升機飛東山島。氣象部門早就警告,漳州到東山一帶積雨云密布,還有雷暴,飛行條件極差??哲娭笓]所調(diào)整方案,讓直升機沿公路低空飛行,避開高空壞天氣。</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點38分,伊爾-14飛機安全降落在漳州機場。皮定均一下飛機,就被空軍副司令員蔣亭和指揮所負責人李振川迎上。吃飯時,倆人都勸他天氣太差,建議推遲行程。但皮定均態(tài)度堅決,說演習不能拖,中央的人還在等著,他必須當天到。沒辦法,李振川決定親自陪同,確保安全。</p><p class="ql-block"> 10點58分,米-8直升機載著皮定均、李振川和皮定均的兒子皮國宏等13人起飛。剛飛出去沒多久,天氣更惡劣了,雷聲都聽得見。11點12分,牛犢山控制塔通過無線電問情況,機組說還能看見路,能飛。結(jié)果才過3分鐘,11點15分,控制塔再呼叫時,只剩雜音,信號徹底斷了。因為飛得太低,雷達都抓不到信號。</p> <p class="ql-block"> 軍區(qū)趕緊派救援隊冒雨搜救,幾個小時后,在漳浦縣灶山找到墜機地點。海拔580米的山上,飛機殘骸散得到處都是,周圍草木燒焦,燃油味刺鼻。13個人一個沒活下來,包括皮定均和他的兒子。</p><p class="ql-block"> 空難發(fā)生后,中央軍委立刻派調(diào)查組趕到福建,領頭的有總參謀長楊成武、總政治部副主任梁必業(yè)和總后勤部副部長張震。他們勘查現(xiàn)場,查閱資料,7月11日出了份報告,直指事故原因。</p> <p class="ql-block"> 報告里說了兩點:第一,當時天氣太惡劣,根本不該起飛,完全不符合安全標準;第二,飛行指揮和地勤保障出了大問題。直升機在低空飛時,飛行員沒及時避開山峰,直接撞上了灶山。調(diào)查還指出,空軍指揮所負責人李振川和副司令員蔣亭負主要責任。李振川沒攔住起飛決定,蔣亭也沒把好關。建議是嚴肅處理這倆人,給后人敲個警鐘。</p> <p class="ql-block"> 皮定均這輩子,真的是從槍林彈雨里闖出來的。他小時候家里窮得揭不開鍋,14歲就投身革命,從紅軍的小兵干到中將,靠的是真本事和拼命勁兒。</p><p class="ql-block"> 長征時,他跟著紅四方面軍走川陜,爬雪山過草地,硬是帶著部隊熬過來。抗戰(zhàn)時,他在太行山打游擊,帶著特務團到處搗亂日軍補給線,后來在豫西建根據(jù)地,一個多月拿下好幾個縣城。解放戰(zhàn)爭,他帶著7000多人從中原突圍,硬生生保住5000人,成了傳奇??姑涝麕е?4軍打得美軍頭疼,夏季反擊戰(zhàn)殲敵1.3萬,硬氣得很。</p> <p class="ql-block"> 1955年全軍大授銜時,他41歲就當上中將,毛澤東都夸他“皮有功、少晉中”!(這是毛主席的原話,意思就是皮定均有功勞,此次授銜,可以破格由少將直接晉升到中將)。后來在蘭州軍區(qū)和福州軍區(qū),他干得兢兢業(yè)業(yè),東南沿海的防務多虧他操心。他有個外號叫“皮老虎”,不是因為兇,而是因為膽大心細,打仗總有奇招。這么個人物,卻在和平年代走了,實在是讓人嘆息。</p> <p class="ql-block"> 皮定均的死,全國上下都震動了。報紙上全是悼念文章,部隊里更是難受得不行。他走了,不光是個人損失,對軍隊來說也是個大窟窿。事后,軍方痛定思痛,趕緊改進了飛行安全管理。新規(guī)出來了:非必要不準隨便用值班飛機,氣象預警得更嚴,指揮協(xié)調(diào)也得更細。這些變化雖然救不回皮定均,但至少讓以后少出點這種事兒。</p><p class="ql-block"> 這場空難成了軍隊安全管理的一個轉(zhuǎn)折點,也讓大家更珍惜皮定均這樣的老革命留下的精神財富。</p> <p class="ql-block"> 皮定均的妻子張烽對這事兒一直有疑問。她覺得,天氣再差,也不至于這么巧就出事,懷疑背后有人搞鬼。她在挽聯(lián)里寫:“人妖顛倒,親人竟遭機毀人亡,誰解千古之謎?!边@話聽著挺沉重,也能理解她失去丈夫和兒子的痛。</p><p class="ql-block"> 不過,官方調(diào)查沒找到任何人為陰謀的證據(jù)。報告里清清楚楚,天氣和指揮失誤是主因,別的說法沒根據(jù)。調(diào)查組還專門回應了張烽的疑問,解釋了飛行流程和事故細節(jié)。但家屬有疑惑,也說明這事兒確實讓人覺得蹊蹺,外界議論了好一陣子。</p> <p class="ql-block"> 皮定均去世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骨灰先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1991年,應老區(qū)群眾要求,他的部分骨灰遷到河南登封烈士陵園和福建灶山,紀念他在抗戰(zhàn)和解放戰(zhàn)爭的貢獻。他的故事被寫進歷史書,成了激勵后人的榜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他這一生,窮苦出身卻從不抱怨,戰(zhàn)場上拼命卻從不退縮。他的犧牲讓人惋惜,但他的精神留了下來,成了中國軍隊歷史里抹不去的一筆。</p> <p class="ql-block"> 皮定均空難事件,歸根結(jié)底是惡劣天氣和指揮失誤釀成的悲劇。家屬有疑問可以理解,但官方調(diào)查沒找到陰謀的影子。這事兒讓軍隊損失了一位好將領,也敲響了安全管理的警鐘。</p> <p class="ql-block"> 通過這次事件,我們看到了一位從放牛娃到中將的傳奇人物。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和平年代來之不易,老一輩革命家的付出值得我們銘記。皮定均走了,但他的精神還在,激勵著我們珍惜現(xiàn)在,努力向前。</p> <p class="ql-block">2025/5/01/晨于山西晉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