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下午 ,大巴開了2個小時,帶我們?nèi)チ擞裆n山。</p><p class="ql-block">到蒼南總要爬一下玉蒼山吧,1981年平陽縣析鰲江以南7區(qū)1鎮(zhèn)置蒼南縣,因位于玉蒼山之南,得名蒼南縣。其位于蒼南縣城西北20多公里,系南雁蕩山別支,古名“壽山”。傳說此山是王母娘娘做壽的地方,眾神仙每年向王母娘娘獻寶祝壽,因而寶玉堆滿山崗,整座山成了寶玉的倉庫,故名“玉倉山”。大巴開到近山頂,只有一個小尖尖讓我們爬,也是要挑戰(zhàn)體力的。經(jīng)過王母娘娘曬被巖、雙桃石、奧爾良雞腿、好漢坡,總算登頂,又征服了一座山,呵呵。</p> <p class="ql-block">三位大仙廟</p> <p class="ql-block">上玉蒼山,首先路過了三位大仙廟,聽了一個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文字提取:</p><p class="ql-block">三位大仙廟雖小,卻有一個國內(nèi)獨一無二的長工與財主同時成仙的故事。你們看,坐在廟正中間的是考財主朱盛新。</p><p class="ql-block">坐在左邊的是新財主藍成河,坐在右邊的是長工雷振春。這三個人是怎么成仙的呢?</p><p class="ql-block">早時候,玉蒼山田坪地方有一丘很大的水田,它本來是老財主朱盛新的。他因家道中落,把這丘水田賣給新財主藍成河。藍成河有天叫長工雷振春去挖田,七挖八挖,在田中間挖到了一大缸白花花的銀子,雷振春要把這一大缸白銀送給藍成河,藍成河又要把這些白銀送給老財主朱盛新,這樣一來二去,三人都不要。沒辦法,他們就一起挑著白銀到縣堂,讓縣官判決??h官說:“既然你們都不要,就把這些白銀送給別人修橋補路?!比齻€人都覺得縣官說得有道理,就挑著白銀朝外走。走呀走,他們覺得腳步越來越輕。低頭一看,原來上天去了。后來,他們在天上被玉皇大帝封為玉蒼大仙。</p> <p class="ql-block">佛塔</p> <p class="ql-block">法云寺:始建于宋咸淳年間,是佛教玉蒼派的創(chuàng)始地,寺中有摩(石)刻題“皇朝壽山”四字,相傳是明朝正德皇帝的筆跡。</p> <p class="ql-block">文字提取:</p><p class="ql-block">法云寺是蒼南第一禪林,它建于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年)是佛教“玉蒼派”的創(chuàng)建寺,已有將近800年歷史?!坝裆n派”是我</p><p class="ql-block">國重要學派之一,至今在東南亞一帶仍有較高的地位。</p><p class="ql-block">法云寺開山鼻祖為“三段祖師”,他因臨終前吩咐弟子把他遺體鋸為三段,一段喂鳥、一段喂龜、一段喂魚,所以后人就叫他“三段祖</p><p class="ql-block">師”。這個和尚圓寂后連尸體都拿去喂了鳥獸,真是好事做到底了。</p><p class="ql-block">拿今天的標準來看,他是領先世界潮流的,玉蒼山之所以很少見到墳墓,可能跟他帶的好頭有關。后人雖然不知道他的真名,但很多人都知道有這么一個流芳百世的“環(huán)?!焙蜕?,可見做好事的人是不會被后人遺忘的。如果我們都向他學習,我們將不必為青山白化而擔憂了。</p><p class="ql-block">法云寺曾經(jīng)在元大德,明正德崇禎,清康熙年間和民國三年重建。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1983年,黨和人民政府落實了宗教政策。</p><p class="ql-block">清退了寺產(chǎn),中國佛學院泉山分院首屆畢業(yè)生覺專和尚來住持此寺,</p><p class="ql-block">并籌資重建。法云寺大雄寶殿五開間,面寬14.6米,進深12米。法云寺除大雄寶殿外,還有天王殿、藏經(jīng)殿、觀音閣及左右配殿,占地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多平方米。請大家看這三對柱子的青石基礎,它上面雕刻有精致的人物、花卉、云紋等圖案,刻工精細是南宋法云寺創(chuàng)建初期留下來的遺物。</p> <p class="ql-block">王母娘娘曬被巖,據(jù)傳仙女幫王母娘娘織的被子不僅夠王母娘娘蓋,其他前來祝壽的也夠蓋。</p> <p class="ql-block"> 好漢坡——摩天嶺:位于玉蒼山主峰右側,三條并列、長數(shù)十米的巨石山脊呈35度傾角直指蒼穹,兩邊面臨峽谷,讓人望而生畏。</p> <p class="ql-block">奧爾良雞腿</p> <p class="ql-block">雙仙桃</p> <p class="ql-block">溫州書法家林劍丹寫的“壽”字。</p> <p class="ql-block">玉蒼頂峰</p><p class="ql-block">玉蒼山海拔921.5米的絕頂叫望遠坪?!镀疥柨h志》記載:“望遠坪方圓數(shù)百畝,天地廣闊居高嶺上,極目遠眺數(shù)十里?!?lt;/p><p class="ql-block">這里是早晨觀日出、中午觀云海、傍晚看夕陽的最佳之處。觀日出時,你會體會到“叢林盡染,漫天紅遍”的意境;觀云海時,你會真“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感覺;觀夕陽時,又會有“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感覺。</p><p class="ql-block">明代著名詩人和旅游專家何白在游玉蒼山時,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長約300字的長詩,詩中提到:“欲覽桑酈篇,志欲窮九洲。茲山拔昆壤,秀出東南陬[zou]”從他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玉蒼山給予高度的評價。</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2025.4.30)</p><p class="ql-block">上午7點40分大巴帶我們?nèi)ネ敫G古村。一個半小時就到了。</p><p class="ql-block">碗窯古村位于蒼南縣橋墩鎮(zhèn),舊稱蕉灘或蕉灘碗窯,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民族民間建筑魅力古村”。</p><p class="ql-block">古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明末清初,福建巫氏一族為躲避戰(zhàn)禍遷居至此,充分利用當?shù)氐奶胀临Y源及莒溪水源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制瓷產(chǎn)業(yè)。至清代,當?shù)匾殉蔀檎隳系貐^(qū)燒制民用青花瓷的主要基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土地廟</p> <p class="ql-block">沿臺階而上,到村里,處處是制陶的歷史痕跡。</p><p class="ql-block">據(jù)導游介紹,該村具備了制陶的土、水、木的得天獨厚條件,福建移民過來,開始制陶,鼎盛期人口達2000人,80%是工匠,20%是定制陶器的商人,有民宿、商店等。</p><p class="ql-block">村莊依山傍水,貫穿村莊的水渠川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古水碓</p><p class="ql-block">水碓是古代發(fā)明的利用自然水動力的一種機械,是碗窯手工制碗的重要設施。有用于舂米,搗竹篾“紙漿等,但碗窯水碓多用于搗泥(制碗的瓷土),鼎盛時期有40座,現(xiàn)僅存四座。</p><p class="ql-block">水碓主要由龍月、龍槓、碓桿、碓撥、碓頭、碓臼幾大部分組成,需要粉碎瓷土時,打開閘板,圳水沖動龍月轉動,循環(huán)帶動碓桿未端的碓頭春擊碓臼里的瓷土,反復搗飭粉碎至一定細度,送漂泥池淘漂,脫水備用。是古代鄉(xiāng)村及手工業(yè)作坊利用水動力的重要發(fā)明。</p> <p class="ql-block">古戲臺,頂部是藻井,這是其獨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頂部的藻井是這樣的。</p> <p class="ql-block">文字提取</p><p class="ql-block">古戲臺始建于清同治年間,為歇山頂木構建筑,1988年被列為蒼南縣重點保護文物。戲谷平備皇方形,答基高1.54米,平用來柱石固定,上鋪木板,四角立柱,備闊4.2g來,通高個.26米,進深5.85米,筑設后副樓為演出更衣、化妝和放置道具之用。整體亭臺狀外觀,構造典雅精巧,朱欄董彩。柱上橫向聯(lián)素年古枋,</p><p class="ql-block">上施藻井,八角重拱。并口楊下置花牙字,根上彩繪肴戲曲物”故事圖案。檐口出兩跳,每跳出重柱,一置花板,一置掛落,垂樣</p><p class="ql-block">樣式有瓜籃、覆蓮紋等。檐口旆裝飾性象鼻常,一柱茁西傷,春張輕佻,</p><p class="ql-block">藻井四角及屋脊的彩繪與雕塑以古神獸為主,祈愿驅妖癖邪。藻井共九層十二瓣切分成108格,分別繪制南戲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及花、鳥、戲文等。其中52幅為《白蛇傳》的故事情節(jié),如“篷船借傘”“白娘子盜靈芝仙草”、“水漫金山寺”'“雷峰塔”“仕林祭塔救母”等,是研究“南戲”之難得的實物資料。</p><p class="ql-block">我們沒有看得那么仔細,看個熱鬧,就奔赴下一個點了。</p> <p class="ql-block">古龍窯</p> <p class="ql-block">階級窯</p><p class="ql-block">階級窯,又稱階梯窯,由龍窯逐步改進</p><p class="ql-block">而來,最早出現(xiàn)于德化地區(qū)。依山傾斜砌筑,斜傾角一般為18~23°為佳,由許多單獨燒成室串聯(lián)成一整體。后間燒成室的水平較前間稍高,形成層層臺階或階級,故名。燒成室一般窯頭和窯尾小,中間大。每間隔墻下有通火孔,每間前面近隔墻處有燃燒室,兩側窯墻有窯門,砌窯門時留出燃料口,以薪柴燃燒,其優(yōu)點為余熱利用較好,易控制還原氣氛。</p> <p class="ql-block">仙人掌有百年歷史了,已經(jīng)成樹了,要抬頭看。</p> <p class="ql-block">倒焰窯</p><p class="ql-block">倒焰窯,通稱“圓窯”,酷似雞窩,俗稱“雞窩窯”。是一種間歇式煙囪連體窯爐,窯身圓筒狀,總體高13.8米,窯身圓周圍22.5米,六爐膛,總容積60立方米。制品裝匣缽疊柱煅燒,因火焰流動自下而上而下入煙道,形成“倒焰”,故名“倒焰窯”。窯文化最早可追溯到仰韶文化時期,經(jīng)不斷改進,形成近代不同制式。此窯為余氏族人于1993年建造,主要燒制建筑瓷磚和電瓷管制品,1998年停產(chǎn),是碗窯陶瓷業(yè)最后的一個縮影。</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上去便是三折瀑,也叫棺材潭瀑布。</p><p class="ql-block">梅雨潭比不過它。</p> <p class="ql-block">碗窯博物館</p><p class="ql-block">碗窯博物館是我縣唯一一家以民間陶瓷文化為主的博物館,承擔著橋墩鎮(zhèn)碗窯村300余年陶瓷生產(chǎn)(生活)、銷售所遺留的文物收藏、保管、保護、陳列展覽、研究及省保單位碗窯村鄉(xiāng)土建筑、國家AAA旅游景區(qū)和</p><p class="ql-block">數(shù)百年燒瓷技藝宣傳、交流職能。館藏文物620件,時間跨度從明初至民國及1970年代。</p><p class="ql-block">碗窯博物館于2006年初由碗窯村朱氏族人朱成堡發(fā)起籌建,總投資150多萬元,2009年11月15日竣工開館,并正式對外免費開放。館址位處橋墩鎮(zhèn)碗窯村石壁腳朱氏古宅。明末朱氏文孝公始遷礁灘碗窯,沿溪東西走向拓荒創(chuàng)業(yè),制碗燒瓷,安身立命,始建宅于村東澗岸“竹林腳”,清初,三世祖鳳儒公始建宅于“石壁腳”,現(xiàn)博物館整體風格為仿古式木構建筑,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整體建筑面積達3600平方米。朱氏族人以制瓷為主業(yè),禮儀傳家,人才輩出。該館現(xiàn)有專職管理人員3名。</p><p class="ql-block">碗窯村是多姓氏聚居的專業(yè)陶瓷村落。陶瓷燒制業(yè)始于明末清初,由巫、夏、施、朱姓首創(chuàng),盛于清雍正,衰落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整個村落現(xiàn)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因陶瓷燒制技術高超、古陶瓷技藝文化深厚、民風民俗的淳樸,碗窯博物館應運而生。</p><p class="ql-block">碗窯博物館設基本陳列室兩個,東西廂房分設生活及用品陳設室各一個,以圖文并茂方式,展示明清至民國時期,碗窯村18條階級窯燒制的各類瓷器、窯具及用品工具等數(shù)百余件,并在該村水碓、高嶺土洗淘遺址區(qū)設動態(tài)制瓷拉坯活態(tài)展示,邀請傳承人進行現(xiàn)場表演,展示宣傳碗窯村數(shù)百年傳承的古老制瓷工藝,淵源悠久的歷史,積淀深厚的文化,豐富的清、民國時期浙南山地傳統(tǒng)民居建筑等獨特文化蘊涵。</p> <p class="ql-block">到碗窯博物館,才看到傳說中的碗。</p> <p class="ql-block">民間的青花藍。</p> <p class="ql-block">中午回酒店休息。</p><p class="ql-block">下午3點出發(fā),去了福德灣,我更喜歡稱其為礬山。</p><p class="ql-block">該村因采礬而生、煉礬而盛,整個村落沿雞籠山體而建,坐南朝北,集古礦硐、古街、傳統(tǒng)民居、古老的生產(chǎn)技藝、近現(xiàn)代工業(yè)遺址于一體,被譽為“山地采煉礬傳統(tǒng)村落”,具有獨特的浙南山地民居特色與采、煉礬工業(yè)文化。福德灣村的礬山礬礦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內(nèi)流傳著礬塑、礦工號子、肉燕制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對礬礦的印象始于童年,終于見真章了,可惜已成工業(yè)遺址了,此行也算圓了念想吧。</p> <p class="ql-block">遺址屋檐下掛著風鈴,好聽。</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條街賣肉燕的居多,有100多家,我們品嘗了一下,果然是現(xiàn)包的比較美味,價格不貴,10元1碗,12個。</p> <p class="ql-block">漁寮灣的日出,連拍2天,時間是早上5點多,在陽臺上拍一下就可繼續(xù)睡覺。</p><p class="ql-block">第一天拍的。</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p> <p class="ql-block">或許還有第三天的日出,隨緣。</p> <p class="ql-block">守著這篇沙灘,方便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晚上還有煙花。</p> <p class="ql-block">陪孫女挖個不停的團友。</p> <p class="ql-block">蒼南4天3晚,大巴游圓滿完成??偹銇磉^蒼南了。</p><p class="ql-block">明天是第四天,主題是回家,希望路上順順利利。</p> <p class="ql-block">告別</p> <p class="ql-block">歸途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路堵,從楠溪江繞路,又看到美景。</p> <p class="ql-block">晚上5點多到家。</p><p class="ql-block">蒼南到杭州420公里,6個多小時,路堵了1個多小時,加上服務區(qū)休息、吃飯等用了9個多小時,蒼南真遠。</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ct95jfi" target="_blank">跟著大巴去旅游:蒼南(2025.4.28-5.1)(一)霞關老街 無盡藍 蒲壯所城</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