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文編:草原之鷹</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五年五月九</p> <p class="ql-block"><b>人間四月葛仙山,姹紫嫣紅花遍地。</b></p><p class="ql-block"><b>北寨門上景色異,雪擁藍天繁花境。</b></p><p class="ql-block"><b> 遙望九峰森森雪,寨門內外兩重色。</b></p><p class="ql-block"><b> 五瓜洞內天地寬,心安理得返人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是站在葛仙山北寨門上遠眺九峰雪頂?shù)木皼r。(注:背景雪山:九峰山,海拔4000余米)</p> 今年農歷三月十六日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我們和五叔一行三車十一人,早早相約游覽了葛仙山。一早出門經(jīng)成彭高速暢通無阻,不到一小時就到了葛仙山腳下。此刻春風輕拂,萬物復蘇,大地一片翠綠。 三月的葛仙山下油菜花正開 <b>葛仙山</b>,亦名五斗山,因山有東南西北中五峰,故名。是龍門山脈的一段,位于四川彭州市境內,距成都約五十余公里車程。山頂最高海拔1200米,東漢<b><font color="#167efb">張陵</font></b>創(chuàng)立五斗米道時,設二十四治(道教區(qū)域劃分),葛仙山屬第五治,名“<b><font color="#167efb">葛永瑰治(gui繁體字)”</font></b>。 葛仙山南大門 此“葛仙”乃西晉人士——葛永瑰(gui,原文繁體),時與道友同游此山,見此處峰靈巒秀,幽壑駢聯(lián),遂結茅為廬,煉丹修道,羽化于此。后人為之立祠,名“葛貴祠”,此山亦名“葛仙山”。<br> <b> 原來此“葛仙”非彼“葛仙”也。</b><br> (注:彼葛仙——<b>葛洪</b>-東晉人士,自號<b>抱樸子</b>,丹陽郡句容人,道家練丹術祖師之一。詳見美篇:《“百粵群山之祖”——羅浮山》) 每年農歷三月三,是葛仙山朝山節(jié)盛大廟會。此時的葛仙山自然景色優(yōu)美,春光明媚,風和日麗。是眾人竟相邀約游山、許愿、拜仙的好日子,熱鬧不己。既是踏青朝山,也是朝拜“葛仙”。<br> <div> 我們開車直達葛仙山南大門開始登山,此時進山的人還不多。踏著細碎的陽光,伴著陣陣清風,走進了這片久負盛名的道教圣地。這里,也算是一處新近開發(fā)的人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一方凈土。</div> <p class="ql-block">北寨門下五爪洞</p> 清晨的霧氣尚未完全散去,山間彌漫著一股清新的草木香氣。此時正是山茶花盛開時節(jié),剛進入山門,道路兩側就是一株株叫不出名字的各色茶花。 如今山上有四川本地品種山茶花200余種,國內珍稀品種100余種,還育種了國外名貴品種500余種,共計800余種,兩萬多株各色茶花樹。成了名付其實的茶花基因庫。 遍地的落花也很美,有好事者拾起各種不同花形、花色的茶花擺滿一桌,竟展芳姿。 我們沿著蜿蜒的小徑拾級而上,邊走邊拍。不僅有茶花,因為山上氣溫略低,山中的櫻花此時開得也正茂盛,紅的、粉的、白的,一樹一樹,一簇一簇,令人歡喜。 櫻花的美還是更勝茶花一成。櫻花開得更濃烈、更燦爛、更嬌艷!人們從花樹下穿過,仿佛也成了花仙子一般,不知不覺中步伐都邁得特別輕盈,仿佛不忍撓動抖落了那掛滿枝頭的花瓣........ <p class="ql-block"> 山坳中有一片小水塘,四周種滿了正當花季的櫻花樹,仿佛是一片花海,或是葛仙的后花園。眾人也探入其中,沉浸在這粉色的世界里,久久移不開步伐。這里也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五叔一家、周哥一家.......,紛紛在此留下美好的一瞬間。</p> <p class="ql-block"><b> 花似醉,人見媚。抬眼望紅櫻點點,池塘橋畔歡聲笑語連連。 徑相呼,把影留。扭腰蹺首,青山如黛。云影綽,似瑤池天上人間......</b></p> <p class="ql-block"> 越往深處走,景色愈發(fā)迷人。路旁的紅繼木開得正艷,粉白相間,宛如少女羞澀的臉龐;穿過茶花園前行,山崖旁是一片茂密的篇竹根,此時也正當花季,白色、紫色的小花點綴在一片翠綠之上,好似少女迎風揮動潔白的紗巾,又好似雪花點點,映襯在這片藍天白云和蔥蘢樹木之間,恰似一幅春色畫卷。</p> <p class="ql-block"> 偶爾還能看到幾株古松挺立于峭壁之間,枝干盤曲蒼勁,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身處其中,讓人不由得心生感慨:天地浩瀚,生命如歌。自然之美讓人忘卻煩惱,置之度外而心安、意暢、氣順。</p> 我們從南門進山,經(jīng)櫻花池、茶花園、大漏斗,沿中軸線直奔北寨門而去,登上北寨門山頂,視野豁然開朗,景色為之一變。極目遠眺,只見前方雪山連綿起伏,云海翻涌,宛若仙境。站在觀景臺上,一陣微風拂過臉頰,帶來絲絲涼意,雖寒不寒。閉上眼睛,也能聆聽風聲與鳥語的合鳴,整個人仿佛融入了這片“桃花源”天地之中。此刻,所有的喧囂、煩惱都被人們拋諸腦后,只剩下純粹的陽光、藍天、雪山、和自然的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葛仙山不僅是一處風景名勝,也“葛仙”的主道場。在這里,讓人感受到一種超凡脫塵的力量,生活本當如此。一百多年前,公元1886年,清按察使黃云鵠游歷葛仙山時在朝天洞題詩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登彼葛山,游戲人間。</b></p><p class="ql-block"><b> 載途睛燠,登山雪寒。</b></p><p class="ql-block"><b> 雖寒不寒,心安境安。</b></p><p class="ql-block"><b> 須臾往返,返旆人寰</b>(huan)。</p><p class="ql-block"> —— 黃云鵠(清)</p><p class="ql-block">(注:1、燠(音Yu,熱),2、旆(Pei旌旗之邊))</p> 或許,正是這種力量讓古代文人墨客紛紛慕名而來,留下無數(shù)贊美詩篇;也正是這種力量,讓我們現(xiàn)代人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安寧 ,享受生活、珍惜當下.........。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在這片充滿靈氣的土地上尋找到屬于自己的立腳之地。 時間是短暫的,一上午的游歷很快就結束了。山腳下的農家樂才是我們此行的終點。離開時,禁不住再次回望此山,心中默默許下愿望:希望下次登臨時要走遍東西南北四門,未來還有機會再次登臨,感受它的不一樣的美麗與靈韻。<br> 真是,一山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善哉、善哉。<div><br></div><div> <b> The End</b></div><div><b> </b> 2025.5.1 于海口</div>